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骅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骅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因纪念1943年牺牲于此的冀鲁边区司令员、革命烈士黄骅而得名。位于河北省东部,渤海湾西岸,总面积2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万人(2016年),辖3个街道、4个镇、7个乡。市人民政府驻骅西街道渤海西路777号。

黄骅市地处华北平原东端,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年平均降水量567.8毫米。东临渤海,有子牙新河、捷地减河等12条河道入海,地下水多为苦咸水盐碱地分布广泛。矿产资源以石油、天然气、地热为主。

黄骅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位置和环京津枢纽地带,是沧州渤海新区的核心区,渤海新区管委会、南大港产业园区(农场)、中捷产业园区(农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芦盐场坐落于境内,是原盐、石化、五金、汽车等工业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特产黄骅冬枣,渔业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为主。黄骅市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境内有国际深水亿吨大港黄骅港,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出海口和桥头堡,朔黄铁路、沧港铁路、邯邢黄铁路联通腹地,荣乌高速、黄石高速、沿海高速、205国道、228国道、307国道、337国道等干线公路穿境而过。2017年,黄骅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6亿元,比2016年增长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7亿元,比2016年增长5%。

黄骅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1]、 等荣誉称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骅市位于渤海湾西岸,河北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7°04′37″~117°51′17″,北纬38°08′54″~38°42′46″之间。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东临渤海,北邻天津市滨海新区、静海县,西靠沧县,西北接青县,南部与西南部和海兴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毗邻,东南海域与海兴县相连。市域东西最大距离67.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5.2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219平方公里。

地质

黄骅市地处华北地台,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结构的黄骅坳陷区。在坳陷内部,平行于坳陷轴向的张性断裂发育,又有几个次级坳陷组成,基岩埋深约2000米。境内油气资源形成于5.1亿年~4.38亿年前的奥陶系,一般埋深3000米。经过中生代燕山运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在老地层之上发育一套近万米厚的新生代沉积层。最上一地层为第四纪海相沉积为主,夹有3次河湖相沉积的松散层。自下而上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第四纪后是一条重力异常地壳深断裂带,上面曾有一系列较大的地震活动。现代地貌的基底为太古界建造的结晶片岩、花岗片麻岩和混合岩。成陆原因主要为海积作用和冲洪积作用。

境内自西向东分布有6条与海岸线基本平行的古贝壳堤,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发育时间久,规模大,出露好,序列清晰,是渤海西岸成陆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属海洋地质自然遗迹,1998年建立黄骅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地貌

黄骅市位于华北平原东端,渤海湾西岸,是大陆和海岸的交接处。全境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坡比约1/15000,西部最高海拔15.7米,东部最高海拔3米。历史上经过3次大的海陆演变,逐渐形成现代地貌。 内陆地貌(平原地貌):因黄河古道冲积作用,造成河湖相沉积不均及海相沉积不均,出现微型起伏的小地貌,即一些相对高地和相对洼地。洼地近海海拔1~5米,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南部、西南部为相对高地,海拔约7米,面积约944平方公里。 海岸地貌:是海侵又转化为海退以后逐渐形成的。黄骅市海岸线北起歧口,南至大口河,长65.8公里,属淤积型泥质海岸。海岸平坦宽阔,上有贝壳堤、沼泽堤、海滩,组成物质以淤泥、粉砂和贝类动物的壳体为主。滩涂面积约266.7平方公里,其中潮间带约140平方公里,潮上带126.7平方公里。

海洋

黄骅近海位于渤海湾西部,海域东面有渤海、中央盆地、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北与辽东湾相连,南接莱州湾。平均水温11℃,水温等值线大致与海岸平行,数值由沿岸向外海逐渐递减。水温变化较大,变化值在0℃以下至25℃,年较差25℃;1月份水温较低,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初冰,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为冰封期。黄骅港区总冰期约90天,盛冰期58天,固定冰最大宽度7公里,最大冰厚35厘米。

黄骅海域开敞,风浪较大,波浪以风浪为主,涌浪为辅,常浪向为东向,次常浪向为东东南向。潮汐为半日潮型,即一个白昼有一潮一落。涨潮流向为西偏北,流速0.4米/秒;落潮流向为东偏南,流速0.5米/秒;平均潮差2.5~2.7米,最大可达5米以上。黄骅港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3.58米,平均低潮位1.28米,平均潮差2.3米,平均海面2.4米;歧口—赵家堡为规则半日潮型。

沿岸海域受降水和河流径流影响,含盐度远较大洋为低;有低盐季和高盐季,分为冬季、夏季和过渡季三种类型,冬季含盐度可达31‰,夏季含盐度一般为22‰~26‰,过渡季含盐度一般为29‰~31‰。

黄骅海岸有九条河流携带泥沙倾泻入海,加之淤泥质地,沿岸海域海水浑浊,泥多水黄,透明度1~2米,悬浮体的含量高于远海大洋,平均含量30~50毫克/升,属低盐高悬浮体区,海水中浮游生物丰富,益于鱼、虾、蟹、贝类繁衍生长。

气候

黄骅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年平均气温12.9℃,7月平均气温26.6℃,极端最高气温41.8℃(2002年7月14日),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1.6℃(2016年1月23日)。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约占年降水量的73%左右;冬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干旱严重。年际降水变率大,年平均降水量567.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937.0毫米(1995年),最少303.6毫米(1989年)。太阳辐射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461.9小时,5月至8月最多,在200小时以上。全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1米/秒。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冻害、冰雹、大风、高温、台风、大雾、干热风、风暴潮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具有频发性、区域性、季节性等特点,且常常多灾并发。

水文

地表水

黄骅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自古为“九河下稍”之地,是黑龙港流域海河南系河道泄洪排沥的重要入海通道。共有河道22条,境内河道总长564.1公里,总流域面积3613.4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31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水库有南大港水库、黄灶水库、西窑洼水库(已废),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蓄水量2亿平方米。黄灶水库,又称骅北淀,位于黄骅市东北部黄灶洼(南大港洼),面积49.7平方公里,蓄水量5964万立方米。南大港水库(南大港湿地)位于黄灶水库南侧,库区面积213平方公里,蓄水面积6000公顷,水位5.0米时可蓄水3.4亿立方米。骅南淀,又名滕南大洼,位于滕庄子乡政府南1公里处,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3.4公里。

地下水

黄骅市地下水储存在第四系松散沙层的孔隙和土层的裂隙之中,为多层结构松散岩类孔隙水。砂层沉积方向和地下水流大致为西南到东北向。地下水以咸水为主,浅层到深层均有咸水段;淡水严重缺乏,分布不均,含氟量高,矿化度高,不宜饮用。

浅层地下水埋深0~20米,主要靠降水补给,咸水层多,仅古河道和河流沿岸有小面积淡水,呈块状浮于咸水层之上。深层地下水埋深20~600米,均为承压水,分为5个含水组,氯化物、氟化物、矿化度、pH值等均超标,水质差;主要开采利用的是深层淡水,埋深多在250米以下,由于大量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土壤

黄骅市土壤可归为3个土类,7个亚类,15个土属、79个土种,土壤主要养分平均值处于4~5级中低等水平。土壤质地从西南向东北由砂壤、轻壤过渡到中壤。潮土类分为滨海潮土、滨海盐化潮土、滨海沼泽化潮土3个亚类。滨海潮土分布于吕桥、官庄、齐家务等北部乡镇和南部古河道一带,面积近58.02万亩,是粮食高产区。滨海盐化潮土遍布全市,面积近133.19万亩。滨海沼泽化潮土,分布于吕桥镇低洼地带,面积7145亩。盐土类分为滨海草甸盐土和滨海盐土2个亚类。滨海草甸盐土分布于一些离海较近的边缘地带,面积82034亩。滨海盐土(光板地)在海堡和羊二庄乡东部较高地带,面积88158亩。沼泽土类分为滨海盐化草甸沼泽土和滨海潮土化沼泽土2个亚类。滨海盐化草甸沼泽土分布于吕桥镇东部、南排河镇北部,面积7940亩。滨海潮土化沼泽土,分布在吕桥镇东部低洼地带,面积12960亩。

黄骅地处滨海地带,盐碱地分布广泛,遍布各乡镇,占耕地面积的69%;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2%~2%,为硫酸盐氯化物盐土,土地瘠薄,自然植被稀少。一般距海越远,脱离海潮影响时间越长,土壤盐渍化程度越轻;地势较高处土壤盐渍化较轻,低洼区盐渍化较重。在自然作用和人为耕作、改良作用下,土壤会逐渐脱盐;但受蒸发量大、地下水位高等因素影响,又有积盐现象。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黄骅市地处滨海平原,淡水资源极缺,咸水资源相对丰富。地上淡水资源以降雨为主,平均年径流量8975.9万立方米,入境客水极无保证。地下淡水资源贫乏,浅层淡水储藏面积小,储量少且分散,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多年平均开采量为31.3万立方米。深层淡水储量少,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年允许开采量3023.6万立方米,大量超采,用水日趋紧缺。咸水静储量7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储量16亿立方米,矿化度3—4克/升。咸水资源很少利用,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以及盐业、海水养殖业拓展,咸水成为可开发资源。黄骅市通过建设地表水厂、实施“引大入港”(大浪淀水库至临港园区)工程引入黄河水,在农村建设苦咸水淡化站,水资源紧缺局面得到缓解。

土地资源

2008年,黄骅市实际管辖区域总土地面积卫星遥感测量数据为1717.5平方公里(统计数据为154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14﹪。由于境内土质差,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其中盐碱地和荒草地比例较大,分别占66.91%和31.12%。

黄骅多洼淀,形成大片的内陆湿地总面积147.4平方公里(约22.1万亩)。内陆湿地中面积较大的有骅北淀,面枳133.8平方公里(又称南大港湿地,位于南大港产业园区)、骅南淀面积13.6平方公里(位于滕庄子乡前滕村),以及面积较小的大浪白湿地(位于滕庄子乡大浪白村)和廖家洼湿地(位于滕庄子李官庄)。

矿产资源

黄骅市内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矿泉水、黏土、海沙等。1963年在羊三木回族乡“黄3井”首次获得工业油流后(河北省第一口出油井),陆续在吕桥、滕庄子、官庄、羊三木回族、南大港、中捷、羊二庄、南排河发现油区,成为大港油田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区域,年均开采原油56万吨。黄骅市地热水储量丰富,截至2008年已开发地热水井12处,水量充沛、水温均在70℃以上,利用其进行鱼虾蟹等孵化养殖和楼房供暖。矿泉水矿位于南排河镇,于1992年发现,日产量126吨,可开采37年。境内粘土矿分布广、含量大,遍布全市。海沙是黄骅特殊的矿产资源,含有多种饲料必需元素。

海洋资源

黄骅市地处渤海西岸,海岸线长65.8公里,0米—15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1589.3平方公里(合238.4万亩)。浅海中生长有鱼类100余种,虾蟹类90余种,贝类、藻类和其他资源20余种。沿海水域海水浓度为2.5波美度—3波美度,质量优于渤海其他海域,是重要的海盐产地。

人口民族

人口

据推算,清同治初年,境内人口8万余人,民国初年增长至13万余人。1949年,黄骅县人口19.18万人。1964年为21.15万人,1982年增长到37.47万人,2000年突破40万。截至2016年,黄骅市常住人口466995人,其中城镇人口269503人,城镇化率57.71%。城关、南部和沿海人口较为稠密。

民族

黄骅市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主要分布在羊二庄、羊三木、黄骅、新村、官庄、旧城、南排河、滕庄子、吕桥等乡镇,全市有回族乡3个,回族聚居村38个,其中千人以上回族村3个,百人以上回族村32个。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黄骅市汉族523124人,占总人口的95.37%;少数民族25383人,占总人口4.63%。少数民族中,回族24062人,满族832人,蒙古族234人,朝鲜族75人,土家族45人,彝族37人,苗族26人。

地方特产

黄骅冬枣

黄骅冬枣发源于聚馆古贡枣园,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具有皮薄、肉厚、核小的特点,肉质细嫩而酥脆,酸甜适口,是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成熟后落在地上能开裂;汁多无渣,甘甜清香;可溶性固形物35%~38%,肉厚核小,可食率冬枣达96.1%。

黄骅梭子蟹

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骅梭子蟹头胸甲呈梭形,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其体型似椭圆,两端尖尖如织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与其他海域的三疣梭子蟹品种比较,甲宽和甲厚较大;背部为淡青色,后缘和后侧呈紫色,无灰白色斑点分布,腹部均为灰白色;螯部发达,长节呈棱柱状,内缘具钝齿,螯足背面紫色,具灰白色斑点;前3对步足蓝色,指节紫色,第4步足拿节和指节扁平、宽薄;肝胰腺色泽为橙红色。蟹肉洁白,肉质细嫩,膏似凝脂,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色艳味香。

此外,黄骅特产还有皮皮虾(虾蛄)、对虾、虾酱,特色小吃有吊炉烧饼、面花、万二烧鸡等。

著名人物

杨仲明(1870—1952),又名敬修,号秀真,经名“萨里哈”,世称“杨才子”。盐山县东段庄人(今黄骅市羊二庄乡东段庄),回族。著名翻译家、伊斯兰教学者、伊斯兰经学家,晚清经汉两通的新式学者,民国时期被誉为“当代第一学者”,与李魁壁、李希真并称“华北三杰”。著有《四教要括》《创建穆民总教院表》及中国第一部阿拉伯语教材《中阿初婚》,译著《亥贴注解》《教心经注》《古兰经大义》,对中国伊斯兰教事业影响深远。

张之江(1882—1966),字子岷(紫珉),号子茳,别号天行,教名保罗,盐山县城北留老人村(今黄骅市滕庄子乡留老仁村)人。辛亥革命滦州起义发起人之一,西北军著名将领,冯玉祥部下五虎上将之首。曾任察哈尔都统,西北边防督办,代理国民军总司令,国民政府禁烟委员会主席,中国国术馆馆长等职。1936年率队参加奥运会,赢得国际赞誉。

赵博生(1897—1933),沧县慈庄(今黄骅市滕庄子乡慈庄)人。革命家,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牺牲。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下令追悼赵博生烈士,并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

黄骅(1911—1943),原名黄金山,湖北阳新县上村人。1930年参加红军。1941年调往冀鲁边解放区,任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1943年6月30日,在新青县大赵村主持军区侦察通讯工作会议时,遭到冯冠奎、邢仁甫等人杀害。解放后,为纪念黄骅烈士,经省委批准改新青县为黄骅县。

孙敬文(1916—1998),楼东村人。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中担任总交通。曾任察哈尔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城市建设部、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国家建委副主任,天津市革委会副主任,石油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化学工业部部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董事长等职。

张秀亚(1919—2001),女,笔名陈蓝、张亚蓝,毕孟人。当代作家。1948年赴台湾,1994年移居美国加州。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著有短篇小说集《大龙河畔》《皈依》等10部,散文集《少女的书》《三色堇》等23部,诗集《水上琴声》《爱的又一日》《秋池畔》《大龙河畔》等。

刘春(1918—2007),外交学院原院长,曾任驻老挝、土耳其、坦桑尼亚、塞舌尔、埃及大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部原主任,炮兵学院原副政委,离休干部(部长级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臧玉琰(1923—2005),官庄乡吴庄子人,男高音歌唱家,以意大利美声唱法著称。20世纪80年代开始频现中央电视台,名噪乐坛。

王其江,1954年10月生,河北黄骅人,二级大检察官,高级政工师。历任河北省黄骅县委副书记,海兴县县长、县委书记,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

白燕升,黄骅人,原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主持人,现任香港卫视副台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