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为那曲市“东三县”之一。隶属于西藏那曲市,东部与昌都市丁青县接壤,西南面与比如县及昌都市边坝县毗邻,北部与巴青县交界。总面积约5600平方千米。2013年,索县总人口为4万人,其中有藏、汉、回等少数民族。2013年,索县有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植物资源。著名景点有赞丹寺、亚安岩洞温泉、亚拉山等。[1]
2013年,索县实现生产总值5.0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为9365.8万元,第二产业为13617.02万元,第三产业为27800万元。
目录
建制沿革
元朝,索县这一带称为“索格”。
元宪宗时期,在索县境内逐渐形成索巴、军巴、荣布三大部落。
明朝,先后归附蒙古土默特部俺达汗、喀尔喀部却图汗。
明崇祯十年(1637年),索县三大部落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
五世达赖时期,固始汗将索县三大部落赠给五世达赖作为蹊卡。
民国五年(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管理索县各部落,索县地盘设立索宗。
1950年,索宗宣告解放,同时筹建了索宗解放委员会。
1956年10月,成立了索宗党委,隶属昌都分工委丁青中心县委领导。
1957年7月,撤销了索宗党委。
1959年5月,将索宗改为索县,划归黑河分工委管理。
1959年7月,成立中共索县委员会。
1959年8月,正式成立索县人民政府。
2017年,国务院批复西藏那曲撤地设市,索县属那曲市管辖。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索县退出贫困县。[2]
行政区划
2014年,索县辖2镇8乡:亚拉镇、荣布镇、热瓦乡、若达乡、嘎美乡、加勤乡、西昌乡、嘎木乡、江达乡、赤多乡。
人口民族
2013年,索县总人口为4万人,其中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交通
索县国道317线贯穿东西,连接着那曲县和昌都市卡若区,索县境内有国道92千米,县道7千米,乡道414千米。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东经93.5°~95.0°,北纬31.1°~31.9°,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为那曲市“东三县”之一。东部与昌都市丁青县接壤,西南面与比如县及昌都市边坝县毗邻,北部与巴青县交界。总面积约5600平方千米。
地貌
索县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递降之势。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高山草原,其余为高山峡谷。索县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山多路险,交通不便。索县海拔3980米,平均海拔3572米。
气候
索县属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气温低,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年无霜期仅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477.2 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年平均气温-2℃,一月平均气温-9.9℃,七月平均气温11.2℃。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2013年,索县有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2013年,索县有獐子、鹿、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动物资源。
矿藏资源
经济概况
综合
2013年,索县实现生产总值5.0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索县财政总收入1275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282.55元,同比2012年增长16%。
第一产业
2013年,索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5.5145平方千米,其中青稞播种面积18.7289平方千米,元根播种面积2.61平方千米,青饲料播种面积1.9657平方千米。蔬菜播种面积3.7301平方千米,油菜播种面积0.5336平方千米,粮食产量6968.49吨,其中青稞6850.76吨。
第二产业
2013年,索县各类牲畜总存栏128527头,其中牛100334头,绵羊10310只,山羊14737只,马3146匹。出栏牲畜45556头,出栏率33.02%。各类皮张产量38926张,牛羊毛产量53.74吨,牛羊绒产量46.26吨,牛羊肉产量5523.33吨,奶类产量3338.95吨。劳务输出4448人次,创收856.84万元,虫草产量3.60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3年,索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0所,初级小学1所,教学点17个,幼儿园1个。共有初中在校生1892人,小学适龄在校生5255人。索县共有正式教职工356人,其中中学75人,小学2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96%。初中入学率为93%。
文化事业
2013年,索县修建的索县综合文化中心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有文化馆、图书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排练室等。124个行政村中有29个村建有简易文化活动室。
医疗卫生
2013年,索县已建成以县人民医院、藏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集藏西医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索县10个乡镇均建立卫生院。县人民医院有医护人员21名,其中医生8人、护士7人、检验2人、放射1人、药剂1人,病床36张。县藏医院有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医生16人、药剂2人、护士4人,病床60张,藏药厂生产药品已达140余种。10个乡镇卫生院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5名。
风景名胜
嘎木乡圣山
嘎木乡位于索县东南角。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约210公里,是全县最为偏远的一个乡。现辖6个建制村。截至2007年底,共有331户、1920人。耕地总面积172公顷。牲畜存栏总数8958头(只、匹)。辖区内共有3座 寺庙,即:扎西炯寺、军巴寺、苏夏木寺(又称斯江寺)。
嘎木生态公园
嘎木生态公园位于索县东南角,乡政府所在地距离317国道约70公里,是全县最为偏远旦也是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一个乡。
赞丹寺
赞丹寺它坐落在索县境内,距那曲镇约220千米。 建于1668年五世达赖之时,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修建在雅拉多山顶上,形态酷似布达拉宫。
整个赞丹寺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壮观,整个赞丹寺依山而建,分红白两个建筑群,远看外形酷似布达拉宫,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也是藏北最大的佛教古建筑群。[3]
据史料记载,该寺初建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当时五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固始汗兵力的援助下,首先在西藏东部地区施行了清教政策,用武力摧毁了很多以苯教为主的寺庙,强迫其他教派的许多寺庙改为黄教寺庙。
根据赞丹寺的寺志,该寺是在没收其他另外七座非黄教寺庙的财产的基础上新建而成的,据说还有大量的苯教景点收藏在该寺内。赞丹寺建成后称为除布达拉宫的郎杰扎仓后的第一个直接由地方政府噶厦所统管的寺庙。
亚拉曲忠神泉
曲忠神泉位于索县亚拉镇江青村曲忠自然村,四周围绕着亚拉神山,景色优美,泉眼从一块绿松石下喷涌而出,水温四季恒温,冬季不结冰,泉中鱼群丰富,颜色各异,游人扔一把糌粑,鱼群就会蜂拥而至。亚拉村民敬畏此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此处认为是神圣之地。
亚安岩洞温泉
亚安岩洞温泉在那曲市索县境内,此泉聚于天然的岩洞之内,泉水深而清澈,底部有一块绿如松石且能发光的岩石,泉中有五颜六色的鱼畅游,景色极美。[4]
亚拉山
亚拉山位于那曲市索县县城西面亚拉镇的北边,古时此山为划分青、藏、康三区的重要分界,在藏民族文献中称:“卫藏为教区,朵堆为人区,朵麦为马区”。亚拉山就坐落在教区和人区的交界处,以此山为卫藏和朵堆的界线,在一些民间故事及《格萨尔王传》等中都有记载。[5]
穹雄沟风景区
穹雄沟位于索县东南部,荣布镇境内,距离317国道约7公里,海拔4500米。穹雄沟有绵延壮美的雪山(布加雪山),洁白无瑕的冰川(布加冰川),碧绿如玉的湖泊、广袤无垠的草地,存世独一无二的贝克奇石,还有传说中的格萨尔棋盘和马蹄印,是天然的地质公园。园景包括地景类的冰川和湿地,以及水景类冰雪融化的湖泊。[6]
是绝无仅有的集冰川、高山、湖泊、湿地于一体,融形态、声像、色彩等不同属性于一身的自然风景区。该地存有大量古生物化石,具有较高的可靠价值和观赏价值。
藏北大草原
藏北大草原是指西藏北部辽阔的高原,在那曲境内主要指羌塘大草原。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位于藏北草原中,总面积2980万公顷,野牦牛、藏羚、藏野驴、盘羊、藏原羚、高原兔、黑颈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
邦纳寺
邦纳寺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色昌乡巴秀村以西。邦纳寺,又名巴旦邦纳寺,由加丹德东寺寺主世冲·嘎玛丹觉创建,是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庙。
主要由经堂、佛殿、门廊、转经室组成,为藏族传统的碉房式建筑,其装饰上有汉式建筑风格,跟四川阿坝一带的藏式建筑相似,并且一直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未经过大修。邦纳寺基本上由三个正方和长方形构成,平面基本上呈“凸”字形,而转经轮室为后来添建的。邦纳寺建筑面积1780.65平方米,寺院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是加丹德东寺的寺主——世冲·嘎玛丹觉建筑的十三座寺庙之一。现存大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传说该寺的建造时间比西藏最早的寺院山南桑耶寺还要早,创建时间与拉萨大昭寺的创建时间相仿,是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也是那曲地区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历史较早,建筑风格特色显著,寺庙的壁画保持了明朝时代的风格。对于在西藏的宗教史上,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著名人物
达瓦朗加:男,1954出生,索县亚拉镇人,原热瓦乡党委副书记,曾获得了自治区级“维稳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拉贡:男,藏族,1972年10月出生,索县若达乡霍德卡村村民,2008年被若达乡中心小学聘为藏文教师。
视频
走进索县.....
视频
索县中学秋季运动开始了
视频
翻山越岭在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