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胸小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胸小肌

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在胸大肌深面,為三角形扁肌,起自3~5肋骨的前面及肋間肌表面的筋膜,止於肩胛骨的喙突。 胸小肌拉肩胛骨向前、下。肩胛骨固定時,胸小肌可上提肋骨,但在用力吸氣時才有活動。 胸小肌由胸前內側神經(頸8、胸1)支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胸小肌
  • 外文名:Pectoralis minor
  • 特點:三角形
  • 位置:胸大肌深面

輔助結構

1、神經:胸小肌一般以3個肌齒起於3~5肋,同時接受胸內側神經和胸外側神經的雙重支配。胸內、外側神經分別在肌腹中部入肌,入肌後胸外側神經分上、下兩支,上支分布於上部一肌齒,下支進入中間肌齒;胸內側神經入肌後分3支,上兩支行於中間肌齒(最大一個肌齒),與胸外側神經的下支有吻合。胸內側神經和胸外側神經在肌內發出大量的二級分支(4~5支),兩神經干相鄰的分支互相吻合,形成一「U」型神經襻。

襻上發出數條分支。神經支沿途發出大量松針樣細支,在胸小肌肌腹中部形成一條神經帶(網),由神經帶發出數條細長神經支行向肌的起端,分布於相應肌齒,少許神經支行向肌的止端。胸內、外側神經的神經主幹之間和以下各級神經分支之間均可見神經交通支。從神經主幹和神經分支還發出細小的返支,分布於止端肌腱

2、胸小肌:為一羽狀肌,其羽狀角為11.5°。羽肌的優勢是在同樣體積內可以容納更多的肌纖維,使生理橫切面積增大,從而增強肌力,同時依靠羽狀角的變化,增加整肌的動幅,以彌補肌纖維短的不足。所以肌纖維的這種配布使胸小肌在力量和動幅上均有增加。肌移植手術中,所選供肌產生的肌力、速度和動幅,只有與原位肌互相匹配,才能保證術後機體功能的恢復,所以臨床醫生既要了解原位肌的構築特徵,又要了解供肌的構築特徵,甚至整個肌群的肌力、速度同樣需要了解。

3、血管:胸小肌的動脈以胸肩峰動脈分支居多,較為恆定。胸小肌的靜脈分布變異較大,未見明顯伴行規律。

臨床技術與應用

在血管神經的位置確定了之後,才能確定移植肌的位置和修剪範圍。將第1掌固定於對掌位,可製造較大空間容納移植肌。移植肌的外下部分較內上部分厚,符合原拇對掌肌的肌厚度分布特點。移植肌的一端縫合固定於舟骨結節、大多角骨、腕橫韌帶及掌腱膜止點,另一端縫合固定於第一掌橈側及背側面骨膜,從第一掌骨基底至掌指關節橈側籽骨及其橈背側腱膜,以利術後拇指伸展。[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