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 | |
---|---|
出生 |
1857年11月27日 大伦敦北部的伊斯灵顿 |
逝世 | 1952年3月4日 |
国籍 | 英国 |
别名 | 查尔斯-谢灵顿(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 |
职业 | 科学家,生理学教授,医学家 |
知名于 |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皇家勋章 考泊莱勋章 大英帝国骑士大十字勋章 功绩勋章获得者 多所著名高校的名誉博士、教授 |
知名作品 |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功绩勋章和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皇家学会会长(英语: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年11月27日-1952年3月4日),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组织学家、细菌学家和病理学家。在生理学和神经系统科学方面有很多贡献。他和埃德加·阿德里安一起由于“关于神经功能方面的发现”而获得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人物简介
有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在神經科學領域,系統地揭示了神經系統協調工作原理,他就是1932 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之一--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 謝靈頓出生於倫敦北部的伊斯靈頓。他的父親詹姆斯。在謝靈頓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母親安妮‧布魯克斯便改嫁凱萊布羅斯。謝林頓的繼父是位學識淵博,熱愛藝術的考古學家和收藏家[2]。
曾有傳言謝林頓爵士在青年時代因缺乏管教,不思進取。每天都很放蕩冶遊,周遭的人對他都非常頭痛名聲極差,連擠奶女工都拒絕了他的求愛。受到這個刺激後,謝林頓深受觸動,潛心向學,一改平時作風,終成一代大師。然而,這個登上教科書的勵志故事並未見諸正史記載。事實上,謝林頓的生父早逝並沒有影響到謝林頓接受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也因為受到繼父的家庭環境熏陶,他年少時飽讀詩書,多才多藝,絕非不學無術之人,這與傳言裡浪子回頭的經典橋段大相徑庭。
西元1876 年,謝林頓進入英國倫敦聖‧托馬斯醫院學習,於西元1878 年通過了皇家外科學院的初級考試。西元1879 年,他來到劍橋大學,在被譽為"英國生理學之父"的邁克爾‧福斯特的指導下學習生理學。翌年,進入[]的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深造。
西元1881年,當年才24歲的謝林頓爵士參加了在倫敦召開的一次醫學會議。期間,科學家們對一項關於切除狗和猴的部分大腦皮層實驗產生了分歧。這也引起了謝林頓的關注,他與合作者在1884 年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年輕的謝林頓便從此一腳踏進了神經科學的領域。1885 年,謝林頓在劍橋大學考試中成績斐然,並獲得自然科學榮譽學位的醫學士學位;1886 年獲得了英國皇家醫師資格。
1885年,謝林頓以醫學研究協會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去西班牙調查霍亂的疫情。後來他將研究資料帶到柏林,在著名病理學家魏爾肖的指導下工作。後來魏爾肖將他介紹到著名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赫那裡學習期間,謝林頓曾去往意大利威尼斯,再次調查當地的霍亂爆發情況。
此後,謝林頓開始了關於神經系統反射和運動的一系列研究。他研究發現,原來支配肌肉的神經是包含了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這兩部分。有了這一現後他在西元1893年開始研究本體感覺現象。本體感覺使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姿勢和運動狀態。其解剖基礎--本體感覺感受器,隱藏在肌肉、肌腱和關節之中。西元1895 年,謝林頓研究發現在一個肌群發生運動的時候,與其拮抗的肌群會做出相反的動作。例如:關節彎曲時,屈肌收縮,伸肌舒張而神經元可以傳遞興奮信號,也可傳遞抑制信號。兩種機制互相配合,使人體的肌肉張弛有度,運動協調。謝林頓還研究了腦和脊髓之間的"橋樑"--錐體束,這一結構是大腦指揮全身運動的結構基礎。
深入研究後謝林頓發現,身體上可以完成精細運動的部位,例如人的手和面部,對應於大腦皮層運動區的面積也較大。西元1897 年,謝林頓在神經科學史上率先使用"突觸"一詞,來描述光學顯微鏡下神經元之間相互連接的結構,這一用法沿用至今。
謝靈頓 的一生中對中樞神經系統生理學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神經生理學的許多研究領域與他的名字是不可分開的。他在Cajal 創立的神經元學說基礎上,於1897 年提出使用突觸這個術語來描述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之間的接觸部位,並認為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在這個部位進行信息溝通,而這個部位最早是由卡哈爾在光學顯微鏡水平作了組織學描述。
西元1898 年謝林頓開始研究貓的去大腦僵直現象:在中腦水平切斷貓的腦幹,貓表現出頭尾昂起,脊柱挺硬,四肢伸直僵硬的現象。這一現象表明大腦作為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對反射具有抑製作用。謝林頓的一系列研究整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勾勒出神經系統調控身體運動機制的概貌。
謝林頓為人謙遜而慷慨,他很樂意花時間為年輕人提供事業上的幫助。有一次,一位美國年輕人遠道而來,在利物浦大學訪學。期間,謝林頓和這個年輕人共同工作8 個月。
而這個年輕的合作者,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神經外科學領域的傑出專家哈維。庫欣。庫欣是神經外科領域的開拓者,在垂體手術方面貢獻卓著,並因發現以他名字命名的庫欣氏綜合徵和庫欣氏反應聞名於世。
西元1906 年,謝林頓出版了《神經系統的整合作用》一書,書中揭示了神經反射的多個規律,在此基礎上,神經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它的整合神經衝動,使生命活動協調而有序的生理功能被清晰地描述出來。而這本書提出了一系列神經科學的經典理論,被奉為神經科學史上的傑作。
西元1913 年,謝林頓被聘為牛津大學生理學教授,直至1936 年退休。在這段期間他遇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也因此短暫的中斷他的教學生涯,戰爭期間他在砲彈廠做工人,每天高強度的工作並沒有將他壓垮,他甚至還在這段時間留下了大量的詩作。西元1916 年,適逢女權運動進一步發展,當時高等教育將女性拒之門外的問題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謝林頓並不守舊大力為女權大聲疾呼,希望牛津大學醫學院能夠招收女性進入學習。
謝靈頓在脊髓反射的研究中具有諸多建樹, 他非常準確地將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稱為運動傳出的最後公路,並於1925年提出使用運動單位(motor unit )這個術語來命名運動功能的基本單位,即一個運動神經元和它所支配的一群肌纖維。
謝靈頓和他的同事們在研究中還發現牽拉一群肌肉,在引起被牽拉的一群肌肉興奮收縮時,可引起與之相拮抗的肌群舒張,他的結論是牽張刺激能引起脊髓內一群運動神經元興奮,而另一群運動神經元則產生抑制,從而形成交互神經支配, 這種交互神經支配的理論後來被稱為謝靈頓定律。謝靈頓運動定律是根據刺激的來源及感受器所在位置,謝靈頓將感受器分為外感受器(如視、聽、嗅及皮膚等感受器)、內感受器(如感受內臟器官發來的衝動信息的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如肌肉、肌腱、關節和迷路等感受器)[3]。
1932 年謝林頓和埃德加·阿德里安一起由於「關於神經功能方面的發現」而獲得193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謝林頓從年輕時期開始就是一位運動健將,精力充沛,擅長各類體育運動,如橄欖球、賽艇等等。他在退休後,依然保持著對音樂、詩歌和散文的興趣,還留下了一部哲學著作《人的本質》。西元1952 年3 月4 日謝林頓因突發心力衰竭在伊斯特本去世,享年94 歲。
榮譽和獎項
- 1899年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巴利金質獎章(Baly Gold Medal)
- 1905年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皇家獎章;
- 1922年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的爵級大十字勳章(Knight Grand Cross)
- 1922年1922–1923年英國科學協會會長
- 1924年功績勳章
- 193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元1952 年謝林頓爵士去世時,謝靈頓獲得牛津、巴黎、曼徹斯特、斯特拉斯堡、魯汶、烏普薩拉、里昂、布達佩斯、雅典、倫敦、多倫多、哈佛、都柏林、愛丁堡、蒙特婁、利物浦、布魯塞爾、謝菲爾德、伯爾尼、伯明罕、格拉斯哥和威爾斯等共22所知名大學的榮譽博士稱號。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