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農業廳援外項目辦公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湖北省農業廳援外項目辦公室是湖北省農業廳直屬事業單位。
承擔農業國際交流的有關工作;承擔農業外援項目和農業援外項目實施工作;承擔農產品貿易[1]促進及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的相關工作;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事項。
相關資訊
「魔術水稻」紮根非洲大地 ——湖北援非農業合作掃描
農業技術援助一直是中國援非的重點。湖北是農業大省,30多年來,向非洲25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了近2000名專家,他們源源不斷地輸送品種、技術、觀念,在非洲大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
非洲許多國家都把發展農業、解決糧食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塞拉利昂農業部長曾在湖北援助的水稻示範田裡親自揮鐮收割高產水稻,稱讚其為「魔術水稻」。如今,「魔術水稻」以燎原之勢在非洲大地推廣,為非洲糧食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畝產400公斤! 非洲農民豎起大拇指
前不久,湖北援非農業專家蔣代銘收到一份特別的郵件,來自納米比亞的一位農民學生,寫信告知他農場的水稻喜獲豐收。
蔣代銘是省農業廳高級農藝師,2015年赴納米比亞開展為期兩年的南南合作項目。蔣代銘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非洲當地,水稻平均畝產量150公斤至200公斤,有的國家自然資源條件不錯,但普遍缺少技術。
專家們剛到非洲試種水稻,當地人聽說畝產可達400公斤以上,都表示不可置信。為打消他們的顧慮,農業專家一頭扎進示範基地,「一定要做出點名堂,才能讓人信服。」蔣代銘說。
整地、覆膜、除草、消毒……專家們每一項舉動,都讓當地農民驚嘆:原來種田有這麼多學問。當示範田項目驗收時,畝產超過400公斤,當地農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近年,湖北省輸出多個水稻品種[2],並根據非洲當地土壤和氣候特點,選擇耐旱、耐鹽鹼的常規稻作為主推品種,得到當地政府認可和讚賞。
良種加上良技,是保障糧食增產的秘訣。湖北省農業專家組織開展多場農業技術培訓,推廣技術25項,其中,水稻強氯精浸種、盤式育秧、機械化插秧,農家肥工廠化漚制等10多項技術填補當地技術空白。
在農業專家多年努力下,被非洲農民稱為「魔術水稻」的高產水稻由試驗階段跨入大面積生產階段,埃塞俄比亞、加勒比海地區、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加蓬等國家和地區種植高產水稻平均畝產350公斤,是當地平均畝產的2倍至3倍。
憑眼神或手勢溝通 援非專家有了「粉絲」
湖北專家與非洲農民一起全力改變着當地農業生產面貌,技術輸出的同時,相互之間交流日漸廣泛。
看着專家種田,跟着專家學藝,湖北專家與當地農民打成一片,大家彼此憑着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就能相互溝通。
專家們的務實作風,感染了當地農民。湖北農業專家鄧正銳介紹,非洲農民種田比較粗放,操作也很隨意,看到專家們的認真勁,他們也學着精細種田了。
有一次,鄧正銳從國內帶了少量土豆種,準備試種。播種那天,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農民,從50多公里外趕來參加播種,還幫忙挖地。一周後,專家到田間觀察出苗情況時,這位農民又趕來了,他驚喜地說:「鄧先生說一個星期出苗,真準確!」這位農民成了鄧正銳的「粉絲」,掌握了土豆種植技術。
援非過程,也是專家們自我提升的過程。湖北農業專家熊艷兵坦言,幫助非洲人民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使個人能力和意志力也得到了鍛煉。
隨着中非友誼日漸加深,湖北省承擔的農業援外項目連續不斷,派出農業專家涉足面更廣,包括種植、水產、農產品加工、水利工程、畜牧等領域。
援非經驗開創新局面 農業合作進一步深化
在多年農業對外援助工作中,湖北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業援非工作方法,積累了不少科學管理辦法。
糧食生產是湖北的一大優勢,無論是生產技術、加工技術、農用機械,還是管理經驗,都比較適合這些國家的國情。省農業廳援外項目辦公室主任邱大振說:「事實證明,我們的技術對非洲國家有較強吸引力。」
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和中非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援非農業合作進一步深化。省農業廳透露,中國—納米比亞南南合作項目二期即將啟動,湖北省援非農業合作將躍上新台階。
多年的援非農業合作,培養儲備了一大批熟悉農業援外工作的專家人才。「援非團隊不僅是具體援助任務的執行者,更是國際友誼的傳遞者。」邱大振說。
參考文獻
- ↑ 全球農產品貿易「進口、出口前十強」,您知道分別是哪些國家嗎?,搜狐,2022-11-29
- ↑ 種植水稻選什麼品種有優勢?兼具優質、高產、抗性較好的品種,搜狐,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