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程颢(英语: Cheng Hao ),(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北宋理学家,洛阳(河南)人。早年与弟程颐师事周敦颐。
生平
其祖父任黄陂县令,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后来还做了县尉。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1]。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程颢与其弟程颐共同为宋代理学奠定了基业,“新儒学”的真正成立,自程氏兄弟始。世称“二程”,大哥叫大程,程颐叫小程。因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程氏兄弟最重要的贡献在“天理”的发现,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说法。他把“理”视为宇宙的本原。就天道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识仁篇》提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定性书》则说“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大公,物来顺应。”
在教育上,程颢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
大程为人随和活泼,小程则严肃刚直,兄弟个性异同。新儒学发展到南宋,朱熹实为集大成者,而以小程为正统。小程整日严肃脸孔,端坐如木人,神圣不可侵犯。被视为所谓“道学脸孔”。大程活了五十四岁,小程则活了七十五岁,二程的思想大致相同。二程兄弟、张载、邵雍、司马光、周敦颐六人,朱熹称之为“北宋六先生”。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程颢在熙宁元年向宋神宗上《论王霸札子》和《论十事札子》,并肯定王安石变法。变法之初曾视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
参考资料
- ↑ 程朱理学奠基者:二程夫子. 黄陂区政府网站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