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似海(徐化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母愛似海》是中國當代作家徐化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母愛似海
又是一年芳草萋,又是一年楊柳飛。每年的臨近清明之際,無名的悲涼與沉重,不免使我淚眼婆娑。雖然媽媽去世已經整整14年了,可我還是不願承認這一殘酷的現實。上下班的路上或在大街上看到與媽媽身材相似的老人我總會禁不住多看兩眼,想從她們身上找到那熟悉的神色和久違了的親切。
昨天下午在菜市場我又看到了那位與我媽媽有幾分相像的老人。:」大媽,你又來買菜了。買的啥菜」我無話找話的跟老人打招呼。:」奧。買的韭菜,做韭菜餡餅。你買啥,閨女。」老人親切的與我聊了幾句,臨走時還關照我把掛在電車把的小包拉嚴實,別讓人給偷了。我急忙照辦,看着老人漸行漸遠,鼻子酸酸的,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媽媽呀,你可感受到你的女兒此刻是何等想念你嗎,你在遙遠的天堂一切都好。時鐘滴答滴答作響,記憶的的大門漸漸打開,那永世難忘撕心裂肺的一幕,停留在我的腦海里,無法揮之即去-----
2006年6月16號凌晨,我那勤勞,善良,飽經風霜的最親愛的媽媽,因燙傷引起的併發症,在昏迷了一天一夜.之後再也沒能醒過來。在遭受了40多天燙傷之痛的折磨後,帶着對生命的眷戀,帶着對家人的無限牽掛,走完了她70年的坎坷人生。
母親 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年輕的時候,因父親常年在四川渡口工作,是母親獨自一人含辛茹苦的拉扯我們姐弟五人,同時還要贍養年老體弱,腿腳不靈,行動要靠扶板凳走路的爺爺。寬厚,熱情樂觀,開朗的母親沒被困難嚇到,不僅敬老愛幼,與鄰里和睦相處,在我們老家有很好的口碑。待把我們一個個撫養長大,又先後成家立業。勞累了一生的母親本該頤養天年,好好的享受一下晚年的幸福。誰曾想自從96年冬父親因病去世以後,一向強壯的母親,身體每況愈下,繼而四肢無力雙手顫抖,由大姐領着到了濟寧醫學院檢查確診是患了帕金森綜合症。這對勞碌一生的母親來說,打擊的何等的殘酷。眼看着我們個個終日忙碌奔波,勤勞的母親是多想伸手幫一下忙呀,怎奈力不從心。曾因幾次想幫做家務而把自己弄傷住院。我們姐弟幾人不止一次的哀求她:」媽媽,什麼都不用你做,你只要好好的保重身體,就算是幫 我們的忙了。」可是倔強的性格,讓從不服輸的媽媽表面上答應了,背着我們還是偷偷的做家務,終於發生了悲慘的一幕-----2006年5月8號下午,趁弟弟去學校接孩子時,想燒水做飯,不想卻被開水燙傷,送進滕化醫院燒燙傷醫院。在院治療期間,同病房的一燒傷病人,雖沒媽媽的燙傷嚴重,但在每次換藥時都痛的大喊大叫。可堅強的媽媽怕我們難過,換藥時硬是咬緊牙,從沒呻吟過一聲。看到我難過的流淚,反而還勸我說:「別哭,孩子,我不痛, 我會很快好起來的!」我也一直相信,一生經過大苦大難的媽媽不久的將來一定還會站立起來的,憧憬着到那時再騎着 大姐給她買的小三輪車去我們姐幾個挨家挨戶的走。媽媽她還說能活到90多,這我也相信。因患帕金森綜合症之前,媽的身體一向硬朗,幾乎都沒感冒過。可我就是不相信,歷經磨難的媽媽會因燙傷而喪命。我們做兒女的沒來得及報答她老人家的養育之恩,就這樣早的撒手西去,怎能不讓我們悲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這也是作兒女的終生遺憾。
母親的一生平凡而偉大。想當初 , 我們全家曾在遼寧阜新市,父親在高德煤礦上班。工資雖不高,可一家人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的生活在一起。一切的改變緣於那場史無前列的文化大革命。當上級發出:」支援三線建設」的號召時,身為黨員幹部的父親積極相應報名參加援邊工作,和幾位同事一道被分配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渡口市煤炭指揮部。這一去就是20多年,是母親悉心照料我們健康長大。當時才剛剛30多歲的母親是那樣的義無反顧全力支持父親遠赴四川工作,令當代人難以置信。無法想像,年輕的母親是如何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四個年幼女兒的重任。父親剛調走的那年,大姐才8歲,二姐6歲,三姐3歲,而我剛蹣跚學步。母親當時還重孕在身,父親走沒多久,弟弟也出生了。記得母親曾跟我說:」你爸爸調走後哭的最凶的就是你了,因為走前都是你爸爸在夜裡摟你睡覺,走了以後的很多天,一到下班時間,你就拽着我的手,讓我帶你去接爸爸,不去就大哭不止。」因為這媽媽哭了多少次也記不清,可從不當別人的面流淚,看到嗷嗷待哺的兒女,,把眼淚強忍着,必須獨立堅強。
70年的春天,全國又發出:」上山下鄉,減少城市人口」的號召。父親再次積極響應,舉家搬遷,從遼寧省阜新市下放到了山東省滕縣(即滕州市)洪緒村老家插隊落戶。剛到農村時,從未乾過農活的母親虛心向別人請教,邊學邊干,起早貪黑的忙裡忙外。由於母親有文化,還會珠算,所以生產隊決定把現金保管的工作交給了媽媽。這樣一來媽媽就更忙了。一年到頭從未睡過天亮覺 。白天忙完,有時晚上還和會計一起算帳。由於我家孩子多又都小,即使母親這樣不分白天黑夜的辛苦勞作, 我家還是年年欠公分,每年分得的糧食仍有限。好在母親勤儉節約,處處精打細算,我們的生活還很寬裕的。每當同齡人說起小時候挨餓的經過時,我都會感到驚訝,是母親的勤儉持家才使 我們的童年沒留下挨餓的痛苦記憶。
在我的記憶中, 我們全家7口人,從沒在一起過個團圓年。春節仲秋都是母親領我們姐弟5人在老家過,父親一年39天的探親假也總是等到麥收季節回來,為的是好幫母親收割小麥。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 我們,不僅讓我們成長,還要我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那時 有人就勸母親,說女孩上到小學就算了,別再上初中了,早晚要嫁人,讀太多書沒用,下學也能幫幹活掙工分。可明事理 的母親就不信這一點,因此我的3個姐姐,都分別是初中和農業高中畢業。我更是國辦的高中畢業生。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一觀點在母親身上得以最好的詮釋。母親的恩情,如山高,似海深,母愛無疆。它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純潔,最無私的愛。母愛給與 我們的不僅是旺盛的生命,更給予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關愛和體貼。母愛在心中,母愛永難忘。
逝者已逝,可以安息。生者,仍將負重前行,為自己也為別人。真誠的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好好的生活,也是母親所期待的。安息吧----我摯愛的母親。你的兒女 將永遠懷念你。[1]
作者簡介
徐化芳,女,1965年6月13號遼寧阜新市出生,1970年隨全家下放老家山東省滕縣(即滕州的前身)現居住在山東省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