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击队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游击队歌》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它是概括了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朽名曲,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这首《游击队歌》是最经典的抗战歌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1]


《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其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


贺绿汀一直把这首《游击队歌》看作是自己最有价值的创作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陆海空三军千人合唱团在天安门广场高唱《游击队歌》,排山倒海,气势如虹!谁也比不上我们最亲爱的人民子弟兵!《游击队歌》那难忘的旋律,让我们再次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


2015年7月,游击队歌改版。属于和声版本,田彦等人演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歌曲。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游击队歌》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游击队歌                 歌曲时长         02:04
                填 词         贺绿汀                 发行时间         1938年元旦
                谱 曲         贺绿汀                 音乐风格         进行曲
                编 曲         贺绿汀                 歌曲语言         国语普通话


创作背景

年轻的贺绿汀 图片来自央广网

小油灯下写出抗战旋律《游击队歌》

1937年,淞沪抗战之后,身居上海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组织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祖国各地,以文艺演唱的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当时,34岁的贺绿汀参加了由宋之的、崔嵬等组成的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第一队,从武汉开封洛阳一直演到西安,演剧队年末到达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临汾。在为前方将士首场演出前,贺绿汀意外地发现这个部队的参谋处长正是当年广州暴动的大胡子营长李云鹏。战友相见,分外热情。李云鹏拉着贺绿汀的手激动地说:“当年你写过暴动歌,今天你该写个更好的抗日歌吧!”“好啊!”贺绿汀满口答应。[3]


贺绿汀虽然参加过广州暴动,对战场情形较为熟悉,但对八路军战士打游击战的情况却有些陌生。一次,贺绿汀和战友们访问八路军新成立的炮兵团,看到那一门门崭新的大炮,惊喜不已,“咱们从陕西出发时还没有一门大炮。这些大炮,一部分是缴获日本鬼子的,另一部分是阎锡山的部队南逃时丢弃的。”这个团的干部告诉贺绿汀,这是战利品。望着一门门大炮,“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样铿锵有力的词句,一下子从贺绿汀的大脑中跳了出来。


说来也巧,贺绿汀到八路军总部没多久,时任国民革命军18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的彭雪枫刚好来到学兵队做关于游击战术的报告。贺绿汀得到消息后,立即慕名前往听讲。彭雪枫那绘声绘色的演讲将贺绿汀带进了一个神奇的游击世界:密林里、高岗上;青纱帐、绿水旁⋯⋯到处都是游击健儿英勇杀敌的战场。由此,他认识到,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不仅要靠正规战,也要靠运动战、游击战。


有一天,演剧队得到一个消息:第二天将有一批将士要开赴抗日前线。他们觉得,应该创作一首新歌,为将士们壮行。于是,塞克丁里崔嵬贺绿汀等四个搞艺术创作的人聚在一起,讨论立意。在一个老乡家的冰窖似的煤仓里,他们站的站,蹲的蹲,抽烟的抽烟,喝茶的喝茶,拉开创作的架势。“将士们开赴前线,当然主要是到敌后开展游击战。”因此,大家认为创作一首反映游击战的歌曲比较合适。立意确定之后,你一句我一句地凑起了歌词。这些人本是文艺创作的高手,且有丰富的创作经验,有的还曾亲自参加过游击战,所以,《游击队歌》的歌词,不一会儿就凑出了个雏形。


贺绿汀是其中唯一的作曲家,自然,歌词定稿和谱曲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时间紧迫,贺绿汀连夜挑灯奋战。著名作家刘白羽的回忆录也提到,1937年冬的一个晚上,他和贺绿汀住在一个屋里睡在一个炕上,看着贺绿汀披着一件黄呢子大衣,在炕桌上的小油灯下忙着写歌,这样一来,弄得刘白羽一夜都没睡好,几次醒来,都看见贺绿汀在埋头创作。就这样,1937年12月,在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刘村一个冰冷的煤仓里,在微弱的油灯下,贺绿汀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成了这首不朽的抗战歌曲——《游击队歌》。


1938年,贺绿汀又将其改编为四部混声合唱曲,并于同年5月在抗战刊物上发表,于是,《游击队歌》像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山西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甚至在敌占区,人们也常常听到这首歌。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也非常喜欢这首歌,常常在行军途中哼唱。美国友人卡尔逊不仅自己爱唱,还在他的《中国的双星》一书中多次提到这首歌,并大段引用了它的歌词。


《游击队歌》手稿背后的秘密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随着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不断延伸,《游击队歌》再度唱响于文艺晚会、校园以及公共场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记者在位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里(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惊奇地发现,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游击队歌》手稿上写的不止是一首歌。那薄薄两页手稿纸已泛黄并有水渍、墨痕,骑马钉留下的残洞、锈迹透出了历史沧桑感。五线谱中的歌词用钢笔写成,字迹有些潦草,涂改却清晰可辨。


出乎意料的是,手稿正反两面写了3首歌曲:《炮兵团之歌》《游击队歌》《致日本兄弟歌》,就连大家熟悉的《游击队歌》歌词也跟现在传唱的有所不同,多出一段歌词。被岁月湮没的第二段歌词虽然从来没有听过,却同样激荡着作者满腔的爱国热情:“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哪怕敌人的枪炮狠,找不到我们的人和影。让敌人横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越扩张。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看那最后的胜利日,世界的和平现曙光!”


另外《炮兵团之歌》和《游击队歌》写在同一页纸上,右下角写着“最前线最前线”六个字。手稿的另一面,竟然还写着一首日文歌曲《致日本兄弟歌》。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致日本兄弟歌》是一位日本诗人写的一首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诗歌,贺绿汀把它谱成了曲,作为八路军对日军宣传的武器,用日语来演唱,对日本士兵的精神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这份手稿虽饱经硝烟战火的侵扰,却一直珍藏在贺绿汀身边。196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之际,贺绿汀看到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发出的《征集有关革命文物的通告》后,便把手稿作为纪念党的生日的礼物,郑重地捐献给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时下一些媒体和出版物常常把歌名《游击队歌》误说成《游击队之歌》,贺绿汀生前曾多次说这首歌名不带“之”字,原始歌曲手稿印证了这一说法。


歌词

        我们都是神枪手[4]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歌曲鉴赏

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战士英勇善战、机智灵活、充满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朱德元帅为这首歌的成功,特地表示热情的祝贺。从平型关战役打了胜仗到这里休整的杨得志,即将率部队重返抗日前线,他急切地邀请贺绿汀和演剧队到部队去,一个营、一个连地教唱这首歌。杨得志说:“唱会了这首歌,就出发。”部队出发那天,漫天雪花飘舞,战士高歌:“我们都是神抢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游击队歌》以ABA再现二部曲式为结构。前八小节为1个乐段,后八小节为1个乐段。


第一乐段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给人以行进的感觉;弱拍后半拍起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乐段,唱起来统一和谐;以四度大跳后上下级进为主的旋律线给人以紧张、活泼的感觉,这些因素的巧妙组合,使游击队员乐观、机智、顽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段前四小节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曲调也安排了两小节的同音反复。以近似数板的音调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强大敌人的蔑视。这段音乐从节奏变化、旋律进行、调式色彩都与前段形成了对比。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紧接着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前两乐句,使歌曲既有变化又很统一,完满地结束在主音上。


《游击队歌》融入了作曲家对抗日将士的真挚情感,对敌军的愤懑与藐视,对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创作上,作者做了精心的构思与安排:先将节奏写出来,然后按节奏谱写旋律,再依曲填词。富有弹性的小军鼓节奏,轻快活泼的小乐句,唱起来琅琅上口,适合部队行进时边走边唱;对比统一的曲式结构,西方作曲技巧的应用,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与曲调高度协调一致,使得乐曲和谐而完美,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的机智勇敢性格,紧张愉快的生活场景跃然谱上,战斗性的内容,群众性的语言,朝气蓬勃的音调,无论是合唱亦或独唱,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赏者,都会被歌曲的乐观情绪所感染,都能感受到革命与集体的无穷力量,从而信心倍增,奋勇杀敌。


新中国建立以后,《游击队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被列入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演唱歌曲。在1964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根据《游击队歌》编排的《游击队舞》,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


作者简介

贺绿汀 (1903~1999),著名音乐家。是一位名扬中外的音乐大师。原名贺楷,邵东县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文工团团长。建国后,历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在成为音乐家之前,贺绿汀更是一名革命者,192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在紧张的战斗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我国革命音乐萌芽时期的第一首革命战歌——《暴动歌》。[5]


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4年。那一年,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他创作的《牧童短笛》获得一等奖。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战区宣传抗日,并创作了不朽的抗战名曲《游击队歌》,以及《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上战场》《保家乡》等鼓舞人们斗志的歌曲。


1938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总干事。1941年赴延安,在鲁艺执教。毛泽东对他说:“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当教师。《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中国的青年》《新民主进行曲》等作品,是他在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歌曲。


1949年,任北师大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6]


十年动乱中,他受到“四人帮”迫害。在“四人帮”的淫威下,他铁骨铮铮,大义凛然,被人们誉为“硬骨头音乐家”。粉碎“四人帮”后,他继续担任上海音学院院长,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他一生谱写了3部大合唱,5首钢琴曲,200首歌曲,45首合唱曲。199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9年病逝,享年96岁。


贺绿汀 先生是位杰出的音乐家,如果说《牧童短笛 》《森吉德玛 》《晚会 》等是先生陶醉于妙不可言的民族音乐的神来之笔,《四季歌 》《天涯歌女 》《春天里 》等是先生处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深切感受、同情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势力的呐喊,那么,《游击队歌 》则是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熏陶下创作的最为成功、永垂不朽的红色歌曲。它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它浪漫乐观、举重若轻。由此,这首抗日战歌迅速传遍全国城乡,甚至在敌占区,人们也广泛传唱。它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像阳光一样驱散了人们心中恐惧强敌的阴影,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夺取胜利的斗志和信心。

   他一生谱写了3部大合唱,5首钢琴曲,200首歌曲,45首合唱曲。199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主要音乐作品:

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着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社会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后,《游击队歌》一直在全军中广泛传唱,并多次列入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歌曲,成为红军歌咏活动的必唱曲目。《游击队歌》也曾有其各种改编曲,其中作为军乐曲的《游击队歌》更为动人。


在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根据《游击队歌》编排的《游击队舞》无疑是这首军旅歌曲最形象的阐释,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延安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时,郑重地提出:“在这里应该挂上一幅《游击队歌》曲谱照片。”由此可见《游击队歌》的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10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游击队歌》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音乐欣赏

情景小合唱《游击队歌》词曲贺绿汀 [7]

《游击队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解放军千人合唱团 气势恢弘,整齐划一 [8]

红色歌曲《游击队歌》---舞蹈 [9]

童声英雄-方韬瑜《游击队歌》纯享版 [10]

新年音乐会---管弦乐《游击队歌》、人民军队忠于党(2011年)[11]

杨洪基-《游击队歌》 [12]

乐音乐会:胡琴四重奏《游击队歌》.mp4 [13]

杨坤一曲《游击队之歌》燃爆全场![14]


视频

《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游击队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