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驊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驊市河北省轄縣級市,由滄州市代管。因紀念1943年犧牲於此的冀魯邊區司令員、革命烈士黃驊而得名。位於河北省東部,渤海灣西岸,總面積2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萬人(2016年),轄3個街道、4個鎮、7個鄉。市人民政府駐驊西街道渤海西路777號。

黃驊市地處華北平原東端,地勢平坦。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9℃,年平均降水量567.8毫米。東臨渤海,有子牙新河、捷地減河等12條河道入海,地下水多為苦鹹水鹽鹼地分布廣泛。礦產資源以石油、天然氣、地熱為主。

黃驊市處於環渤海經濟圈中部位置和環京津樞紐地帶,是滄州渤海新區的核心區,渤海新區管委會、南大港產業園區(農場)、中捷產業園區(農場)、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長蘆鹽場坐落於境內,是原鹽、石化、五金、汽車等工業生產基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特產黃驊冬棗,漁業以海洋捕撈、海水養殖為主。黃驊市交通區位條件優越,境內有國際深水億噸大港黃驊港,是河北省東出西聯的出海口和橋頭堡,朔黃鐵路、滄港鐵路、邯邢黃鐵路聯通腹地,榮烏高速、黃石高速、沿海高速、205國道、228國道、307國道、337國道等幹線公路穿境而過。2017年,黃驊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6億元,比2016年增長7.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37億元,比2016年增長5%。

黃驊市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1]、 等榮譽稱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驊市位於渤海灣西岸,河北省東南部,介於東經117°04′37″~117°51′17″,北緯38°08′54″~38°42′46″之間。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東臨渤海,北鄰天津市濱海新區、靜海縣,西靠滄縣,西北接青縣,南部與西南部和海興縣、孟村回族自治縣毗鄰,東南海域與海興縣相連。市域東西最大距離67.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55.2公里,行政區域面積2219平方公里。

地質

黃驊市地處華北地台,新華夏系北東向斷裂結構的黃驊坳陷區。在坳陷內部,平行於坳陷軸向的張性斷裂發育,又有幾個次級坳陷組成,基岩埋深約2000米。境內油氣資源形成於5.1億年~4.38億年前的奧陶系,一般埋深3000米。經過中生代燕山運動、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在老地層之上發育一套近萬米厚的新生代沉積層。最上一地層為第四紀海相沉積為主,夾有3次河湖相沉積的鬆散層。自下而上分為下、中、上更新統和全新統。第四紀後是一條重力異常地殼深斷裂帶,上面曾有一系列較大的地震活動。現代地貌的基底為太古界建造的結晶片岩、花崗片麻岩和混合岩。成陸原因主要為海積作用和沖洪積作用。

境內自西向東分布有6條與海岸線基本平行的古貝殼堤,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發育時間久,規模大,出露好,序列清晰,是渤海西岸成陸過程中的重要產物,屬海洋地質自然遺蹟,1998年建立黃驊古貝殼堤自然保護區。

地貌

黃驊市位於華北平原東端,渤海灣西岸,是大陸和海岸的交接處。全境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微傾,坡比約1/15000,西部最高海拔15.7米,東部最高海拔3米。歷史上經過3次大的海陸演變,逐漸形成現代地貌。 內陸地貌(平原地貌):因黃河古道沖積作用,造成河湖相沉積不均及海相沉積不均,出現微型起伏的小地貌,即一些相對高地和相對窪地。窪地近海海拔1~5米,面積約700平方公里;南部、西南部為相對高地,海拔約7米,面積約944平方公里。 海岸地貌:是海侵又轉化為海退以後逐漸形成的。黃驊市海岸線北起歧口,南至大口河,長65.8公里,屬淤積型泥質海岸。海岸平坦寬闊,上有貝殼堤、沼澤堤、海灘,組成物質以淤泥、粉砂和貝類動物的殼體為主。灘涂面積約266.7平方公里,其中潮間帶約140平方公里,潮上帶126.7平方公里。

海洋

黃驊近海位於渤海灣西部,海域東面有渤海、中央盆地、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北與遼東灣相連,南接萊州灣。平均水溫11℃,水溫等值線大致與海岸平行,數值由沿岸向外海逐漸遞減。水溫變化較大,變化值在0℃以下至25℃,年較差25℃;1月份水溫較低,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初冰,12月下旬至翌年2月為冰封期。黃驊港區總冰期約90天,盛冰期58天,固定冰最大寬度7公里,最大冰厚35厘米。

黃驊海域開敞,風浪較大,波浪以風浪為主,涌浪為輔,常浪向為東向,次常浪向為東東南向。潮汐為半日潮型,即一個白晝有一潮一落。漲潮流向為西偏北,流速0.4米/秒;落潮流向為東偏南,流速0.5米/秒;平均潮差2.5~2.7米,最大可達5米以上。黃驊港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3.58米,平均低潮位1.28米,平均潮差2.3米,平均海面2.4米;歧口—趙家堡為規則半日潮型。

沿岸海域受降水和河流徑流影響,含鹽度遠較大洋為低;有低鹽季和高鹽季,分為冬季、夏季和過渡季三種類型,冬季含鹽度可達31‰,夏季含鹽度一般為22‰~26‰,過渡季含鹽度一般為29‰~31‰。

黃驊海岸有九條河流攜帶泥沙傾瀉入海,加之淤泥質地,沿岸海域海水渾濁,泥多水黃,透明度1~2米,懸浮體的含量高於遠海大洋,平均含量30~50毫克/升,屬低鹽高懸浮體區,海水中浮游生物豐富,益於魚、蝦、蟹、貝類繁衍生長。

氣候

黃驊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春季冷暖多變,乾旱多風;夏季炎熱潮濕,雨量集中;秋季風和日麗,涼爽少雨;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全年平均氣溫12.9℃,7月平均氣溫26.6℃,極端最高氣溫41.8℃(2002年7月14日),1月平均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21.6℃(2016年1月23日)。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約占年降水量的73%左右;冬春降水稀少,蒸發量大,乾旱嚴重。年際降水變率大,年平均降水量567.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937.0毫米(1995年),最少303.6毫米(1989年)。太陽輻射資源較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2461.9小時,5月至8月最多,在200小時以上。全年盛行風向為西南風,年平均風速3.1米/秒。氣象災害主要有暴雨洪澇、乾旱、寒潮凍害、冰雹、大風、高溫、颱風、大霧、乾熱風、風暴潮等,種類多,範圍廣,頻率高,持續時間長,具有頻發性、區域性、季節性等特點,且常常多災並發。

水文

地表水

黃驊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自古為「九河下稍」之地,是黑龍港流域海河南系河道泄洪排瀝的重要入海通道。共有河道22條,境內河道總長564.1公里,總流域面積3613.4平方公里,河網密度0.31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水庫有南大港水庫、黃灶水庫、西窯窪水庫(已廢),總面積249.7平方公里,蓄水量2億平方米。黃灶水庫,又稱驊北淀,位於黃驊市東北部黃灶窪(南大港窪),面積49.7平方公里,蓄水量5964萬立方米。南大港水庫(南大港濕地)位於黃灶水庫南側,庫區面積213平方公里,蓄水面積6000公頃,水位5.0米時可蓄水3.4億立方米。驊南淀,又名滕南大窪,位於滕莊子鄉政府南1公里處,南北長4公里,東西寬3.4公里。

地下水

黃驊市地下水儲存在第四系鬆散沙層的孔隙和土層的裂隙之中,為多層結構鬆散岩類孔隙水。砂層沉積方向和地下水流大致為西南到東北向。地下水以鹹水為主,淺層到深層均有鹹水段;淡水嚴重缺乏,分布不均,含氟量高,礦化度高,不宜飲用。

淺層地下水埋深0~20米,主要靠降水補給,鹹水層多,僅古河道和河流沿岸有小面積淡水,呈塊狀浮於鹹水層之上。深層地下水埋深20~600米,均為承壓水,分為5個含水組,氯化物、氟化物、礦化度、pH值等均超標,水質差;主要開採利用的是深層淡水,埋深多在250米以下,由於大量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土壤

黃驊市土壤可歸為3個土類,7個亞類,15個土屬、79個土種,土壤主要養分平均值處於4~5級中低等水平。土壤質地從西南向東北由砂壤、輕壤過渡到中壤。潮土類分為濱海潮土、濱海鹽化潮土、濱海沼澤化潮土3個亞類。濱海潮土分布於呂橋、官莊、齊家務等北部鄉鎮和南部古河道一帶,面積近58.02萬畝,是糧食高產區。濱海鹽化潮土遍布全市,面積近133.19萬畝。濱海沼澤化潮土,分布於呂橋鎮低洼地帶,面積7145畝。鹽土類分為濱海草甸鹽土和濱海鹽土2個亞類。濱海草甸鹽土分布於一些離海較近的邊緣地帶,面積82034畝。濱海鹽土(光板地)在海堡和羊二莊鄉東部較高地帶,面積88158畝。沼澤土類分為濱海鹽化草甸沼澤土和濱海潮土化沼澤土2個亞類。濱海鹽化草甸沼澤土分布於呂橋鎮東部、南排河鎮北部,面積7940畝。濱海潮土化沼澤土,分布在呂橋鎮東部低洼地帶,面積12960畝。

黃驊地處濱海地帶,鹽鹼地分布廣泛,遍布各鄉鎮,占耕地面積的69%;土壤含鹽量一般在0.2%~2%,為硫酸鹽氯化物鹽土,土地瘠薄,自然植被稀少。一般距海越遠,脫離海潮影響時間越長,土壤鹽漬化程度越輕;地勢較高處土壤鹽漬化較輕,低洼區鹽漬化較重。在自然作用和人為耕作、改良作用下,土壤會逐漸脫鹽;但受蒸發量大、地下水位高等因素影響,又有積鹽現象。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黃驊市地處濱海平原,淡水資源極缺,鹹水資源相對豐富。地上淡水資源以降雨為主,平均年徑流量8975.9萬立方米,入境客水極無保證。地下淡水資源貧乏,淺層淡水儲藏面積小,儲量少且分散,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多年平均開採量為31.3萬立方米。深層淡水儲量少,開採難度大,成本高,年允許開採量3023.6萬立方米,大量超采,用水日趨緊缺。鹹水靜儲量70億立方米,其中淺層儲量16億立方米,礦化度3—4克/升。鹹水資源很少利用,隨着社會發展、科學進步以及鹽業、海水養殖業拓展,鹹水成為可開發資源。黃驊市通過建設地表水廠、實施「引大入港」(大浪淀水庫至臨港園區)工程引入黃河水,在農村建設苦鹹水淡化站,水資源緊缺局面得到緩解。

土地資源

2008年,黃驊市實際管轄區域總土地面積衛星遙感測量數據為1717.5平方公里(統計數據為154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1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31.14﹪。由於境內土質差,未利用土地面積大,其中鹽鹼地和荒草地比例較大,分別占66.91%和31.12%。

黃驊多窪淀,形成大片的內陸濕地總面積147.4平方公里(約22.1萬畝)。內陸濕地中面積較大的有驊北淀,面枳133.8平方公里(又稱南大港濕地,位於南大港產業園區)、驊南淀面積13.6平方公里(位於滕莊子鄉前滕村),以及面積較小的大浪白濕地(位於滕莊子鄉大浪白村)和廖家窪濕地(位於滕莊子李官莊)。

礦產資源

黃驊市內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地熱、礦泉水、黏土、海沙等。1963年在羊三木回族鄉「黃3井」首次獲得工業油流後(河北省第一口出油井),陸續在呂橋、滕莊子、官莊、羊三木回族、南大港、中捷、羊二莊、南排河發現油區,成為大港油田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區域,年均開採原油56萬噸。黃驊市地熱水儲量豐富,截至2008年已開發地熱水井12處,水量充沛、水溫均在70℃以上,利用其進行魚蝦蟹等孵化養殖和樓房供暖。礦泉水礦位於南排河鎮,於1992年發現,日產量126噸,可開採37年。境內粘土礦分布廣、含量大,遍布全市。海沙是黃驊特殊的礦產資源,含有多種飼料必需元素。

海洋資源

黃驊市地處渤海西岸,海岸線長65.8公里,0米—15米等深線的淺海面積1589.3平方公里(合238.4萬畝)。淺海中生長有魚類100餘種,蝦蟹類90餘種,貝類、藻類和其他資源20餘種。沿海水域海水濃度為2.5波美度—3波美度,質量優於渤海其他海域,是重要的海鹽產地。

人口民族

人口

據推算,清同治初年,境內人口8萬餘人,民國初年增長至13萬餘人。1949年,黃驊縣人口19.18萬人。1964年為21.15萬人,1982年增長到37.47萬人,2000年突破40萬。截至2016年,黃驊市常住人口466995人,其中城鎮人口269503人,城鎮化率57.71%。城關、南部和沿海人口較為稠密。

民族

黃驊市絕大多數人口為漢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主要分布在羊二莊、羊三木、黃驊、新村、官莊、舊城、南排河、滕莊子、呂橋等鄉鎮,全市有回族鄉3個,回族聚居村38個,其中千人以上回族村3個,百人以上回族村32個。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黃驊市漢族523124人,占總人口的95.37%;少數民族25383人,占總人口4.63%。少數民族中,回族24062人,滿族832人,蒙古族234人,朝鮮族75人,土家族45人,彝族37人,苗族26人。

地方特產

黃驊冬棗

黃驊冬棗發源於聚館古貢棗園,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具有皮薄、肉厚、核小的特點,肉質細嫩而酥脆,酸甜適口,是北方落葉果樹中的高檔鮮食品種;成熟後落在地上能開裂;汁多無渣,甘甜清香;可溶性固形物35%~38%,肉厚核小,可食率冬棗達96.1%。

黃驊梭子蟹

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黃驊梭子蟹頭胸甲呈梭形,表面有3個顯著的疣狀隆起,其體型似橢圓,兩端尖尖如織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與其他海域的三疣梭子蟹品種比較,甲寬和甲厚較大;背部為淡青色,後緣和後側呈紫色,無灰白色斑點分布,腹部均為灰白色;螯部發達,長節呈稜柱狀,內緣具鈍齒,螯足背面紫色,具灰白色斑點;前3對步足藍色,指節紫色,第4步足拿節和指節扁平、寬薄;肝胰腺色澤為橙紅色。蟹肉潔白,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艷味香。

此外,黃驊特產還有皮皮蝦(蝦蛄)、對蝦、蝦醬,特色小吃有吊爐燒餅、面花、萬二燒雞等。

著名人物

楊仲明(1870—1952),又名敬修,號秀真,經名「薩里哈」,世稱「楊才子」。鹽山縣東段莊人(今黃驊市羊二莊鄉東段莊),回族。著名翻譯家、伊斯蘭教學者、伊斯蘭經學家,晚清經漢兩通的新式學者,民國時期被譽為「當代第一學者」,與李魁壁、李希真並稱「華北三傑」。著有《四教要括》《創建穆民總教院表》及中國第一部阿拉伯語教材《中阿初婚》,譯著《亥貼註解》《教心經注》《古蘭經大義》,對中國伊斯蘭教事業影響深遠。

張之江(1882—1966),字子岷(紫珉),號子茳,別號天行,教名保羅,鹽山縣城北留老人村(今黃驊市滕莊子鄉留老仁村)人。辛亥革命灤州起義發起人之一,西北軍著名將領,馮玉祥部下五虎上將之首。曾任察哈爾都統,西北邊防督辦,代理國民軍總司令,國民政府禁煙委員會主席,中國國術館館長等職。1936年率隊參加奧運會,贏得國際讚譽。

趙博生(1897—1933),滄縣慈莊(今黃驊市滕莊子鄉慈莊)人。革命家,寧都起義主要領導人。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犧牲。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下令追悼趙博生烈士,並將寧都縣改名為博生縣。

黃驊(1911—1943),原名黃金山,湖北陽新縣上村人。1930年參加紅軍。1941年調往冀魯邊解放區,任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1943年6月30日,在新青縣大趙村主持軍區偵察通訊工作會議時,遭到馮冠奎、邢仁甫等人殺害。解放後,為紀念黃驊烈士,經省委批准改新青縣為黃驊縣。

孫敬文(1916—1998),樓東村人。在「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中擔任總交通。曾任察哈爾省委副書記、省政府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城市建設部、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國家建委副主任,天津市革委會副主任,石油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化學工業部部長,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副董事長等職。

張秀亞(1919—2001),女,筆名陳藍、張亞藍,畢孟人。當代作家。1948年赴台灣,1994年移居美國加州。作品以散文為主,風格新穎清麗、意境深遠。著有短篇小說集《大龍河畔》《皈依》等10部,散文集《少女的書》《三色堇》等23部,詩集《水上琴聲》《愛的又一日》《秋池畔》《大龍河畔》等。

劉春(1918—2007),外交學院原院長,曾任駐老撾、土耳其、坦桑尼亞、塞舌爾、埃及大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政治部原主任,炮兵學院原副政委,離休幹部(部長級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臧玉琰(1923—2005),官莊鄉吳莊子人,男高音歌唱家,以意大利美聲唱法著稱。20世紀80年代開始頻現中央電視台,名噪樂壇。

王其江,1954年10月生,河北黃驊人,二級大檢察官,高級政工師。歷任河北省黃驊縣委副書記,海興縣縣長、縣委書記,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

白燕升,黃驊人,原中央電視台戲曲節目主持人,現任香港衛視副台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