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向混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作者以不加任何雕飾的筆觸,記錄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苦難歷程。其實「苦難」這兩個字根本載不動這二十年的滄桑。妻子張滬的兩次自殺,白髮老母被掀斗遣返,兒子無辜遭人耳光,使作者心靈中最聖潔的親情橫遭踐踏。驕陽下的靈與肉之裸,化工廠烈火中的再生,礦井下揮汗如雨的勞作,使作者的肉體備受煎熬;最富悲劇意義的是殘酷的現實對作者內心深處涌動着的浪漫情愫和文學夢想的摧殘。這其中的淒楚、苦澀和絕望構成了中國知識分子心靈史中最悲愴的樂章。 作者還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主線,記錄了與自己同時代、同命運的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和軌跡:從美學巨匠呂熒之歿到書呆子張贊祖的溺水而亡,從有着一隻「風淚眼」的建源君到身患絕症的「肌無力」,從英木蘭的生命傳奇到姜葆琛的驛路風塵…… 最可貴的是,書中作者並沒有美化知識分子(包括自身),而是以深刻的自省意識再現了知識分子身上的弱點和生命殘缺。一幕幕同類相殘、豆萁相煎的鬧劇在高層次的知識分子間上演,使人在觸目驚心之餘,感到徹骨的悲涼。應該說,這種知識分子對自己靈魂的拷問,是遼闊、是大氣、是深刻的文明與進化,更是一種再生。 我要告訴您,這是一次驚心動魄的閱讀。這樣的閱讀許多年都沒有發生了,即使世界名著中的小說也沒有產生這樣令我多次閉上眼睛氣不能出的噎死的感覺。這是任何小說都無法取代的。我向多位朋友推介這本書,直言有存檔的價值,對於研究民族的精神歷程是最可珍貴的資料。

作者簡介

從維熙(1933年-),當代作家。曾任小學教師,報社記者。1956年開始專業創作。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到勞改農場、礦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壇。曾任北京市文聯專業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1950年發表處女作《戰場上》。195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說集《七月雨》。1978年恢復創作活動後發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牆下的紅玉蘭》、《遠去的白帆》、《北國草》、《風淚眼》、《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說和散文。其作品注重描寫當代中國曾經經歷過的歷史曲折,展示左的錯誤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情節起伏動人,多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 從維熙曾用筆名碧征、從纓。初中畢業後,當過小學教師,後任《北京日報》編輯、記者。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藝術上師法孫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兩本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南河春曉》,是荷花澱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難二十多年,對監獄生活有較多的了解和體會。新時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長篇小說《北國草》、《裸雪》,中篇小說集《從維熙中篇小說集》、《遺落在海灘的腳印》、《遠去的白帆》、《雪落黃河靜無聲》

內容預覽

這是一個短命的春天。 4月11日《人民日報》剛剛發表《繼續放手,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的文章,5月1日《人民日報》又刊登黨中央整風指示。就在文章墨跡未乾之時,毛澤東在 5月15日就寫出了《事情正在起變化》,6月8日毛澤東又起草了《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的黨內文件;同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這是為什麼?》,至此,知識分子的苦夏開始了。 1957年的早春時節,知識分子還沉溺在科學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春浪之中,中國幾百萬立志振興中華的知識分子,對毛澤東於3月12日《在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當時的講話,不是後來發表出來的修訂稿)欣喜若狂。事態的急轉直下出人意料,直到他們蹣跚着踏上條條風雪驛路,才開始琢磨出「陽謀」和「引蛇出洞」字眼中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