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炙甘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炙甘草

中文学名:炙甘草

拉丁学名:Glycyrrhiza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豆科

属:甘草属

种:炙甘草

炙甘草,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 甘草 甘草(2张) 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

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

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

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

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甘草常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土壤中。

性状

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质稍黏。具焦香气,味甜。

炮制

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

性味

甘,平。[2]

归经

经 。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用法用量

1.5~9g。

注意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参考资料

  1. 炙甘草 ,宝芝林中药网
  2. 炙甘草 ,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