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合水镇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下辖镇,位于和平县南部,素有和平县南大门之称。因地处和平河与浰江交汇处,故称合水。辖区面积124.3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合水镇常住人口22097人。截至2019年10月,合水镇下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合水镇年产腐竹1100多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1]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前,合水为永丰、三民、粮溪、大同乡属地。
1952年,建立合水乡。
1958年,划入东山公社,。
1960年,从中分出称合水公社。
1983年,称合水乡。
1993年,改称合水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合水镇下辖1个居委会和12个村委会(街道居委会、合水村委会、金坑村委会、彰洞村委会、丰岭村委会、丰洋村委会、大罗村委会、兴径村委会、中和村委会、西坑村委会、三联村委会、政和村委会、珊坪村委会)。 镇政府驻街道居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合水镇位于和平县南部,东北接和平县阳明镇,南邻连平县绣缎镇,西接和平县青州镇,距县城7公里,素有和平县南大门之称。全镇辖区面积124.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53569亩,常用耕地面积7245亩。
地形地貌
合水镇地处丘陵山区,地势西北稍高,东南略低,土壤大部分属沙土石和红壤土。
人口
2017年,合水镇常住人口22097人。
经济
合水镇年产腐竹1100多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其中,中和村素有"腐竹村"之称。
交通运输
合水镇境内忠(信)定(南)公路纵贯南北 ,粤赣高速公路在合水镇丰洋村设有出入口。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合水镇有和平县合水中学、和平县合水镇中心小学、和平县合水镇中和小学、和平县合水镇珊坪小学。
历史文化
清朝光绪时期的贺寿屏帐2011年9月,在和平县合水镇彰洞村的古楼司马第内惊现一幅清朝光绪时期的贺寿屏帐。该屏帐长4.5米,宽2.86米,绣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屏帐图案主要分三部分:上下部分分别绣制着"龙凤呈祥"和"吉祥麒麟"的精美图案,中间部分则主要以外饰花边、贺寿场景图、贺词、贺寿者名字及职衔组成。屏帐以绸缎为面料,棉布为底料,各式图案及文字都是用金色丝线刺绣,手工细致精美。从屏帐上,可以看到贺词由癸未科解元即补知府黄英镇撰写,甲午科举人黄桂瀛所书。前来贺寿的各地乡绅共一百多人的姓名及职衔分六组排列。除了屏帐,还发现了三幅人物肖像图。
彰洞古村落
彰洞古村落位于省道230线忠定公路旁边的彰洞村,距粤赣高速合水路口约5公里,于2012年被列为河源18个省级古村之一。据史载,明朝万历年间,该村的落基祖黄谨从和平县阳明镇铁潭村迁徙到此落居。彰洞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清代嘉庆年间建造的古桥、同治年间建造的古塔,以及清代与民国年间建造的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围龙屋10余座。这些围龙屋多以方围为主,府第式结构,三进二横布局,石灰夯筑墙体,高墙合围,一般楼层为二至三层,防御性能强,墙上对外都设有圆形或葫芦形枪眼,二楼墙内还专门设置了走马楼,可以环绕内墙畅通无阻。屋内生活设备齐全,有水井、厨房、仓库,有些甚至连牛栏也建在了屋内。古建筑内饰精美,村内随处可见古人遗留使用的器物,如石炉、石柱、石柱础,其中在该村司马第、高安楼遗存有数百斤重的练功石。
彰洞古村落境内遗存有完好的古驿道长约3公千米,是粤赣古驿道的支线之一。
高安楼
高安楼,位于和平县合水镇彰洞村,是保存较完好、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高安楼是方围屋型,占地1100平方米,为三进三横式布局,石灰夯筑,四角建有碉楼,主体建筑坐东朝西。
风景名胜
狮子岩
从合水街往南走18公里有一岩洞,形似卧狮,取名狮子岩。深20米,宽10余米,洞内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洞外树木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