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远去的白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从维熙的中篇小说《远去的白帆》的命运便是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例。 大约1981年9月,那时我在一家全国性的文学刊物工作,正在准备即将发稿的第11期刊物 的小说稿件,但是一时却找不见“叫座”的作品。正自发愁,我的朋友、画家李焙戈送给我从维熙的中篇小说新作《远去的白帆》。这是一份已排版、插图就绪的16开清样。原来李君取自北京市某大型刊物,本已安排刊出,临时抽下来了。我读后,觉得这是从维熙的一篇佳作,虽说写的是劳改队的生活,却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情调,所写几个误入缧绁中的人物,如作品主角之一,被误认为“惯窃”的17岁的小“铁猫”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对6岁的“小黄毛”和被错划为“右派”的叶涛、黄鼎等知识分子的同情,闪现着远未被磨灭的人性的光辉。此外作品所写廉洁奉公、却未脱蒙昧状态的“罗锅”队长,被错整为“右派”而一身正气的红军战士、老队长寇安老人,还有那位狼性未改的前军统“少尉”,均给人栩栩如生的印象。我想不清楚,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不可以发表出版?遂写下我自己对它的分析评估,将它郑重推荐给刊物的负责人。我没有料到这位在改革开放初期支持了许多有新意的作品面世的刊物负责人却将这篇作品否决了,并写了长长一封信给作家从维熙。信中几乎没有具体谈《远去的白帆》这篇作品,却大发关于题材问题的议论,并劝告作者,最好再不要“从粪土里去寻找黄金”。(这是我记得的信的大意。)看了这样一封长信我吃惊得愣住了。这位我尊重的负责人将这件棘手的退稿之事交给了我。我没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从维熙家。见面后,从维熙阅信,显然同我一样,难以接受这位受人尊敬的长者的高见。(虽然出自编辑的“规矩”,我并没有在维熙面前表示对这位长者高见的不满。) 数月后上海的《收获》杂志在1982年第1期以显著地位刊出从维熙的《远去的白帆》。 1982年中篇小说评奖快要结束时,中国作协的主要负责人写信给评委会负责人冯牧推荐两位作家的中篇。其中一篇即是从维熙的《远去的白帆》。 不久,《远去的白帆》荣获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评论家冯牧给予小说以较高的评价。

作者简介

从维熙(1933年-),当代作家。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坛。曾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0年发表处女作《战场上》。195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1978年恢复创作活动后发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北国草》、《风泪眼》、《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作品注重描写当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展示左的错误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情节起伏动人,多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从维熙曾用笔名碧征、从缨。初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后任《北京日报》编辑、记者。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艺术上师法孙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两本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难二十多年,对监狱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新时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长篇小说《北国草》、《裸雪》,中篇小说集《从维熙中篇小说集》、《遗落在海滩的脚印》、《远去的白帆》、《雪落黄河静无声

内容预览

朋友!记得你也是很喜欢繁星的。 在金色的少年时代,我们常常静坐在夜空的银河之下,在谈论文学之余,指点着满天星斗:什么牛郎、织女、扫帚、北斗……偶然间,一道流星拖着尾光划破夜空,不知道向什么地方陨落的时候,我们总要惊奇地呼喊: "瞧,贼星——" 贼,这个字眼,在世界任何一部法典里,都是最卑贱的象征,都是法绳和手铐惩处的对象;因为他们自私,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是,我的朋友,在这里我想用我这支笔,来透视、解剖一个人物——一颗和我命运有着联系的"贼星"以及围绕这颗没有固定星座的"星球"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有寇安老头,"罗锅"队长,歌乐山渣滓洞的少尉,"右派"黄鼎,面若桃花的肖玫玫,六岁的小黄毛及笔者自己。除此之外,和这颗"贼星"有关系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