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软氮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软氮化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名 称:软氮化

又 称:氮碳共渗或铁素体氮碳共渗

软氮化又称氮碳共渗或铁素体氮碳共渗。是在500~580℃下对钢件表面同时渗入氮、碳原子的化学表面热处理工艺。渗氮为主,渗入少量的碳。按共渗介质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及气体三类。气体法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处理质量稳定,但设备较复杂,适用于大批量生产。[1]

软氮化又称氮碳共渗或铁素体氮碳共渗。是在500~580℃下对钢件表面同时渗入氮、碳原子的化学表面热处理工艺。渗氮为主,渗入少量的碳。按共渗介质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及气体三类。气体法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处理质量稳定,但设备较复杂,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软氮化的发展

为了缩短氮化周期,并使氮化工艺不受钢种的限制,近一二十年间在低温氮化的工艺基础上发展了软氮化工艺。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碳氮共渗,钢中除了氮原子的渗入,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前述一般气体氮相比,渗层硬度较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和液体软氮化两大类。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气体软软氮化是在含有碳、氮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碳、氮原子。活性碳、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通过扩散渗入工件表层,从而获得以氮为主的碳氮共渗层。Fe-C-N系的共析温度约为565℃,在此温度时,氮在a-Fe中具有最大溶解度所以气体软氮化温度常为560~570℃,氮化时间常为2~3h,因为超过2.5h,随随时间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很慢。

软氮化层组织和性能

由于共渗温度低,碳在a相中的溶解度仅为氮在a-Fe中溶解度的1/20。因此,钢钢经软氮化后,表面最外层可获得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白层,它是由ε相、γ`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次层为0.3-0.4mm的扩散层,它主要是由γ`相相和ε相组成。化合物层的性能与碳、氮含量有很大关系。碳含量过高,虽然硬度较高,但接近于渗碳体性能,脆性增加;碳含量低,氮含量高,则趋向于纯氮相的性能,不仅硬度降低,脆性反而提高。因此,应该根据钢种及使用性能要求,控制合适的碳、氮含量。氮碳共渗后应该快冷,以获得过饱和的固溶体,造成表面残余压应力,可显著提高疲劳强度。氮碳共渗后,表面形成的化合物层也可显著提高抗腐蚀性能。

软氮化的特点

软氮化具有以下特点:

(1)共渗温度低,时间短,工件变形小。

(2)工艺不受钢种限制,碳钢、低合金钢、工模具钢、不锈钢、铸铁及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均可进行软氮化处理。工件经软氮化后的表面硬度与氮化工艺及材料有关。

(3)能显著地提高工件的疲劳极限、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干摩擦条件下还具有抗擦伤和抗咬合等性能。

(4)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脆性ξ相,故氮化层硬而具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剥落。因此,目前生产中软氮化已广泛应用于模具、量具、高速钢刀具、曲轴、齿轮、气缸套等耐磨工件的处理。

气体软氮化目前存在问题是表层中铁氮化合物层厚度较薄(0.01-0.02mm),且氮化层硬度梯度较陡,故重载条件下工作的工件不宜采用该工艺。另外,要防止炉气漏出污染环境。

软氮化工艺

(1)气体软氮化工艺

使用吸热式(或放热式)气加氨,温度570±10℃,时间1~4h。

(2)液体软氮化工艺

使用尿素:碳酸钢:氯化钾钾=3:2:2(重量)的盐浴,通过下列反应得到活性碳、氮原子:

温度一般为520~580℃,最常用的仍为570℃,时间为0.5~3h,视层深而定。

(3)尿素分子直接分解气体软氮化工艺

此法系将尿素的白色结晶粉末直接送入氮化炉,在500℃以上,尿素发生如下分解得到活性碳、氮原子:

(NH2)2CO→CO+2[N]+2H2

其他方法包括三乙醇胺+乙醇混合液滴注,甲洗胺滴注并通氨气,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相关视频

酸经过液氮后竟然凝结了,而且腐蚀性变弱了!

参考资料

  1. 软氮化是什么? , 科易网,202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