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福德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壇水田福德宮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鄭氏家廟對面,創建於清朝年間,鎮殿主神是福德正神,供奉有全臺罕見的四面土地公神像。[1] 每年農曆七月初一的鬼門開時,同位於北區的城隍廟會舉行「夯枷祈福儀式」,城隍廟的陰陽司公繞境時,會駐駕在「北壇驛館」半個月,聽取衆位福德正神彙報陽間民情,至七月十五才返回城隍廟,陰陽司公駐駕的「北壇驛館」也就是「水田福德宮」。[2] 福德宮過去因錯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開放寺廟登記的時機,土地被國有財產局列爲國有土地,所以每年必須賠償佔用公家地的高額補償費。
北壇原由
清代台灣有城圍的都市,在南北門的地方,常設有南壇、北壇,做為大陸來台官吏身故停放處。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3]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復興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實際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與農村地區的土地廟相對的,是供奉城市守護神的城隍廟。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祠,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爺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爺夫人,是和藹可親的形象。
參考文獻
- ↑ 洪美秀. 老廟「佔」國有地 被追補償金惹議. 自由時報. 2015-03-19 [2015-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陳育賢. 鬼門開 行古禮 新竹城隍信眾 夯枷(讀音ㄏㄤ、ㄐㄧㄚ)解罪. 中國時報. 2004-08-17 [2015-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5).
- ↑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