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台协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美国在台协会 |
---|
|
美国在台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缩写为AIT),是美国依据《台湾关系法》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法律所设置的代表机构,经美国国务院提供经费和运作指导、受美国国会授权和国会监督。
此机构成立的背景是为了因应美国与台湾治理当局(1979年1月1日前,美方以其正式名称中华民国称之)外交关系终止以及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等因素,其台北办事处实质办理相当于美国大使馆的馆务[1];台湾方面与美国在台协会华盛顿总部(实际位于维吉尼亚州)的对应单位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对美另衔“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总部”[2](TECRO (Headquarters))。
由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正式外交关系,但是为了与台湾人民维持政治、外交、商务、文化及其他关系,以及执行美国总统或美国各政府机关欲与台湾进行的任何计划、活动或其他关系,根据《台湾关系法》来设置该协会。协会名义上为非营利民间机构,但实质上两座驻台办事处也办理与大使馆或总领事馆相当的事务,包括核发赴美签证以及美国公民服务等,台北办事处正门亦悬挂美国国务院院徽。该协会的公务车辆,依《驻台外交机构及其人员进口车辆处理要点》之规定比照一般驻台外交机构,领有外交车牌。
沿革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于1978年12月31日降旗后,美国在台协会成立于1979年,即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于1979年1月1日断绝外交关系当年,华盛顿总部于该年4月11日开业,台北办事处则于4月16日开业[3]。据美国在台协会前台北办事处长宋贺德所述,该会的创立曾以1972年日本国与中华民国断交时成立财团法人交流协会(现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之经验为参考范本。
据台北办事处第一任一般事务组(或译总务组,现政治组)组长及旧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末代政治参事班立德所述,此种断交后对台关系的进行模式称为“日本模式”。
美国在台协会总部设于美国首都华府邻近的维吉尼亚州,负责与其对等单位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及美国各官方单位间的联系工作。现今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位于台北市内湖区金湖路100号,于2019年5月6日正式启用。
在2018年以前,台北办事处位于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34巷7号,即过去美军顾问团团本部所在地。1979年2月28日旧大使馆闭馆至4月16日台北办事处开业前的空窗期内,办事处筹建业务由末代大使馆使领馆馆长(临时代办)留在台北进行,美军顾问团用地即为浦氏与中华民国外交部政务次长钱复等高层官员交涉后,决定为办事处址;高雄市设有美国在台协会高雄分处,负责针对台湾南部的商业推广、旅游服务和新闻文化工作。
组织
美国在台协会设有“主席”(Chairman)〔原称“理事主席”(Chairman and Managing Director)〕及“台北办事处处长”(AIT Director)职位。理事主席常驻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近郊的阿灵顿总部,实际驻节在台的馆务负责人为台北办事处处长。2006年薄瑞光接任主席之后,主席不再兼任执行理事,自此职称仅为“主席”,不再称“理事主席”。
雇员组成及身分地位
1979年4月16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高雄办事处开业之初,馆员大部分仍由前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馆员留台担任,驻台北办事处开业初期,首代处长葛乐士到任前暂由美国大使馆末任代办浦为廉代理处长职务,各组组长部分,亦由前美国大使馆的参事级组长继任。1980年代初期的美国在台协会约有55名美籍馆员,1990年代晚期的美籍人员则超过100人以上,台湾本地雇员则达300多人[4]。截至2017-2018年止,职员总共超过450人以上,是一个庞大的外交队伍,包含台北办事处的美籍人员120名及本地雇员近300名。高雄分处则有40多名人员构成,其中美籍人员约10馀名。职员地位部分,美国在台协会员工是由美国国务院授权执行相关外交任务的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由于美国政府过往曾要求美国在台协会职员不得为政府人员,因此国务院外事官至该会工作时须暂离公职,军事防务则由退役美军出身的承包商担当。此情况至2002年后才有所改变。透过该年通过的公共法107-228《2003年财政年度外交关系授权法》第326款之授权,美国国务卿及其他政府部会首长方可选派人员进入美国在台协会任职。根据2012年美国国务院督察长室发布的报告,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官员最大宗来源除了国务院外交官外,其次分别为美国国防部及美国商务部海外商务服务处等机构之外派官员。
部门职掌及改组沿革
组织结构方面,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亦按照各业务领域,如政治事务、商业服务、农产品销售、旅游服务及文化交流等,分为数个组别。台北办事处下属单位在1979年美国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中华民国事务处处长费浩伟筹建美国在台协会时,即以美国大使馆各部门为蓝本分科设组,但将原大使馆之政治组改称一般事务组(总务组),美国新闻处改称文化新闻组,领事组改称旅游服务组等,直至2002年后,旅游服务组始复名为领事组[5],一般事务组复名政治组[6]。
美军事务相关部门
自2005年起,美国在台协会的职员包括了美军现役军人(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军官)[7],2008年起则首度派遣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役军官驻处,人选为麦德威上尉。
由于上述人员并非直接使用武官名义驻台,因此使用“联络事务组”,组长为陆军上校,下辖有陆、海、空军中校事务官3人,以及陆战队少校事务官1人,总计5人。断交前对应机构为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武官处或“安全合作组”(前称技术组,为接替美军顾问团断交后遗留业务所设)等名义隶属于美国在台协会,驻台期间并不穿著美军军服。安全合作组则由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掌管,安全合作组长同样也是陆军上校,下辖陆海空小组与训练办公室,每个小组有2到3名军职或国防文官,人数比联络事务组多,联络事务组则由美国国防情报局主导[8],如同断交前旧美国大使馆武官处对上直属防情局的体系[9]。
美军人员于2005年派驻美国在台协会的消息,由2004年英国《詹氏防卫周刊》报导。而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役军官于美国在台协会内的存在,直至2019年4月3日才首度由美国在台协会发言人孟雨荷(Amanda Mansour)正式对外证实[10]。
文教相关部门及华语学校
除办事处各业务部门外,美国在台协会尚设有一华语学校、贸易中心及图书馆[11]。美国在台协会华语学校的前身是1955年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在台中市所设[12],称为大使馆华语学校(Embassy Language School),校舍位于台中西区后垅子一带(现台湾大道与民权路路口西侧附近)。1979年后,华语学校校址改移至台北市阳明山,2019年则随著内湖新馆启用而将校址整合入内[13]。
2005年1月14日,美国在台协会与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合作成立台中美国资料中心(American Corner)。2008年7月,美国在台协会与高雄市立图书馆合作于宝珠分馆设立美国资料专区(American Shelf);之后在2009年11月扩大设立为高雄美国资料中心,成为南台湾第一个美国资料中心。2011年1月14日,美国在台协会与台北市立图书馆合作成立台北美国资料中心。2014年10月,高雄美国资料中心迁移至高雄市立图书馆河堤分馆,原宝珠分馆处则改为美国资料专区。
参考文献
- ↑ 高启中. 台湾驻美人员管辖豁免问题. 月旦法学杂志. 2013年2月, (213): 168. ISSN 1025-5931.
台北办事处负责相当于以往美国驻我国大使馆业务
- ↑ 邵玉铭. 《此生不渝:我的台湾、美国、大陆岁月》. 台北: 联经出版公司. 2013-09-02.
一九九四年,美台双方同意将本会名称之外,增加一新头衔:“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总部”
- ↑ 施克敏. 美国在台协会昨天开始作业 代表美国与我维持实质关系:台北办事处预定十六日开始工作 签证业务将在二十二日左右恢复. 联合报. 1979-04-12: 2.
- ↑ 杨甦棣. 21世纪的AIT新馆 献给21世纪的美台关系. 自由时报. 2018-04-22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22日).
- ↑ 张良知. AIT在台成立39年大事纪. 中央社. 2018-06-12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4).
- ↑ 苏起. 危险边缘—从两国论到一边一国. 天下文化. 2003: 136 [2020-02-18]. ISBN 98641723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 ↑ 洪哲政. AIT神秘美军编制首曝光 驻台美军数比驻北京多. 联合报. 2019-04-04 [201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 ↑ 林宝庆. 美现役军官将首度驻台AIT 詹氏周刊认系对台政策改变 美官员称旨在纾解AIT人力不足. 世界日报. 2004-12-18: A1.
- ↑ Jimmy R. Williams. A Charmed Life.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1: 342. ISBN 978-1456463489.
- ↑ “美军顾问团”协防台湾 验证早年台美军事合作. 苹果日报. 2019-04-04 [201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 ↑ 引用错误:无效
<ref>
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我們的關係
的引用提供文字 - ↑ 美国在台协会台中线上分处正式启用. 美国在台协会. 2008-05-15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 ↑ 侯姿莹. AIT各单位集中内湖新馆 媒体直击办公空间. 中央通讯社. 2019-05-24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