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无名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名氏

无名氏

无名氏(1917年—2002年),本名卜宁、卜宝南,又名卜乃夫,当代小说家。香港著名报人卜少夫之弟。原籍江苏扬州,出生于南京。无名氏中学未毕业就只身去北京,旁听于北京大学。自学成名。20世纪三十年代即从事写作。抗战时做过记者和教育部职员。

1917年1月1日出生于南京下关天保里一幢石屋门房子里,祖父卜庭柱原为山东滕县人,走江湖卖大布为生,中年定居江苏扬州北郊方家巷镇,置田一百余亩。其父原名卜世良,后改名卜善夫,自学中医有成,在镇江、南京一带行医,曾列南京中医考试第一名,颇负医名。母卢淑贞,扬州北郊黄钰桥镇人氏。无名氏原本兄弟六人,无名氏排行第四。大哥、三哥、五弟早夭,二哥卜宝源,后改名卜少夫,1937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科。曾任《中央日报》总编辑,后创办和主编香港《新闻天地》;六弟卜宝椿,后改名卜幼夫,是台湾《展望》杂志创办人。1940年去西安独居华山一年。1944年去重庆,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后隐居杭州,从事写作。

作品

1943年,首次以“无名氏”为笔名发表小说《北极风情画》,轰动一时。《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二书在海内外曾为中国新文学第一畅销书,多年来各销五百数十版,历久不衰 [1] 。

其后续撰《一百万年以前》、《塔里的女人》等作品,文名斐然。1946年至1949年,创作“无名书”首卷《野兽、野兽、野兽》,次卷《海艳》及三卷《金色的蛇夜》上册。1950年到1960年续写“无名书”多册。

其代表作为《无名书》,共七卷,二百六十余万字,分别为:《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荒漠里的人》、《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之外》、《创世纪大菩提》。实际成书后为六卷,《荒漠里的人》毁于战火。《无名书》着重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个以全身心深入和触及到人的生命与存在核心的艺术形象——印蒂, 描写了他20余年的精神求索过程。

该书自1946年开始创作,至1960年终,历时十五年方得以完成,而其间正是战事频繁、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之时,无名氏一再受到程度不等的冲击,但这些均未改变其创作计划。然而,由于历史的一度封闭和偏狭,这位40年代崛 起的艺术天才被文学史“遗忘”了几十年,他穷毕生精力创作的《无名书》也在完稿后 ,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直至近20年,无名氏与他的心血之作才走出历史的遮蔽,渐渐进 入了现代文学史的视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无名氏曾充满自信地叙述该书总主题是: “如能预期完成这个多年计划,我相信无论在艺术上、思想上,对中国和世界总有涓滴 之献。——我主要野心是在探讨未来人类的信仰和理想:由感觉——思想——信仰—— 社会问题及政治经济

我相信一个伟大的新宗教、新信仰将出现于地球上”,“此生夙愿是调和儒、释、耶三教,建立一个新信仰”,为了实现其巨大的艺术“野心”,他凭着天马行空式的惊人天赋,由国家民族战争而爱情艺术美而走私贩毒集恶于一身而宗教解脱,将不同文化和艺术综合为一体,寻找人生和艺术发展新路,追求永恒生命归宿, 培养人“对深渊的同情心”,使《无名书》最终成了一部超出一般艺术规范,将社会历史、时代精神、文化哲学、伦理道德、人类生存、生命本体,以及宗教信仰等一古脑全 熔铸于其中的、吞吐万象的综合性奇书。因而无名氏直到晚年还颇为他的《无名书》骄人不已。藉着《无名书》,他不仅能够深刻审视自己与人类的内心、梦想,而且也成就 了他建构“审美理想国”的“勃勃野心”。 全部作品已达三十种左右。 1985年,无名氏与马福美小姐结成伉俪,后移居台北。[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