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小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胸小肌 |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在胸大肌深面,为三角形扁肌,起自3~5肋骨的前面及肋间肌表面的筋膜,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胸小肌拉肩胛骨向前、下。肩胛骨固定时,胸小肌可上提肋骨,但在用力吸气时才有活动。 胸小肌由胸前内侧神经(颈8、胸1)支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胸小肌
- 外文名:Pectoralis minor
- 特点:三角形
- 位置:胸大肌深面
辅助结构
1、神经:胸小肌一般以3个肌齿起于3~5肋,同时接受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的双重支配。胸内、外侧神经分别在肌腹中部入肌,入肌后胸外侧神经分上、下两支,上支分布于上部一肌齿,下支进入中间肌齿;胸内侧神经入肌后分3支,上两支行于中间肌齿(最大一个肌齿),与胸外侧神经的下支有吻合。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在肌内发出大量的二级分支(4~5支),两神经干相邻的分支互相吻合,形成一“U”型神经襻。
襻上发出数条分支。神经支沿途发出大量松针样细支,在胸小肌肌腹中部形成一条神经带(网),由神经带发出数条细长神经支行向肌的起端,分布于相应肌齿,少许神经支行向肌的止端。胸内、外侧神经的神经主干之间和以下各级神经分支之间均可见神经交通支。从神经主干和神经分支还发出细小的返支,分布于止端肌腱。
2、胸小肌:为一羽状肌,其羽状角为11.5°。羽肌的优势是在同样体积内可以容纳更多的肌纤维,使生理横切面积增大,从而增强肌力,同时依靠羽状角的变化,增加整肌的动幅,以弥补肌纤维短的不足。所以肌纤维的这种配布使胸小肌在力量和动幅上均有增加。肌移植手术中,所选供肌产生的肌力、速度和动幅,只有与原位肌互相匹配,才能保证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所以临床医生既要了解原位肌的构筑特征,又要了解供肌的构筑特征,甚至整个肌群的肌力、速度同样需要了解。
3、血管:胸小肌的动脉以胸肩峰动脉分支居多,较为恒定。胸小肌的静脉分布变异较大,未见明显伴行规律。
临床技术与应用
在血管神经的位置确定了之后,才能确定移植肌的位置和修剪范围。将第1掌固定于对掌位,可制造较大空间容纳移植肌。移植肌的外下部分较内上部分厚,符合原拇对掌肌的肌厚度分布特点。移植肌的一端缝合固定于舟骨结节、大多角骨、腕横韧带及掌腱膜止点,另一端缝合固定于第一掌桡侧及背侧面骨膜,从第一掌骨基底至掌指关节桡侧籽骨及其桡背侧腱膜,以利术后拇指伸展。[1]
参考文献
- ↑ 胸小肌解剖图解 带你来了解一下胸小肌”,健身吧,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