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痛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肚痛丸,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中冷痛,胸脅脹悶,嘔逆吐酸。
中成藥介紹
中成藥具體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藥,在中醫傳統理論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處方、生產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複方製劑或提取加工精緻而成的一種中藥新型劑型。
處方來源:歷史的文獻記錄、民間驗方、新研製。[1]
特 點:具有組方嚴謹、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而且省去了煎劑煎煮的過程,能夠應急使用,也減少了中藥的異味和甘苦。
常見的劑型: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2]
服用中成藥請詳細閱讀說明書或諮詢相關醫師。
藥品詳情
主要成分
豆蔻(去殼)、乾薑、砂仁、蓽茇、厚朴(姜制)、罌粟殼、肉桂、枳實(麩炒)、木香、烏藥。
性 狀
為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辣,略苦。
方 解
- 豆蔻辛,溫。歸肺、脾、胃經。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 乾薑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 蓽茇辛,熱。歸胃、大腸經。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偏頭痛,外治牙痛。
- 厚朴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 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用於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奔豚,經閉,痛經。
- 枳實苦、辛、酸,溫。歸脾、胃經。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 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於泄瀉腹痛。
- 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順氣止痛,溫腎散寒。用於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痛經。
- 罌粟殼性平,味酸、澀。歸肺經、大腸經、腎經。斂肺,澀腸,止痛。[3]
- 諸藥配伍,共奏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
用法用量
不良反應
禁 忌
- 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糖尿病患者禁服。
儲 存
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事項
- 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忌情緒激動及生悶氣。
- 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 胃熱胃陰虛者不適用,其表現為唇燥口乾、喜飲、大便乾結。
- 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 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
-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4]
附 注
此藥品圖只具有藥品名稱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