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桃花扇

(重定向自《桃花扇》

桃花扇 - 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1]

目录

基本信息

书名:桃花扇

又名:桃花扇传奇

作者:孔尚任

类别:传奇剧本

首版时间:1708年

字数:148000

内容简介

明思宗崇祯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未归,寓居荧愁湖畔,经杨龙友介绍结识李香君,两人情好日密。订婚之日,侯方域题诗扇为信物以赠香君。

当时隐居南京魏忠贤余党阮大铖正为复社士子所不容,得知侯方域手头拈据,遂以重金置办妆奁,托其结拜兄弟杨龙友送去以笼络侯方域,意欲借以缓和与复社的关系,被李香君看破端倪,义形于色,退回妆奁,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李自成攻占北京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改元弘光,擅权乱政,排挤东林、复社士子。时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兵逼南京,弘光小朝廷恐慌。

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写信劝阻,却被阮大铖诬陷为暗通叛军,侯方域为避害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参赞军务。

阮大铖等逼迫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溅定情诗扇。后杨龙友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这就是贯穿全剧的桃花扇的来历。

阮大铖邀马士英在赏心亭赏雪选妓,被李香君趁机痛骂以泄恨,但仍被选入宫中教戏。李香君托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却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清军渡江,弘光君臣逃亡,侯方域方得出狱,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李香君,在张道士点醒之下,二人双双出家。[2]

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之后,不少明朝的遗老不时聚会,抒发亡国之悲和人生愤慨。孔尚任的父亲孔贞播就是其中的一位。孔贞播重气节的品格、忧世的心肠、归隐的行为,无不对孔尚任产生了重要影响。

贾凫西是另一个对孔尚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贾凫西是孔贞播的友人,是位刚直不阿的明朝遗老。孔尚任幼年时曾为贾凫西的座上宾,而且受到贾凫西的优待。贾凫西的思想对孔尚任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桃花扇》中的柳敬亭《论语》即是从中贾凫西处得来。

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正是他为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提供了素材,他就是明末遗老孔尚则。他是孔尚任的族兄,在弘光朝做过刑部郎中。秦光仪是孔尚任的岳父,他因为在崇祯朝曾避乱于孔尚则处,故而从他那里得知大量的南明遗事。明亡后,孔尚则闲居曲阜老家,与同族的孔贞播、孔尚达以及贾凫西等遗老,不时来往,时常聚在一起痛饮狂歌,抒发忧乱之慨。再加上孔尚任的岳父秦光仪经常向孔尚任讲述弘光遗事,终于使孔尚任萌发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

1690年,孔尚任还京,任国子监博士,过了很长一段冷局闲曹的生活。他的剧本《桃花扇》,正是经过了长期酝酿,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

据孔尚任自己说,他早就有过把南朝遗事形诸笔墨的想法。"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出仕后,经过十余年的辗转奔波,返京多暇,"乃挑灯填词",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

《桃花扇》的胚胎,虽萌发于作者的青年时期,但硕果却是结聚于作者经历种种曲折,思想成熟之后。作者眼界扩展了,思想开阔了,对现实的认识深邃,当他搦笔研墨,创作历史剧时,就使作品包藏了更巨大的容量。

人物介绍

李香君

《桃花扇》的女主角。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身为妓女的李香君虽处在社会最底层,其人格却散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芒:善良、正直、勇敢,不贪慕虚荣,不畏惧强权,对国家、民族忠贞不二。为了抗拒自己不喜欢的婚事,她不惜以命相搏,以致头撞桌子,鲜血飞溅;为了抗议无道的阮大铖等人,她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在舞台上当众痛斥他们;她和侯方域历尽悲欢离合,辗转多年才又重逢,侯方域身为须眉男子,都选择了投降清廷,她一个柔弱女子却斩断情丝,至死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令其余男性角色全都相形逊色。

侯方域

《桃花扇》的男主角,字朝宗,香君的恋人,他对待香君恋其风貌,更尊重其品格情操。能够克服阶级的偏见,对青楼妓女李香君产生始终不渝的深挚的爱情。作为一个复社文人,在拥立问题上,侯方域主张拥戴贤君;在调解四镇争执中表现出他能顾全民族危亡的大局,也出了一些好主意,始终反对权奸,具有欲挽狂澜的爱国思想。但他又显得软弱无力。最后与香君栖霞山相逢,国破家亡,别人劝他出家,他还想着夫妻一同还乡。张薇的话提醒了他,也批判了他。由于扣紧了他的出身、教养、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他的软弱和气节并存便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杨龙友

杨龙友,马士英的亲戚,阮大铖的盟弟,又是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与阮大铖类似,但与之又有不同,他有怜香惜玉之心,有时也良心发现。杨龙友身份和性格上的二重性,这也使他左右逢源,往返于尖锐矛盾的两派人物之间,在人物关系中起着穿插的作用。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桃花扇》描写了一个朝代的灭亡,造成这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不是某一个人的过失,承担最后悲剧结局的也不是一个人,而面临悲剧命运进行抗争的也不只有一个人。所以,从悲剧主体来看,《桃花扇》的悲剧主体带有群体性的特征。它描写的是群体的悲剧。

在个人与历史的对抗中,人的力量永远也无法最终战胜宇宙和历史,也永远都无法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所以,个人的毁灭是必然的。在揭示了这样一种必然的结果后,《桃花扇》所展示的实际上是在注定的悲剧结局下个人的命运史。

剧中的人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作者原谅了他们的这些错误,而向更深的层次寻求原因。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桃花扇》是一部命运悲剧。人物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自己的悲剧命运,而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正如前所说,不是个人,也不再是社会,而是历史的必然的力量。

与主流的大团圆结局戏曲不同,《桃花扇》是少数能够将悲剧精神贯彻到底的作品之一。

作者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如意,但并没有企图掩饰或弥合这种不如意,作者与处于其中的悲剧人物一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性事件,是否有一个可以指向完美的解决办法,到了戏曲结尾,作者没有而且似乎也不愿意再为这些不幸的人物寻找出路了,他通过人物的悲剧性结局更加清晰和残忍地向人们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对立和分裂,并且,这种对立和分裂是无法弥合的。[3]

艺术特色

结构

《桃花扇》全剧四十四出,除试一出《先声》、闰二十出《闲话》、加二十一出《孤吟》、续四十出《余韵》之外,全剧结构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出《听稗》到第十二出《辞院》主要写侯、李的结合及由合而离,同时联系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左良玉欲东下就粮,为马、阮迫害侯方域埋下伏线。

第二部分从第十三出《哭主》到第二十出《移防》主要写侯方域的活动,同时联系拥立福王,马、阮当权,史可法被排挤,四镇内哄,朝政黑暗,展示了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一争的日益尖锐,为南明覆亡安下了伏笔。第十七出《拒媒》插入李香君的拒嫁田仰,使情节有变化,同时成为后而戏剧矛盾激发的张本。

第三部分,从第二十一出《媚座》到第二十五出《选优》主要写李香君的活动,通过马、阮对李的残酷迫害,从而揭示了南明统治集团腐朽的本质,以及李对爱情的坚贞,在政治斗争中的鲜明态度和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第四部分,从第二十六出《赚将》到第四十出《入道》,通过马、阮倒行逆施,大捕复社文人,以及左兵东下声讨马、阮,史可法困守扬州,对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作了集中的反映,展示了明末广阔的社会图景。南明亡后,使入狱入宫的侯、李得以重合,最后他们却割断儿女私情,双双入道修真。[4]

纵观全剧结构,一根主线贯穿前后,戏剧冲突十分尖锐,但又细针密线,出与出之间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浑然一体,使剧情得到了合乎规律的发展,从而加强了舞台的艺术效果。

对比

在布局结构上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剧情的发展更加引人入胜。侯方域两上媚香楼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眠香》出写侯方域初上媚香楼,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季节,桃红柳绿,春情无限,媚香楼上,侯、李沉浸在"春宵一刻天长久"的喜气洋洋之中。而《题画》出写侯方域第二次上媚香楼,只见庭院寂寥,一片荒凉,媚香楼上,纸破窗权,纱裂帘慢,"对景触情,怎能忍住一双泪眼"。

这一喜一悲,两相对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大动荡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剧情处理上,作者还特别注意情节发展的前后照应。[5]

例如:在第一出《听稗》中,侯方域上场时就说陈定生、吴次尾二人住在蔡益所书坊,后来在第二十九出《逮社》里,写侯方域到蔡益所书坊访问陈定生、吴次尾,因而一起被捕,这就不会使我们感到突然。又如在《听稗》出中,侯方域约好陈定生等去道院赏梅,家僮来说:"魏府徐公子要请客看花,一座大大道院,早已占满了。"

到了续四十出《余韵》,这位徐公子却穿上了清朝的服装,在上元县当了一名皂隶,下乡访拿山林隐逸。可谓伏线千里,前后照应。

又如在开头描写莫愁湖上那一片"江山胜处,酒卖斜阳,勾引游人醉赏"的艳丽风光,与结尾的墙倒宫塌,满地蒿莱,夕阳残照的萧条光景,相互关联映衬,构成了全局在环境气氛上的强烈对比。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在布局上的独具匠心和细针密线的功夫。[6]

叙事

《桃花扇》能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因为其文本内部蕴含着一套固定的叙事语法。《桃花扇》的叙事结构实际上是有着多条叙事线索的复合型叙事序列,在经过一系列的互补和叠加后,形成了绵密、完整的有机形态。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序列:一个是历尽悲欢离合,为爱千里寄扇的候、李爱情故事;另一个是诉说南明小朝廷兴亡的国家故事。这两个叙事序列贯穿该戏的始终,并在恰当的时机不断转换,使得《桃花扇》在叙事上高潮迭起,如线如珠。[7]

人物形象

在《桃花扇》紧凑的结构中,作者塑造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妓女艺人的不下二三十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主有次,有褒有贬,但在孔尚任笔下,其性格却各不相同。比如,同是奸党,马士英有权有势,喜爱别人奉承,贪鄙而无才略;阮大铖则狡诈阴险,善于出谋划策。对不同的人物,作者也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有的点染成趣,有的进行平实的白描,有的则采用夸张的手法,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对于人物的个性化是很有益处的。[8]

后世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9]

三百多年来,《桃花扇》曾被多个剧种上演。抗战结束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国内外演出。导演谢晋曾将《桃花扇》搬上银幕。上海电视台也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10]

作品评价

清·刘中柱《桃花扇题辞》:"一部传奇,描写五十年前遗事,君臣将相,儿女友朋,无不人人活现,遂成天地间最有关系文章。往昔之汤临川,近今之李笠翁,皆非敌手。奇而真,趣而正,谐而雅,丽而清,密而淡,词家能事毕矣。前后作者,未有盛于此本,可为名世一宝。"

清·沉默《桃花扇题辞》:《桃花扇》一书,全由国家兴亡大处感慨结想而成,非正为儿女细事作也。大凡传奇皆主意于风月,而起波于军兵离乱;唯《桃花扇》乃先痛恨于山河迁变,而借波折于侯李。读者不可错会,以致目迷于宾中之宾,主中之主。山人胸中,有一段极大感慨;适然而遇侯李之事,又适然而逢苏柳之辈;是以奇奇幻幻,撰出全册,当在野史之列,不应作戏曲观。梁启超则认为它"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是"冠绝千古"的。

近代·梁启超《小说丛话》:"但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论之,窃谓孔云亭《桃花扇》冠绝千古矣!"

附: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精美剧照

精彩视频

1、京剧昆曲合演电影《桃花扇》杨春霞

京剧昆曲合演电影《桃花扇》杨春霞 蔡正仁主演
中国老电影《桃花扇》西影1963年_标清
一身正气李香君,电影《桃花扇》王丹凤主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