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腿先老」 背後隱患別輕視
67歲的馮伯近段時間走路時常感覺雙腿無力、雙足有踩棉花感,他以為是年紀大了,腿腳不便,沒有太重視。誰知休息幾天後並無好轉,且有加重趨勢。家人立即帶馮伯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脊髓型頸椎病。醫生告訴馮伯,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頸脊髓神經受壓導致的。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雙腿是身體重要的支柱,當一個人開始衰老時,全身肌肉漸漸鬆弛,彈性減弱,骨質疏鬆也悄悄襲來,所以不少老年人行走緩慢,步履艱難,呈現出特有的老年步態。但是當老年人出現雙下肢逐漸無力,行走都很費力,或伴有疼痛、麻木等症狀時,就不一定是自然衰老或骨質疏鬆了,可能是某些疾病正在侵蝕身體健康。前文提到馮伯由頸脊髓神經受壓導致的雙腿無力等不適,即是一例。[1]
下面介紹四種可能導致腿軟無力、行動不便的常見疾病及調理方法。
目錄
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病典型的發病症狀發生在頸肩部,看似與下肢無力無關,但有一種比較少見的類型,除了出現頸肩痛、胳膊麻木症狀外,還可能有雙足踩棉花感、雙腿行走笨拙,甚至難以站立行走的情況,它就是脊髓型頸椎病。
因此,當病程較長的頸椎病患者突然出現雙下肢走路不穩、感覺異常時,須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行核磁檢查等,以確定是否患上了脊髓型頸椎病。此病可採用中藥內服、針灸等治療,少數患者需行手術以解除壓迫。
葛根五加粥
材料:葛根、薏苡仁、粳米各50g,刺五加15g,冰糖適量。
做法:所有原料洗淨,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與余料同放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加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昇陽,祛濕,止痛。
【穴位調理】
選取大椎(在後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溪(位於手部,在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後方)等,給予指揉法約每穴2~3分鐘。每日1~2次,亦可採用艾灸,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止痛功效。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由血管病變引起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發病年齡多在45歲以上,主要累及下肢大、中動脈血管。本病症狀與缺血的嚴重程度相關,早期患肢有麻木、發涼、蒼白等症狀,足背動脈搏動減弱,臀部、大腿、小腿可感覺夾擠樣或鉗夾樣疼痛,逐漸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上幾百米就出現跛行,休息一會又能走一段路);晚期還伴有靜息痛(在安靜狀態下不活動也出現疼痛),少數人還可發生肢體遠端潰瘍或腳趾發黑壞死。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是導致本病的高危因素。[2]
當中老年人不能走遠路,或走一段路就要停下歇息才能繼續行走時,要當心此病,必要時應到醫院行血管彩超檢查,了解血管功能情況。本病早期治療需控制相關基礎疾病及高危因素,選用擴張血管藥物、抑制血小板凝集藥、高壓氧艙治療,以及中醫辨證施治等,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以重建動脈通路。
【藥膳推薦】
首烏丹參蜂蜜飲
材料:制何首烏10g,丹參15g,蜂蜜30g。
做法:先將制何首烏、丹參加水煎湯,去渣後調入蜂蜜即可。
功效:活血逐瘀通絡。
【穴位調理】
選取血海(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等穴。採用點壓、按揉、推擦手法,力度適中,每穴約2~3分鐘,每日1~2次。可起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
膝關節骨質增生
膝關節骨質增生又稱骨性膝關節炎,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影響中老年人活動的最常見因素。本病發病原因較多,目前研究認為主要與年齡、性別、體質等有關,肥胖者及膝蓋長期慢性勞損者是易發人群。中醫認為,本病發生主要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所致,主要症狀為膝關節變形及輕度腫脹疼痛、雙下肢無力、上下樓及蹲下起身困難、關節異響等。本病通過X線檢查即可確診,治療以中西醫結合為主,少數嚴重者需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想要預防膝關節骨質增生,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以下幾點:避免超負荷的劇烈體育運動;避免膝蓋受力動作,如爬樓梯、登山、反覆下蹲;避免受風寒濕邪侵襲;進行股四頭肌鍛煉,如練習直腿抬高動作,增強股四頭肌力量,從而增加關節穩定性。
【藥膳推薦】
三七燉雞
材料:雄烏雞1隻,三七6g,黃芪10g,黃酒10ml,醬油適量。
做法:三七、黃芪共納入雞腹,小火燉至肉熟時,加入黃酒10ml。用醬油蘸食。
功效:溫陽活血,益氣定痛。
【穴位調理】
先用拇指推按膝蓋周圍皮膚,再按揉穴位,如鶴頂穴(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委中穴(位於膕窩正中,膕橫紋的中點)、阿是穴(即局部壓痛點)等。每穴按揉2~3分鐘,每日1~2次,可起到溫經通絡、散寒止痛、行氣活血的作用。
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的發生既有先天發育的原因,也有後天因素影響,主要與腰椎退化、椎間盤突出有密切關係。此病起病緩慢,多發生於50歲以上人群。由於腰椎小關節退化增生,加之椎間盤突出,椎管內黃韌帶增厚,就可造成椎管狹窄,從而壓迫脊髓和神經根。患者腰部後伸時,因為椎間盤向後突出,黃韌帶突入椎管,腰腿痛症狀加重,當腰部前彎時椎管內突入物減少,則症狀減輕。此外,本病患者也有典型的間歇性跛行症狀,在腰椎前屈、下蹲或休息後,才能繼續走路。
此病雖然主要表現為雙下肢疼痛無力,但病根卻在腰椎,可以通過腰椎CT檢查確診。本病急性期治療以臥床休息、小重量牽引治療、針灸、理療、硬膜外封閉等為主,中藥治療宜補益肝腎、舒筋活絡。少數人經保守治療無效,可採用手術方法減壓擴大椎管,效果較好。如果不加重視,任其發展,嚴重者可導致雙下肢癱瘓。
【藥膳推薦】
黑豆核桃豬腰湯
材料:黑豆90g,核桃仁60g,豬腰1個,鹽適量。
做法:黑豆放入熱鍋中,用慢火炒至豆衣裂開。核桃肉、豬腰分別用清水洗淨,豬腰中間切開,去除白色筋膜。將以上備用料一齊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加適量鹽調味食用。
功效:養腎氣,填精髓。
【穴位調理】
選取腰陽關(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腎俞(位於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等穴,給予指揉法,每穴2~3分鐘,每日1~2次,亦可採用艾條溫灸上述穴位,能起到補腎益精、通經活絡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