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梵天花 |
---|
科學分類 |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錦葵目 Malvales 科: 錦葵科 Malvaceae 屬: 梵天花屬 Urena Linn 種: 梵天花 procumbens |
梵天花(學名:Urena procumbens,別名「狗腳跡」)為錦葵科[1](Malvaceae)梵天花屬(Urena)下的一種小灌木。有分枝,高約1米,枝條密生星狀短柔毛。分布台灣及中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等地,一般生於生于山野、路邊、荒坡、乾旱地或灌叢中。具備祛風解毒、健脾去濕,化瘀活血等功效。
目錄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80厘米,枝平鋪,小枝被星狀絨毛。葉下部生的輪廓為掌狀3-5深裂,裂口深達中部以下,圓形而狹,長1.5-6厘米,寬1-4厘米,裂片菱形或倒卵形,呈葫蘆狀,先端鈍,基部圓形至近心形,具鋸齒,兩面均被星狀短硬毛,葉柄長4-15毫米,被絨毛;托葉鑽形,長約1.5毫米,早落。花單生或近簇生,花梗長2-3毫米;小苞片長約7毫米,基部1/3處合生,疏被星狀毛;萼短於小苞片或近等長,卵形,尖頭,被星狀毛;花冠淡紅色,花瓣長10-15毫米;雄蕊柱無毛,與花瓣等長。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具刺和長硬毛,刺端有倒鈎,種子平滑無毛。花期6-9月[2]。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可在空曠地和稍蔭蔽的環境生長,也可在肥沃或貧瘠的地方生長。但在土質疏鬆、肥沃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
分布範圍
產於台灣及中國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區。常生于山坡小灌叢中。
主要價值
性味:甘,溫。
栽培技術
栽培繁殖
用種子繁殖。花期較長,由夏季延至秋季,應選擇第一批開花的成熟飽滿果實留種。於春季3-4月播種育苗,將種子均勻撒播到苗床上,覆土2cm,播後蓋草、澆水。幼苗出土後,於早、晚逐步揭去蓋草,當苗高15cm,按行株距30cm×30cm開穴移植。幼苗適當帶上,每穴栽2-3株。種後澆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當具2-3片真葉時,追稀薄氮肥。定植後如遇天早,應在早晚澆水,並插樹葉遮蔭。成活後,每季度除草追肥1次,並進行培土。
中醫藥應用
入藥部位
其根、葉可入藥。
性味歸經
功效
主治用法
1、跌打損傷:鮮根三兩,酒水各半煎服。
2、風濕性關節炎:干根五錢,紅酒煎服。
3、勞力過傷:干根二至三兩、赤肉適量,水酒燉服。
4、蕁麻疹:花酌量,水煎服。
5、股陰疽:干品四兩、羊肉半斤、開水半斤、酒二兩,燉服。
6、背癰腫毒:根二兩,水煎酌加酒服。
7、毒蛇咬傷:鮮葉三兩,浸米泔水,搗爛絞汁內服,渣敷傷處。
8、產後雙膝無力、不能行走:鮮根二兩和雞燉服[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梵天花 Fantianhua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梵天花 A.PAO garden_我看到的植物多樣性與昆蟲及其紀錄
- 梵天花 - 福星花園
- 梵天花【中藥】【中醫百科】
- 梵天花Urena procumbens Linn. 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