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章獻皇后

於 2021年8月20日 (五) 00:21 由 Humanriver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625 宋及遼金元 using HotCa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章獻明肅皇后(968年-1033年5月11日),名不詳(一說名劉娥),益州華陽(今四川省成都市華陽鎮)人,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皇太后,功績赫赫,常與呂太后武則天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名稱}}}
出生 968年
逝世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
1033年(64-65歲)
墓葬 永定陵
親屬
龔美、宋真宗趙恆

目錄

早年

劉娥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968年),祖籍太原,祖父是後晉後漢的右驍衛大將軍劉延慶,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劉娥早年嫁給蜀地的一個銀匠龔美。劉娥跟隨丈夫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劉娥善擊鞀(撥浪鼓),頗有名氣,後遇上王府選姬,龔美易名劉美,謊稱為劉娥之兄,並讓劉娥入王府。劉娥入府後頗得寵,但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認為劉娥出身寒微,勸趙恆不要親近劉娥未果,秦國夫人只好告知宋太宗。太宗大怒,命逐劉娥出京,並為趙恆選婚,賜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的八女潘氏為莒國夫人。趙恆雖迫於皇命將劉娥送出王府,卻將劉娥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中,不時與劉娥私會。

妃嬪時期

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歲的宋太宗病逝,遺詔傳位於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恆。趙恆登基為宋真宗後冊立郭氏為皇后,又追封早逝的莒國夫人潘氏為莊懷皇后(後來宋仁宗改為章懷皇后),未幾,又將劉娥迎入後宮。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封劉娥為美人

景德初年,郭皇后年僅九歲的兒子趙祐夭折;半月後,另一名兩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郭皇后傷心過度,在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十六日病逝。真宗欲冊立劉美人為繼后,但劉美人無子嗣且出身低,群臣都不贊同,反而請奏冊立十四歲的沉才人為皇后。沉才人雖在真宗登基後於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才入宮,但出身世家,為宰相沉倫之孫。真宗不悅,未應允群臣請奏,不再談論立后之事。

劉美人雖有寵,卻無子嗣,劉美人的侍女李氏,一日突夢仙人下降為子,後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宋仁宗趙禎)。劉美人取李氏之子撫養,因此皇子雖是李氏所生,卻只認劉娥為母,而真宗早在皇子出生前三月便宣布劉美人懷孕,並進劉美人為修儀。與劉修儀交好的楊才人則晉封為婕妤。皇子雖是劉氏之子,實際上多是楊婕妤撫養。

劉修儀性情機敏,通書史,熟知朝政。宋真宗每每在退朝批閱奏章至深夜,多次參考劉修儀的意見。之後趙受益的生母李氏被封為崇陽縣君。不久,李氏又因生下一女而晉封才人,但皇女不久夭亡。李氏自認命薄無福,終其一生都並未與兒子相認。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丁亥,真宗終於如願冊立劉修儀為皇后。

冊立為後

身為皇后的劉娥,卻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離不開她。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后必侍隨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劉娥。

雖然劉娥貴為皇后,朝中反對劉娥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準和李迪為首。劉娥也開始籠絡自己勢力,以錢惟演和丁謂為首:錢惟演之妹為劉美之妻,丁謂的兒子娶了錢惟演的女兒。

個中孰是孰非,後人只知表面,總之後來寇準落敗,貶為相州知州(後為道州司馬),丁謂也因為後來欺劉娥孤兒寡母想獨攬大權而獲罪。

天禧四年二月(公元1020),真宗患病,難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處置。後來,真宗更是病重,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此詔書便認可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

群臣不安起來,劉娥雖非太子生母,卻對他視若己出,克盡母職,根本不是旁人所能離間。


太后掌權(1022-1033)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甲寅,宋真宗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禎此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太后處理政務。宰相丁謂想獨攬大權,後被劉太后所貶。丁謂罷相貶黜後,劉太后開始和仁宗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聽政

劉太后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劉維岳成了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兼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母宋氏最後封到安國太夫人;祖父劉延慶為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封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為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封晉國太夫人。

劉太后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劉太后性格簡樸,為皇后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后依然未改習性。宮中侍女見皇帝侍女服飾華麗,覺得自己身為太后侍女,怎麼能被比下去呢?報與劉太后,劉太后不為所動,說:「那是皇帝嬪御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

雖然劉太后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太后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太后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而仁宗生母李氏,劉太后晉封她為順容,遷往真宗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間,便尋訪到李氏家人封官。

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劉太后連忙派太醫前去診治,並晉封她為宸妃。然而李氏封妃當天便病逝,享年四十六歲。起初,太后只想以普通宮人的身份殮葬了事,然而聽了宰相呂夷簡的勸說,以一品禮儀給李妃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下葬。李妃的父親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晉升。

劉太后雖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后臨朝圖》,劉太后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太后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更於天聖七年(1029年)九月頒布詔書,將太后生辰長寧節的儀禮升級到與皇帝生辰乾元節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舉朝要行祭太廟大典,劉太后自覺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嘩,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

明道二年二月乙巳這天,皇太后劉氏穿着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並由楊太妃擔任亞獻、終獻為仁宗皇后郭氏。儀式結束後,劉太后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劉太后徹底還政於仁宗。

明道二年三月,劉太后病重,仁宗大赦天下為劉太后祈福,並四處徵召名醫,卻無法挽留劉太后的生命。甲午日劉太后病逝於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第二日,仁宗在皇儀殿召群臣,哭道:「太后臨終前數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麼心愿未了?」參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給劉太后換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傷感,群臣卻紛紛上議說劉太后並非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說李宸妃是劉太后所毒殺。仁宗震驚,派人召來李用和,讓他親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後仁宗前往李妃暫厝的洪福院,見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太后冠服。仁宗大悔,嘆道:「人言豈可盡信。」並來到劉太后牌位前拜謝自責。同年九月仁宗下詔,劉太后和李妃同時遷葬永定陵。靈柩起駕這天,仁宗先為劉太后發引,不但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隨後他才再去往李宸妃停棺的洪福院為生母起靈,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勞之恩,終身何所報乎!」

劉太后死後,劉氏家族受尊崇更勝昔日。劉太后曾有遺詔,命仁宗尊養母楊太妃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楊氏為保慶皇太后,楊太后雖未垂簾聽政,仁宗卻克盡孝道奉養。

野史

從明朝流傳下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宋真宗的德妃劉氏和宸妃李氏同時有孕,李宸妃先產下皇子,劉德妃妒忌,勾結李宸妃身邊內官,把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去皇子,真宗以為李宸妃產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宮,將劉德妃生下的皇子立為儲君,並冊立劉德妃為皇后。

另一種說法則是劉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於是劉德妃把李宸妃的兒子據為己有,宣稱是自己的兒子,真宗照樣立她為後。

兩種說法的結局都是:劉氏逼李宸妃自盡,卻有好心的宮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間,直到包拯橫空出世,才得以揭開這樁宮闈迷桉,使李妃與兒子相認。劉氏因為做了壞事不久便死去,包拯也因為替宋仁宗找回了親生母親而官升龍圖閣大學士。

近世考據此說認為是源自明朝所出的民間故事,故事當中的劉德妃相關事蹟可能是影射明憲宗的寵妃萬貴妃的事蹟,宋仁宗應是隱喻明孝宗,時人有感明孝宗未對萬貴妃害母之行為做出嚴懲反而厚葬善待,故編出「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以償不平之鳴。

視頻

包青天之狸貓換太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