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011年埃及革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011年埃及革命

圖片來自xuite

2011年埃及革命又稱埃及“1·25”革命,是指从2011年1月25日开始的由埃及民众爆发所进行的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罢工等抗议活动向政府表达不满。

由于当日正值埃及法定警察假日,所以一个名为4月6日青年运动的组织选定该日作为示威活动开始的日子。抗议示威活动在开罗亚历山大最为激烈,在埃及的其他城市也有明显的抗议示威活动。超过一百万人参与了此次抗议,他们要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此次大规模示威成为了自1977年埃及发生“面包暴动”以来近30年内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民主化的示威运动。

介紹

作为2010-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示威的一部分,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数周后开始,部分示威者还携带了突尼斯国旗以作为他们的影响力的标志。示威者围绕埃及警察粗暴执法,不满国家紧急安全法,公民缺乏自由选举权和言论自由权,政治严重腐败等政治问题以及失业率严重,低工资和高物价等经济问题展开抗议。示威活动组织者的主要要求包括:要求胡斯尼·穆巴拉克下台,军队结束戒严,终止紧急状态法,获得自由和正义的权利,组建一个负责任的民選政府,并由他们管理整个埃及的资源。

据报道截至1月29日,至少有105名示威者死亡,超过750名警察和1500名示威者受伤。埃及首都开罗在此次事件中被形容为“战区”,港口城市苏伊士一直有冲突和暴力事件发生。政府实行了宵禁,但实际上示威者并不遵守。同时,警察和军队也没有强行执行宵禁。忠于穆巴拉克的埃及中央安全警察在本次示威活动中已经逐步取代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埃及的军队。在警力资源匮乏的时候,出现团伙抢劫等现象,反对派人士称这些抢劫事件是由便衣警察制造的。民众因此自发组织了队伍以保卫他们自己的家园。

国际社会应对抗议活动的评价有好有坏,许多国家均呼吁希望抗议活动能够和平进行,并希望能进行一些改革。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府还对局势表示关切。与此同时,大多数政府已经发出了旅游警告,并且开始从埃及疏散本国公民。

穆巴拉克解散了政府并且任命该国情报主管奥马尔·苏莱曼为副总统,企图以此平息示威。穆巴拉克还任命前民航部长艾哈迈德·沙菲克为新政府总理,他将负责组建新政府。埃及反对各势力已共推巴拉迪代表他们出面与穆巴拉克政权谈判。面臨各方越来越大的压力,穆巴拉克宣布他和他的儿子将不会参与将于九月举行的重新选举。

2月11日,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透过国家电视台宣布,穆巴拉克已经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

3月19日,埃及举行埃及宪法修正案全民公决,内容包括总统选举改革、是否同意今年底或明年初举行大选等九项议题。由于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等批评者认为,此次公决时间仓促,难以组成政党以致会让穆斯林兄弟会和前执政的民族民主党将从中获利,因此他遭到大多数同意尽快举行大选的投票民众的激烈阻止[1]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1日,埃及人民议会选举分三个阶段进行,结果代表穆斯林兄弟會自由与正义党获得498席中的235席,成为议会的第一大党。

2012年6月2日,穆巴拉克和前内政部长阿德利因镇压示威者、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等罪名被开罗刑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6月17日,代表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罕默德·穆尔西2012年总统选举中击败代表世俗派前总理艾哈迈德·沙菲克,成为埃及史上首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

发生背景

自从1981年萨达特总统遇刺后,胡斯尼·穆巴拉克上台,实行半总统制,他也是埃及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穆巴拉克和他的国家民主党(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一直保持着一党专政制度,并且将国家一直处于紧急状态。通过对伊斯兰激进分子的打击和与以色列和平相处,穆巴拉克政府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来自美国的持续的巨额援助[2]胡斯尼·穆巴拉克由于其独裁统治而经常被媒体和其他批评声音比做埃及法老[3]

国家紧急安全法

国家紧急状态安全法(1958年第162号法律)是在1967年“六日战争”后颁布的。自1967年以来,除了1980年代早期有过18个月的中断以外,国家一直处于紧急状态法管理之下(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次戒严)。在1981年10月16日前总统萨达特遇刺后,一直执行至今。根据这个法律,警察的权力被扩大,公民的宪法权利被暂时终止,警察的审查被合法化[4],同时政府可以无理由对个人实施无限期监禁。这个法律严格限定了非政府组织和未经批准的政治组织的活动(包括街头示威等活动)并且对那些未准注册的组织实行禁止财产捐献的政策。因此导致大约1.7万人被扣押,估计监狱里的政治犯更高达3万人[5]

穆巴拉克政府以恐怖主义威胁为理由,延长紧急状态法的实施时间。政府不断地声称如果政府开放国会选举权,那么比如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这样的反政府组织就会获得政治上的权力。因此政府没收了这个组织的财产,并扣留了它的首脑。许多类似的政府行为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因为有这部安全法律作为依据。埃及民主派人士则认为该法律违反了民主的原则,其中包括公民要求获得合法审判的权利以及投票决定哪个候选人或政党去管理这个国家的权利。

这部法律导致对那些政治人物和激进青年分子不需要审判就可以随意关押,非法秘密的关押设施也相当存在,政府可以根据人们的政治倾向而拒绝一些人进入大学、清真寺和报社。据人权组织估计,在2010年有5,000到10,000人被长期拘留但没有受到起诉或审判。

警察粗暴执法

由穆巴拉克的执政党所部属的名为Baltageya便衣警察部队一直是穆巴拉克政府的重要标志。从美国大使馆透露出的报告中得知,从2009年开始发生在埃及的警察暴力事件中,酷刑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虽然当局政府努力改正这个问题却收效甚微,且缺乏真正的政治诚意[6]。埃及人权组织记录了从1993年到2007年之间由警察制造的567件酷刑事件,共造成了167人死亡。

在2010年6月6日,一位名叫哈立德·萨伊德(Khaled Mohamed Saeed,通常写作Khaled Said)的生意人在位于亚历山大的Sidi Gaber地区的一个“网吧”被调查,期间以不明原因死去[7];但多名目击者证实Khaled Mohamed Saeed是被警察殴打致死的[8]。萨伊德的家人说,他之所以遭此命运,可能是因为他手上有警方人员收缴毒品之后、迫不及待地分赃的录像。萨伊德在便衣到“网吧”抓他的时候,坚持要他们出具逮捕证,说你们不能随便抓人。许多关注着Facebook上一个名叫“We are all Khaled Said”的页面的人们成功地引起了全国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在亚历山大发起了一场示威活动来反对警察的滥用职权行为,并对Saeed的家属表示了慰问。

穆巴拉克長期執政

穆巴拉克自1981年沙達特遭刺殺身亡後繼任总统,他领导的政府執政三十年,連同執政黨領導六十年來已受到许多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批评;他在处理巴以冲突時,維持與以色列的和平协议,並改善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每年埃及接受美国超过13亿美元的年度援助[9],已经使他处于与西方盟友的状态[2];他的政府对于打击極端伊斯兰武装分子也是出了名的[2]。因此,最初对于他的抗议是很少的,当这些事情一起发生的时候,就导致了许多社会组织对他抗议活动的爆发。

反對派

埃及的反对派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原则的穆斯林兄弟会,其首脑已被政府扣押;另一派则是追求民主的世俗自由派,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前任总干事巴拉迪为代表[10]

政治腐败

穆巴拉克政府的腐败率上升的很快,这归因于他为了延长总统的任期而增加的政府权力已经超过了公民生存的需要。在纳齐夫总理的政府执政期间,国家民主党和政府内的商人们权利的增长和埃及人民议会引起了巨大的民愤。例如,前国家民主党的秘书长Ahmed Ezz垄断了埃及的钢铁工业并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0%[11],其资产估计达180亿埃及镑;前住房部长Ahmed al-Maghraby的资产估计为110亿埃镑;前旅游部长Zuhair Garrana资产为130亿埃镑;前贸易与工业部长Rashid Mohamed Rashid资产为120亿埃镑;前内政部长Habib al-Adly资产为80亿埃镑;传记作家Aladdin Elaasar估计,穆巴拉克家族的总资产多达500到700亿美元[12][13]

2010年,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清廉指数报告(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显示,从一些埃及商人和地区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埃及的评分为3.1(10是最清廉的),在178个国家中排行第98位[14]

经济状况

在前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执政期间,埃及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经济,經濟政策受政府高度控制,但是到萨达特穆巴拉克执政时期轉向市場經濟,經濟相当开放。2004-2008年间开罗积极推行经济改革以吸引外国投资并促进GDP增长,但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而推迟了进一步的经济改革。2009年,国际经济的衰退将埃及的GDP增长降低至4.5%。2010年,分析师评估认为纳齐夫政府需要重启经济改革以吸引外国投资、推動增長并改善更多人的经济状况。尽管在经济增长幅度超过了前几年的水平,但是埃及的平均生活条件仍然很差[15]

据报道2010年大约40%(埃及总人口不到8000万)的埃及人生活在每天收入只有两美元的水平,其中有一大部分人要依赖食物补助而生存。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埃及的基本问题在于由于人口膨胀而导致的失业[16][17]

外交关系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政府认为穆巴拉克政府在巴以和谈中是一个重要的阿拉伯盟友。在1967年与1973年与以色列爆发战争后,埃及于1979年签署了和平条约,这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争论。埃及在1978年签署了大衛营协议,并且在一年后签署了和平条约。以色列和埃及每年都会收到来自美国的数十亿美元的援助。除了经济和发展援助之外,埃及每年还会收到美国约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许多埃及民众,特别是埃及的青年人,认为穆巴拉克服务于西方的利益而不是本国人民的利益。

2010年选举

2010年12月举行了一次国会选举,之后发生了镇压媒体,逮捕候选人(尤其是那些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的人)的后续事件,最终是执政党取得了选举胜利,它被人们认为是充满欺诈的一次选举。

亚历山大教堂爆炸事件

早在2011年元旦这天,发生在亚历山大教堂的爆炸案中死了23名科普特基督徒,这被怀疑是加沙的基地组织Army of Islam幹的[18][19]。事件发生后,许多基督徒走上大街示威游行,许多穆斯林也随后加入了示威。他们与警察发生冲突后,一些亚历山大和开罗的示威者开始大喊口号谴责穆巴拉克的统治。

參考文獻

  1. 埃及修宪公投 巴拉迪遭民众轰赶.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7). 
  2. 2.0 2.1 2.2 Slackman, Michael. Hosni Mubarak. The New York Times. 8 March 2010 [25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31日). 
  3. History’s crossroads. The Indian Express. India. [10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2). 
  4. Egypt After 9/11: Percep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ch 26, 2004
  5. R. Clemente Holder. Egyptian Lawyer's Death Triggers Cairo Protests. Washington Report on Middle East Affairs. 1994-08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4). 
  6. US embassy cables: Police brutality in Egypt. Guardian. 2011-01-28 [201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6). 
  7. Anger on the streets of Cairo. The National (Abu Dhabi). 2010-06-13 [201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4). 
  8. Anger in Alexandria: 'We’re afraid of our own government'. Almasry Alyoum. 2010-06-25 [2010-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1). 
  9. Background Note: Egypt.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0-11-10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2). 
  10. BBC. Egypt unrest: ElBaradei returns as protests build.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1-27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英语). 
  11. The Report: Egypt 2007. Oxford Business Group. January 2007. ISBN 1-902339-57-6. 
  12. Elaasar, Aladdin. Egyptians Rise Against Their Pharoah. Huffington Post (USA). 28 January 2011 [6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7日). 
  13. Egypt's Mubarak Likely to Retain Vast Wealth. ABC News. [5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7日). 
  14. CPI 2010 table.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2010-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15. Source: CIA World Factbook and other sources. Egypt Economy 2011. [3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28日). 
  16. Korotayev A., Zinkina J. Egyptian Revolution: A Demographic Structural Analysis. Entelequia. Revista Interdisciplinar 13 (2011): 139–169. Template:Wayback
  17. The long-term economic challenges Egypt must overcome. Marketplace. 1 February 2011 [1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4日). 
  18. Egypt church blast death toll rises to 23. Reuters. [16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2). 
  19. Saleh, Yasmine. Suspected suicide bomber kills 17 at Egypt church.. Yahoo News. 1 January 2011 [2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