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麵線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麵線糊(台語發音:mī-suànn-kôo)[1]福建泉州小吃,他們則喜歡一碗麵線糊配上一根油條,這是一整天的活力來源,有道是「沒吃過麵線糊,就不算是泉州人」。

在台灣,南部因為放的配料多是肉羹魚漿和花枝漿,也稱為麵線羹,而北部人則慣稱蚵仔麵線或大腸麵線。

麵線糊的關鍵在於湯頭,要色澤通透,湯汁濃稠,糊而不爛,鮮香淡雅,並兼具海鮮與大骨的香味,最後用地瓜粉漿勾芡。這道小吃在台灣除了主原料有細麵線、地瓜粉,還可加入如大腸、小腸、蝦仁、豬肝、魷魚、鴨心、豆腐、滷蛋、煎蛋、醋肉(炸肉片)、香腸、香菇等多種配料。

閩南人喜吃軟爛麵條,可說是全球少有,而這種習慣也進一步影響到台灣東南亞等閩南人移民的地區。 [2]

美食由來

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來江南微服私訪,來到了泉州的一個叫做羅甲村的小地方。那時候當地正在鬧饑荒,村民們拿不出食物來招待乾隆皇帝吃飯,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如果餵不飽乾隆皇帝,全村人怕不是要人頭落地。

乾隆皇帝在羅甲村的一戶秀才家裡落腳了,秀才的老婆是很聰明的一個人。她找到一些吃剩下的豬骨頭和魚骨頭洗乾淨下鍋熬湯,又跑到房子裡弄了把線面碎和一些地瓜粉一起下鍋混煮,就這樣煮出了一鍋麵線糊。乾隆皇帝吃過後只覺味道鮮美,讚不絕口,就問秀才老婆這道「龍鬚珍珠面」是怎麼做的?秀才老婆也膽子非常大,她告訴乾隆這是用上等線面和上等地瓜粉一起煮成的。乾隆聽後龍顏大悅,重賞了秀才一家,而面線糊就在民間傳開了。[3]

食材

《鹿港麵線糊_吳秉承》

《 香積料理 -麵線糊 》

視頻

美食鳳味_台灣小吃-鹿港麵線糊_吳秉承
【現代心素派】20160113 - 香積料理 - 麵線糊 - 在地好美味 - 虎尾素食水煎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