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雪萊在中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雪萊在中國》(1905—1966),作 者: 張靜 著,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叢編項: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北京大學出版社年出版新書約1000種,重印書2700餘種次,出版物已覆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1]和工程技術各領域。現有產品中,大中專教材占35%,學術圖書占45%,一般圖書占20%。在文史哲、法學、經濟管理、學術普及、漢語教學等出版領域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和特色[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最終成果,主要研究雪萊在中國現代文學不同時期的譯介與接受,但並完全不拘泥於文學史中的歷史分期,而是從1905年梁啓超主持的《新小說》刊載的雪萊畫像為起點,重點討論雪萊在不同時期不同身份的譯介者中所突出的特質以及呈現的觀點,以此考察其與中國現代文學發生及發展之關係。書稿將時間下限設定1966年,全面的展現這位革命浪漫主義的經典詩人在新中國的譯介、接受與效仿,進而力圖反映出在特定時期內中國文學對於浪漫主義及革命話語的獨特理解和詮釋。

作者介紹

張靜,1977年12月生於河北保定。復旦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2012年)、清華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2006年)、河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2000年)。現任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先後在北京大學、紐約市立大學、劍橋大學、輔仁大學訪問學習。主要研究領域為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20世紀中國詩歌翻譯以及中外文學關係。

目錄

序言陳思和(1)

緒論作為經典詩人的雪萊()

第一節雪萊是誰 ()

第二節雪萊在英語世界的經典化()

第三節雪萊畫像在中國:研究緣起與思路()

第一章初識浪漫:清末民初中國作家的譯介()

第一節「摩羅詩人」:魯迅眼中的雪萊()

第二節愛的哲學家:蘇曼殊眼中的雪萊()

第三節「反抗的行動者」與「愛的哲學家」:魯迅和蘇曼殊

眼中的雪萊之比較()

第四節南社文人的「騷體譯詩」()

第二章譯介高潮:逝世百年紀念活動(1922—1924)()

第一節「無抵抗的反抗主義」與「最希臘的英詩人」:

周作人眼中的雪萊()

第二節「他的生命便是一首極好的詩」:《創造》季刊的

「雪萊紀念號」()

第三節「不羈的西風」與「世界的漂泊者」:雪萊抒情詩的

翻譯()

第三章詩人中的詩人:全面譯介(1925—1937)()

第一節精湛詩意的深度開掘:1920年代中後期的

雪萊詩歌譯介()

第二節生活、婚戀與愛情觀:雪萊譯介的新視野()

第三節逐漸退去的浪漫熱潮:1930年代雪萊詩歌的譯介()

第四節英國文學史中的雪萊及其他()

第五節詩的現代意義何在:《為詩辯護》在中國的反響()

第四章各有偏愛的選譯:戰時譯介(1937—1949)()

第一節走向現代途中的浪漫沉思:宋淇與吳興華對雪萊的

譯介()

第二節抒情詩與政治諷刺詩:徐遲和袁水拍的雪萊譯介()

第三節轉向古典與通往革命:新詩人的不同道路()

第四節「恃才的文學青年」:七月派詩人方然的雪萊譯介()

第五節「雪萊也不完全是一個孩子」:多重視角下的雪萊論()

第五章革命浪漫主義話語下的譯介(1949—1966)()

第一節「十七年」文學翻譯中拜倫與雪萊地位的轉換()

第二節「將普羅密修斯重生在中國文字中」:論邵洵美

與雪萊()

第六章作為浪漫偶像的雪萊在中國()

第一節一個浪漫詩人的偶像效應:二三十年代中國詩人

對雪萊婚戀的討論與效仿()

第二節新文藝青年眼中的雪萊:以民國校園刊物中的

譯論為中心()

第三節基於同情的浪漫認同:莫洛亞《雪萊傳》在

中國的接受()

結語()

附錄()

附錄一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其他中譯名對照表()

附錄二1905—1949年主要中文報刊中翻譯的雪萊詩作

篇目一覽表()

附錄三1905—1966年雪萊相關出版物一覽 ()

附錄四1905—1966年主要中文報刊中介紹雪萊的篇目

一覽表()

附錄五雪萊其他作品中譯名對照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

  1.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2. 規模現狀,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