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拈笔古心生篆刻 引觞侠气上云空(亚中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拈笔古心生篆刻 引觞侠气上云空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拈笔古心生篆刻 引觞侠气上云空》中国当代作家亚中跃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拈笔古心生篆刻 引觞侠气上云空

周云华,蒙古族,又名额尔敦哈斯,云子。1960年12月生于内蒙古通辽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通辽市篆刻院院长,内蒙古书协理事,公安部文联书协理事,通辽市政协常委。

从少年始,他便痴迷篆刻,一方方石刻的印章,红白相间,就连那认不全的篆书文字,在他眼里是那么富有魅力。他心性如此,悄然抄刀,这一举动,从此就再未放下,历经40载,寒暑不避。常常把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精细或粗糙,随手取来,反复磨砂,把玩片刻后,在一阵刀石冲撞声中便完成一方篆刻佳作。咫尺之回,气象万千,荡气回肠。其技艺可谓鬼斧神工,点石成金。周云华自从拜师于韩天衡门下,在导师的精心教导下,他不曾稍有松懈,每有闲暇都孜孜矻矻,废寝忘食。他在几千年的文化隧道里游走,不断汲取养分,在传承中学习和消化博大精深的篆刻理论和篆刻艺术,心会艺理,融会贯通,终于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篆刻家。

印从书出。自古至今,凡有制印者,无不善书。无论文彭,何震,还是赵之谦,齐白石,于书法皆有较高成就,篆隶实乃篆刻之基础。云华深研秦汉,知其篆书的历史演变过程,先秦时期的甲骨文,石鼓文,周朝时期的金文大篆,都是云华爱不释手的对象。在浏览古代圣贤的碑刻文字中,他如同走进一个刀劈斧凿的农耕时代。那种带着先民们原始生活气息的味道,独具魅力,令人痴迷,让他一下子静了下来。那些斑驳的石刻摩涯文字,愈久远,便愈加强烈的凸显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光芒和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那些文字,有的婉约,有的雄强,有的宽博,有的巧稚,有的温厚,有的流宕,面貌大不相同,异彩纷呈。文字一生鬼神惊。云华被文字无法抗拒的美学魅丽所折服,常常在完成一天工作后,在夜深人静之时,移步书房,展纸濡墨,潜心挥毫,不知不觉,旭日临窗。什么“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这些艺术标准和一般要求,在他心中渐渐明朗。浸润在书法的世界里,他心甘情愿的在这别人看来有些单调枯燥的日子里独守这份寂寞。日久天长,日进有功。他的篆书初步形成了自家面目,雄强劲健,沉雄大气。岁月无法掩盖住他的艺术潜质和艺术才华。此时的周云华,对于书与刻的关系了然于心了。他明白,书者,锲刻之基础。清代大学者,著名篆刻家赵之谦说过:“古人有笔兼有墨,今人但见刀与石”。云华透过刀锋看笔锋,在日后的日子里,他的篆刻作品便增添了许多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篆刻小技,但却通气大道。由“技”入“道”,是每一位篆刻家不断成长的必然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善和结果就是完成篆刻家个人风格和个人面目的形成。周运华,制印初始,并不会考虑许多,只是觉得好玩儿而已。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对艺术的不断进步,他开始考虑自己的作品风格问题。这个问题常常萦绕他的脑际。可是篆刻艺术,从魏晋到元、明、清就呈现出许多不同的风格,文彭典雅婉丽,何震沉雄古荗,丁敬拙朴奇古,赵之谦爽利劲健,吴昌硕大气浑朴。历史上,徽派、皖派、浙派篆刻艺术造诣精深,如夜空中布满天宇的星辰,相互辉映,绚丽灿烂。在这一座座高峰面前,后人几乎不可愈越。周云华对篆刻史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在思考什么样的风格更适合自己。经过长时间认真思索,从本人爱好的角度,加之自身豪宕不羁的性格,周云华选择了以汉印为主攻方向,他的印用刀爽劲,线条健朗,结字错落,字势宽博,多有“出门一笑大江横”的气概。从云华先生印风来看。他在秦昭版文字和封泥印中取法颇多,又吸收时人之优点,他的作品面目自然形成。

篆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但是,印文的布局是篆刻作品的难点。对此问题,每一位篆刻家都会下大气力去揣摸和研究,布局之妙,须苦心经营。面对此种难题,云华也无不殚精竭虑而为之。他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或疏密,或增损,或屈伸,或挪让,或盘错,或离合,极尽铺排之能事。一二字,三五字,六七字,甚至百字巨印,他排兵布阵,临危不惧,时出奇兵,洋洋大观,即能达到和谐平衡,又绝不平庸之能事。已矣乎,难哉难哉。

艺术家抄刀上石,时有妙手偶得。每每这时,云华便心舒气畅,击节而歌,眉眼带笑,如若少年玩童。有时才思僵滞,心手相谬,其心亦有阴风怒号,山岳潜行的感叹。枯灯黄卷,甘苦寸心知了。

篆刻作品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刀法问题。篆刻家,操刀之时,如提笔临纸,疱丁解牛。其技法不能小觑。冲切之时,必须苦心孤诣。云华刻印,直取浙派用刀精华,其冲,切,划,拉,各种技法皆可熟练运用。他刻的印文大多生猛狠辣,生动凝练,清雅俊丽。云华在石上走刀,时而小心翼翼,时而放刀直取,其高妙处,就是至广大而尽精微。切中之后的线条流畅自然又耐人寻味。转折处绝不生硬,有颜真卿书法提笔暗过的特点。浑化无痕脱化无迹,足见其对艺术的高标准要求和敬畏心理。当然,成绩斐然,也必然是多年藤杖芒履,游历于秦汉明清艺术的历史长河所得。其志存高远,常常是关门闭户,戛然独造,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周云华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除了用石头刻印,他还善于葫芦雕。这种葫芦雕别具特色。是艺术融入生活的有意途迳。但是人们也许不知道葫芦雕比石头更难雕刻。葫芦材质不够坚硬,半干半湿之时有夹刀现象,走刀极为艰难。很难刻出金石味儿。云华经过多次实验和探索,终于弄明白了葫芦的习性,他从秋天摘下葫芦后,便将其放在通风处,使其慢慢晾干。如果置于阳光下暴晒,便会使葫芦空洞,出现蜂窝,极为难刻。他快刀钝刀兼用,冲刀切刀兼施,花鸟鱼虫,各种人物,秦汉文字,皆能入画。作品常常展示出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有人不解,石刻印足以成名,何必在葫芦雕上下工夫呢。云华一笑:艺术是为人生的,无论什么材料,只要能用,皆可入妙,何乐而不为。

著名书法家于明诠说过,书画家必须有文心,篆刻家亦不能例外。文心者,对文化向往追求敬畏者也。文化是秦砖汉瓦,是诗经汉赋,是唐诗宋词,是历朝历代人民创造的文化精华,而学习传承这些优秀文化,用优秀文化滋润和养育起来的人,就算是有文心吧。由此而创作的篆刻作品就有了中国文化人所说的意,韵,情,境,我以为周云华就是有文心的人。有了文心,就能文雅,就能文明。人格魅力与艺术魅力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云华不但有文心,也有大爱,有家国情怀。每当祖国喜庆的节假日里,如“七一”“八一”“十一”到来之际,他都会刻印纪念。尤其是在的喜庆日子里,他精思妙构,抄刀上石,刻下大印毛主席诗词;他也曾在疫情期间为战斗在武汉的白衣天使和人民群众刻印加油助威。表现出一位具有党性艺术家的历史责任和义务担当。云华也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情味的篆刻家。每当朋友聚会,只要朋友向其索印,大多情况下他都不会拒绝,拈石操刀,一挥而就,使朋友满意而归。云华心性如此,名士风度,潇洒之气涵养而出。云华平时也写诗,每有感悟,便随手记下,见证了一个人的文化修为和底蕴。云华把书法篆刻全然当成一种修养。他对社会上不少江湖书法家深恶痛绝,对街头不择手段表演式的书写,并以此来骗取钱财,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严重伤害和恶劣影响的所谓书法家更是呲之以鼻。艺术以雅为上,优秀的文化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周云华深知篆刻的背后是文化,他不敢懒惰和懈怠。他自觉读书:哲学,文学,历史,他都多方涉猎,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始终坚持学问和艺术同修,学问和人格同修,他把艺术和人生结合起来,成为具有人格魅力和艺术造诣双丰收的艺术家。在内蒙这块塞外边关的博大土地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一个内敛而又豪气的艺术家,一个孜孜以求的追梦人,又恰逢新时代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他的视野一定是开阔的,胸襟一定是博大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艺术为人民的精神支撑,也一定会激发艺术家的创作豪情。“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侠气上云空”。

云华更多更好的作品一定会问世。我们期待着。[1]

作者简介

亚中跃,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人,现为沈阳铁路局锦州铁路货运中心业务经理,吉林大学工业管理专业毕业,后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陕西新闻学院新闻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