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文化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饶宗颐文化馆(英语:Jao Tsung-I Academy,缩写:JTIA),位于香港九龙荔枝角青山道800号,前身为荔枝角医院,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是香港政府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在《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中的首批活化项目,于2009年由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重新规划及展开活化工作。
简介
第一期的下区设施于2012年6月开放[1],公众可以参观艺术馆、保育馆、天光云影、礼品阁、旧更亭和古石墙等历史景点。
第二期工程亦于2013年完成。整个复修计划估计需要2亿港元,由香港政府负担,日后则为自负盈亏,因此,营运的开支需要以旅舍和餐厅等项目的收入支持[2]。
设施
饶宗颐文化馆建筑群,占地约32,000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区。下区设有艺术馆、保育馆及接待处,更有“天光云影”、旧更亭及古围墙等景点供访客参观。
2013年启用的中区设有多用途厅、课室、综艺小剧场、资源中心、静心堂及餐厅。户外则有九龙关地界碑石、学圃和爬山廊。
上区工程完成后,可提供约180个青年旅舍宿位[3]。
户外景点包括有古焚化炉、古渡口和山顶草坪。
长者社企银杏馆在2014年进驻饶宗颐文化馆提供餐饮服务,总厨为罗伟德。[4]
历史
饶宗颐文化馆前身是荔枝角医院,原址多年来历尽变迁。远在1887年(光绪13年),粤海关设立九龙关分关,九龙关地界碑石现仍立于文化馆东边的山坡上。
1899年英国与南非波耳人展开第二次波耳战争,1902年英方获胜并取得德兰士瓦区殖民地,因当地发现大规模的金矿,故大量华工经英资公司招募和贩运到南非当矿工,俗称“卖猪仔”。这批华工主要来自华中及华北地区,需在香港集合暂住,等待离港出洋,所以英国人于1904年在此兴建临时的华工居所“屯舍”,俗称“猪仔馆”,及后因为英国政府禁止招聘华工,屯舍因而从1906年被荒废。
1910年屯舍一度改为控制疫症蔓延的隔离站,直到1920年代又改为“荔枝角监狱”。1931年并加建中区和上区,设立香港的首个低设防女子监狱。
1938年,荔枝角监狱修建成为“荔枝角传染病院”,专门负责医治麻风病人,1948年改名为“荔枝角医院”,其后曾成为天花、白喉、霍乱等疫病的隔离所,亦曾于1975年改建成为精神病疗养院。
荔枝角医院经历半世纪后,至2000年由医院管理局成立一所长期护理院“荔康居”,到2004年荔康居关闭,荔枝角医院旧址最终交到香港特区政府手上。
45年后再次用作检疫设施
由于香港在2020年初爆发武汉肺炎疫情,而且持续扩散,政府于同年2月3日起征用饶宗颐文化馆内宾馆“翠雅山房”作为隔离营,以便为近期从疫区返港居民进行隔离检疫。
这次是旧荔枝角医院在相隔16年后,再次用作医疗用途。此事触发逾百美孚居民不满政府事前未有谘询意见,于2020年2月1日下午游行抗议,并堵路、涂污巴士。
有居民担心,翠雅山房距民居(美孚新邨及曼克顿山)仅5-10分钟路程,随时会出现社区爆发,认为隔离营不应该设置在社区。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赞成政府计划使用翠雅山房作检疫中心,不会影响附近居民的安全。他说:“其实与民居很大距离,有什么需要担心?我就看不到有什么需要担心,已经位于山上都不满,就是我们对科学完全不了解、不认识,或者甚至没有普通常识的想法,我觉得是绝对可以接受,是对旁边市民绝对安全,大家要明白每日已经这么多人回港,他们若须隔离可以住哪里,是否回到你的大厦才开心,无办法唯有家居隔离,家居隔离就在你居住大厦是否最好?”
及后,由于政府并无答应诉求,居民于翌日下午再次集会抗议、堵路、涂污巴士,入夜后更演变为警民冲突,多名示威市民被捕。
展览
饶宗颐文化馆的第一期工程包括位于下区的艺术馆和保育馆。前者共分为3个展厅,第一展厅展出饶教授的书法及绘画,例如马王堆隶体的“去无作相,住亦随缘”四言联(2008年作品)、漆书冬心句(1999年作品)、甲骨书法书楚缯书句(1999年作品)和“荷花四屏”等。
在众多展品中,饶教授在2011年的巨型画作“荷花四屏”最为瞩目,估计拍卖市值过千万港元。该作品由4幅长约2米的画卷合并而成,特点在于以“敦煌描白”手法绘画,并以金色、红色等鲜艳颜色的线条勾画荷花形态,同时以泼墨技法,营造荷花的飘逸意境[5][6]。
第二展厅则展出饶教授的学术著作,包括有关潮州、敦煌、汉字、楚国文化之研究。第三展厅展出饶教授与其他书画名家的合作作品。
保育馆方面,共分为4个展室,以文字、图片、人物专访、影片及互动资讯分别展示“百年使命”、“见证变迁”、“杏林春暖”和“文化传承”4个主题。
第一展室“百年使命”概括介绍香港及文化馆现址的历史事件。
第二展室“见证变迁”描述清朝关厂、华工屯舍、检疫站和监狱等较早期的历史。
第三展室“杏林春暖”透过前荔枝角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病患口述历史,了解香港昔日的卫生发展。
第四展室“文化传承”则为介绍文化馆的建筑特色和活化过程。
2013年10月17日至2013年12月10日,举行“根深叶茂——天一阁馆藏珍品展”。展出的天一阁馆藏超过80项,如古书、碑帖和书画等,并分为“天一阁主”、“书藏古今”、“翰墨乾坤”三大部分。
开放时间
- 一般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日上午8时至下午10时
- 展览馆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日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下区展览馆逢星期一休馆)
-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六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公众假期除外)
公共交通
- █荃湾线、█西铁线:美孚站B出口(朝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方向至中华电力变电站经青山道休憩公园登上行人天桥步行约10分钟)
- █荃湾线:荔枝角站C出口 (邻近荔枝角收押所、长沙湾(甘泉街)巴士总站)
- 青山道“饶宗颐文化馆”巴士站
影响
2013年,整个饶宗颐文化馆全面开放,成为香港崭新的文化地标。
这一工程是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项目之一。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以“香港文化传承”为主题,申得此项目运营权。特区政府将此处命名为“饶宗颐文化馆”,以尊崇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曾荫权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说,饶宗颐教授在历史、考古、文学、经学方面成就卓越,也是教育家和书画家,毕生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饶宗颐文化馆”的设立,既表扬饶教授的非凡成就,也为这个活化项目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祝愿这个文化馆日后为香港带来新的人文气息。
视频:饶宗颐文化馆
资料来源
- ↑ 饶宗颐文化馆开幕.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2-06-22 [201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8) (Chinese (Hong Kong)).
- ↑ 饶宗颐文化馆6月开放展真迹 明年推活化旅舍 聘100基层员工. 明报. 2012-03-13 [2012-09-17] (Chinese (Hong Kong)).
- ↑ 饶宗颐文化馆开幕. 头条新闻. 2012-06-23 [2012-09-17] (Chinese (Hong Kong)).
- ↑ 周六休游:饶宗颐文化馆 城市绿洲投宿记. 苹果日报. 2014年4月12日 [2014年8月15日] (Chinese (Hong Kong)).
- ↑ 60书画著作率先展出 饶宗颐文化馆周二开放. 星岛日报. 2012-06-23 [2012-09-17] (Chinese (Hong Kong)).
- ↑ 饶宗颐馆开幕 去年新荷今夕赏. 明报. 2012-06-23 [2012-09-20] (Chinese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