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序曲(尹燕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麥收序曲》是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麥收序曲
布穀鳥兒叫得可歡實了,從東叫到西,從西叫到東,黑馬勺子鳥天一攏明就在樹梢上叫個不停,此起彼伏,麥子熟了,莊戶人心裡急慌慌的。 打早父親就起來磨鐮,把青草往鐮刄上一擱就斷了。
那時我村是在省市掛上號的先進單位,麥子產量高,一鐮下去割不透,我那時已經下了學,隨父親一塊到地里去割麥子,天還黑黢黢的,幾十口子人在地頭上抽袋地頭煙,生產隊長一聲令下,人們蝦下腰就割起來,只聽「咔嚓咔齒」的一個勁兒,慢慢的就拉開了扇字形,有的已到地當央,有的仍舊割出地頭不遠,這個是手頭上的快慢功夫的原因,還有個緊割不直腰的關鍵事兒。 割了三個多小時,天已大亮了,太陽已升起了幾杆子高。幾百米遠的麥畦子打了個來回,腰有些酸疼了,可是老九還在地中間兒,我是快手,和幾個人去迎老九,老九租壯而笨,飯量大得驚人,有個笨勁,能掀動石馬磙子幾十個滾兒,可一趕上零巧活兒就傻了眼,我把老九迎到地頭上,他來了個老牛大喘氣,說道,還是兄弟爺們好呀。
麥子撂倒十幾畝,露出了黃紅的土地,婦女捆麥個子,在地里晾曬麥捆子,再用地排子車拉到場園裡打軋脫粒,揚曬的麥粒兒堆成了小山兒,一算計,畝產千八百斤,過黃河跨長江把里攥了,曬乾揚淨交公糧,上公社上縣裡糧局去排隊交麥子,扛上麻袋上顫板去倒麥粒兒,倉庫滿了,愛國糧交足了,每戶社員每人分了一百二十斤麥子。 集體力量大,糧食產量高,充分顯示了公社化的優越性。聽老人講,莊戶人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的歷程,解放初期,還單幹過,那時的麥子畝產僅一二百斤,麥子稀薄,割麥子也快,老輩人說那叫「一鐮麥」,收麥子怪剩勁,可是肚子也吃不飽呀。 到了八十年代,又進行了體制改革,實行了大包干生產責任制,戶家也分到了土地,我家分到了一畝半地,每天早晨起來收割麥子,飯後上班去,每家一個小場園,打軋曬乾麥子先交上公糧,所剩也不多了,那時幹部開會講,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才是個人的,交糧都積極,拉車開車排長龍去交,驗好了過秤,再入庫,後來有了收割機,「吐吐葉」來回幾趟,麥粒就出來了,交上公糧,自己麥子入了囤,大熱的天喝個涼麵,心裡涼爽急了,再後來國家取銷了交公糧,農民唱起曲謠兒。
想到過麥割麥子,我就聞到了清香味兒,那是最好的糧食,打心裡親近麥子。
2021、6、3下午[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