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拈筆古心生篆刻 引觴俠氣上雲空(亞中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拈筆古心生篆刻 引觴俠氣上雲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拈筆古心生篆刻 引觴俠氣上雲空》中國當代作家亞中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拈筆古心生篆刻 引觴俠氣上雲空

周雲華,蒙古族,又名額爾敦哈斯,雲子。1960年12月生於內蒙古通遼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通遼市篆刻院院長,內蒙古書協理事,公安部文聯書協理事,通遼市政協常委。

從少年始,他便痴迷篆刻,一方方石刻的印章,紅白相間,就連那認不全的篆書文字,在他眼裡是那麼富有魅力。他心性如此,悄然抄刀,這一舉動,從此就再未放下,歷經40載,寒暑不避。常常把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或大或小,或方或圓,或精細或粗糙,隨手取來,反覆磨砂,把玩片刻後,在一陣刀石衝撞聲中便完成一方篆刻佳作。咫尺之迴,氣象萬千,盪氣迴腸。其技藝可謂鬼斧神工,點石成金。周雲華自從拜師於韓天衡門下,在導師的精心教導下,他不曾稍有鬆懈,每有閒暇都孜孜矻矻,廢寢忘食。他在幾千年的文化隧道里遊走,不斷汲取養分,在傳承中學習和消化博大精深的篆刻理論和篆刻藝術,心會藝理,融會貫通,終於成為一名卓有成就的篆刻家。

印從書出。自古至今,凡有制印者,無不善書。無論文彭,何震,還是趙之謙,齊白石,於書法皆有較高成就,篆隸實乃篆刻之基礎。雲華深研秦漢,知其篆書的歷史演變過程,先秦時期的甲骨文,石鼓文,周朝時期的金文大篆,都是雲華愛不釋手的對象。在瀏覽古代聖賢的碑刻文字中,他如同走進一個刀劈斧鑿的農耕時代。那種帶着先民們原始生活氣息的味道,獨具魅力,令人痴迷,讓他一下子靜了下來。那些斑駁的石刻摩涯文字,愈久遠,便愈加強烈的凸顯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光芒和獨具特色的審美價值。那些文字,有的婉約,有的雄強,有的寬博,有的巧稚,有的溫厚,有的流宕,面貌大不相同,異彩紛呈。文字一生鬼神驚。雲華被文字無法抗拒的美學魅麗所折服,常常在完成一天工作後,在夜深人靜之時,移步書房,展紙濡墨,潛心揮毫,不知不覺,旭日臨窗。什麼「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這些藝術標準和一般要求,在他心中漸漸明朗。浸潤在書法的世界裡,他心甘情願的在這別人看來有些單調枯燥的日子裡獨守這份寂寞。日久天長,日進有功。他的篆書初步形成了自家面目,雄強勁健,沉雄大氣。歲月無法掩蓋住他的藝術潛質和藝術才華。此時的周雲華,對於書與刻的關係瞭然於心了。他明白,書者,鍥刻之基礎。清代大學者,著名篆刻家趙之謙說過:「古人有筆兼有墨,今人但見刀與石」。雲華透過刀鋒看筆鋒,在日後的日子裡,他的篆刻作品便增添了許多藝術語言的豐富性和表現力。

篆刻小技,但卻通氣大道。由「技」入「道」,是每一位篆刻家不斷成長的必然過程,而這個過程的完善和結果就是完成篆刻家個人風格和個人面目的形成。周運華,制印初始,並不會考慮許多,只是覺得好玩兒而已。隨着自身的成長和對藝術的不斷進步,他開始考慮自己的作品風格問題。這個問題常常縈繞他的腦際。可是篆刻藝術,從魏晉到元、明、清就呈現出許多不同的風格,文彭典雅婉麗,何震沉雄古荗,丁敬拙樸奇古,趙之謙爽利勁健,吳昌碩大氣渾樸。歷史上,徽派、皖派、浙派篆刻藝術造詣精深,如夜空中布滿天宇的星辰,相互輝映,絢麗燦爛。在這一座座高峰面前,後人幾乎不可愈越。周雲華對篆刻史是非常清楚的,只是在思考什麼樣的風格更適合自己。經過長時間認真思索,從本人愛好的角度,加之自身豪宕不羈的性格,周雲華選擇了以漢印為主攻方向,他的印用刀爽勁,線條健朗,結字錯落,字勢寬博,多有「出門一笑大江橫」的氣概。從雲華先生印風來看。他在秦昭版文字和封泥印中取法頗多,又吸收時人之優點,他的作品面目自然形成。

篆刻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求。但是,印文的布局是篆刻作品的難點。對此問題,每一位篆刻家都會下大氣力去揣摸和研究,布局之妙,須苦心經營。面對此種難題,雲華也無不殫精竭慮而為之。他採取各種方式和手段,或疏密,或增損,或屈伸,或挪讓,或盤錯,或離合,極盡鋪排之能事。一二字,三五字,六七字,甚至百字巨印,他排兵布陣,臨危不懼,時出奇兵,洋洋大觀,即能達到和諧平衡,又絕不平庸之能事。已矣乎,難哉難哉。

藝術家抄刀上石,時有妙手偶得。每每這時,雲華便心舒氣暢,擊節而歌,眉眼帶笑,如若少年玩童。有時才思僵滯,心手相謬,其心亦有陰風怒號,山嶽潛行的感嘆。枯燈黃卷,甘苦寸心知了。

篆刻作品的另一個難點就是刀法問題。篆刻家,操刀之時,如提筆臨紙,皰丁解牛。其技法不能小覷。沖切之時,必須苦心孤詣。雲華刻印,直取浙派用刀精華,其沖,切,劃,拉,各種技法皆可熟練運用。他刻的印文大多生猛狠辣,生動凝練,清雅俊麗。雲華在石上走刀,時而小心翼翼,時而放刀直取,其高妙處,就是至廣大而盡精微。切中之後的線條流暢自然又耐人尋味。轉折處絕不生硬,有顏真卿書法提筆暗過的特點。渾化無痕脫化無跡,足見其對藝術的高標準要求和敬畏心理。當然,成績斐然,也必然是多年藤杖芒履,遊歷於秦漢明清藝術的歷史長河所得。其志存高遠,常常是關門閉戶,戛然獨造,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周雲華的藝術修養是多方面的,除了用石頭刻印,他還善於葫蘆雕。這種葫蘆雕別具特色。是藝術融入生活的有意途逕。但是人們也許不知道葫蘆雕比石頭更難雕刻。葫蘆材質不夠堅硬,半干半濕之時有夾刀現象,走刀極為艱難。很難刻出金石味兒。雲華經過多次實驗和探索,終於弄明白了葫蘆的習性,他從秋天摘下葫蘆後,便將其放在通風處,使其慢慢晾乾。如果置於陽光下暴曬,便會使葫蘆空洞,出現蜂窩,極為難刻。他快刀鈍刀兼用,沖刀切刀兼施,花鳥魚蟲,各種人物,秦漢文字,皆能入畫。作品常常展示出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有人不解,石刻印足以成名,何必在葫蘆雕上下工夫呢。雲華一笑:藝術是為人生的,無論什麼材料,只要能用,皆可入妙,何樂而不為。

著名書法家於明詮說過,書畫家必須有文心,篆刻家亦不能例外。文心者,對文化嚮往追求敬畏者也。文化是秦磚漢瓦,是詩經漢賦,是唐詩宋詞,是歷朝歷代人民創造的文化精華,而學習傳承這些優秀文化,用優秀文化滋潤和養育起來的人,就算是有文心吧。由此而創作的篆刻作品就有了中國文化人所說的意,韻,情,境,我以為周雲華就是有文心的人。有了文心,就能文雅,就能文明。人格魅力與藝術魅力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雲華不但有文心,也有大愛,有家國情懷。每當祖國喜慶的節假日裡,如「七一」「八一」「十一」到來之際,他都會刻印紀念。尤其是在的喜慶日子裡,他精思妙構,抄刀上石,刻下大印毛主席詩詞;他也曾在疫情期間為戰鬥在武漢的白衣天使和人民群眾刻印加油助威。表現出一位具有黨性藝術家的歷史責任和義務擔當。雲華也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情味的篆刻家。每當朋友聚會,只要朋友向其索印,大多情況下他都不會拒絕,拈石操刀,一揮而就,使朋友滿意而歸。雲華心性如此,名士風度,瀟灑之氣涵養而出。雲華平時也寫詩,每有感悟,便隨手記下,見證了一個人的文化修為和底蘊。雲華把書法篆刻全然當成一種修養。他對社會上不少江湖書法家深惡痛絕,對街頭不擇手段表演式的書寫,並以此來騙取錢財,在人民群眾中造成嚴重傷害和惡劣影響的所謂書法家更是呲之以鼻。藝術以雅為上,優秀的文化必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

周雲華深知篆刻的背後是文化,他不敢懶惰和懈怠。他自覺讀書:哲學,文學,歷史,他都多方涉獵,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始終堅持學問和藝術同修,學問和人格同修,他把藝術和人生結合起來,成為具有人格魅力和藝術造詣雙豐收的藝術家。在內蒙這塊塞外邊關的博大土地上,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個內斂而又豪氣的藝術家,一個孜孜以求的追夢人,又恰逢新時代社會主義蓬勃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他的視野一定是開闊的,胸襟一定是博大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藝術為人民的精神支撐,也一定會激發藝術家的創作豪情。「拈筆古心生篆刻,引觴俠氣上雲空」。

雲華更多更好的作品一定會問世。我們期待着。[1]

作者簡介

亞中躍,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人,現為瀋陽鐵路局錦州鐵路貨運中心業務經理,吉林大學工業管理專業畢業,後進修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系,陝西新聞學院新聞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