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塘(王棟樑)
作品欣賞
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是蘇州的一條街,是一條幽深的水巷。繁華的街面連着姑蘇園林虎丘,幽深的水巷連着江楓漁火的寒山古寺。
水墨丹青千秋畫,七里山塘萬古琴。七里山塘宛如姑蘇兒女的一把琵琶,叮叮咚咚,輕輕緩緩彈出了吳地文化的悠揚情調,千年不衰、百折不回奏出了婉婉約約的古今風韻。
七里山塘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光。」這便是遊子對江南水鄉一往情深的吟誦,更是對七里山塘盛世繁華的生動描述。
到七里山塘走一走,明清年代的建築風格,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精緻典雅的匠心造藝,粉牆黛瓦的民宅,屋脊昂頭翹首、中間濃墨的走獸,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河街並列,水巷悠悠,小橋流水,枕河人家,儼然一幅江南水鄉畫面。水陸並行的街道,疏朗而又別致。店肆林立的街面,眾館集聚,一眼望去,遠遠近近,千姿百態,各領風騷。
七里山塘,如夢如幻。街道連着巷子,巷子連着民宅。街頭巷尾,小小的院落,芳草依依,綠樹成蔭。路邊的紫藤爬上了二樓的窗台,翠綠的葉片綴滿了水珠,粉紅色的花朵,迎風綻放,陣陣花香撲面而來。
巷子裡蘇州「老鄉」,朗朗的笑聲打破了往日的平靜。春意盎然的巷子,熱鬧非凡。綿綿細雨中,身穿藍布花衣的中年女子,串街走巷。「梔子花哎--白蘭花--」一種吳地嬌娃的清脆悅耳聲、吆喝聲悠揚自然,韻味悠長。時起彼伏的叫賣聲,不絕如縷——「生鐵補鑊子--」「生炒熱白果,又是糯來又是香--」「削刀----磨剪刀」,「阿有壞格棕繃修啊——阿有壞格藤繃修 ---」這種柔柔的、綿綿的方言,猶如蘇州「小娘魚」,「嗲里嗲起」的,如今很難聽到,我仿佛沉浸在童年的夢境中。
七里山塘瞧一瞧,眉眼盈盈碧水,綠色的波浪,猶如田野上的麥苗返青,綠如藍,藍似海。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平靜的水面,波光粼粼,浩波迭起的動態,仿佛一種光影交織的夢幻。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浮光躍金的感受,令我享受着人間天堂般的快樂。
山塘街的水,因了與古老的大運河、東太湖逶迤相接的緣故,益發悠長壯美。那水色,濃濃淡淡,淺淺深深,淺深似姑蘇的翠綠絲綢,柔柔綿綿。溪水繞古城,逶迤斜行。當朝陽初升,滿溪浮金,泛舟溪中,勝似仙境。
河網交錯的山塘水巷,連着寒山古寺。那悠揚的鐘聲,穿越時空,超越了四維空間,在時間的節點上,在現實與未來,進行了一場穿越歷史的對話。2500年前的的今天,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韻味悠然。江楓漁火中,商賈雲集,停泊着四面八方的舟船;漿聲燈影里,我們的祖先南來北往的足跡,瀰漫着山塘水巷的千古風韻。
七里山塘看一看,煙雨山塘,薄霧似紗。山塘的雨紛揚揚,細雨飄進了我的思緒,灑透了我的心靈。渡僧、山塘兩橋依然古古樸朴,美而不嬌,華而不艷。河畔橋堍,有亭翼然。亭中石碑刻有清乾隆御筆題詠,悠悠古意, 洇浸水巷,令我駐足流連。綿綿細雨打濕了古橋的台階,水珠滑落。微風吹過,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行人打起油紙傘,紅紅綠綠,淡淡黃黃,一番五彩繽紛的詩意,一如往日平和從容的心態。這千年古橋,清逸雅致,呈現出一派雍容華貴的大氣,讓我的心中頓時生出一種清寂的感嘆!
七里山塘聽一聽,《崑曲館》《評彈館》吳儂細語生生不息,久久迴蕩在我的耳邊。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月夜山塘尋舊夢。山塘河停泊的舟船,綿延十里多長。這些船滿載着前來虎丘唱曲、賽曲的曲友,雲集虎丘。正如北宋大詩人蘇東坡那句:「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文人雅集,世家弟子,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擫曲、唱曲、拍曲風起,一曲接着一曲,一段接着一段。那號稱《水磨洞》的崑曲唱腔,委婉細膩,清新悠揚。蘇州評彈《西廂記》在清脆的琵琶聲中,演員以吳儂軟語,委婉彈唱「絲綸閣下靜文章,鐘鼓樓中刻漏長。檐鈴想,響叮噹,崔鶯鶯鶯語喚紅娘;月明明,添漏一爐香,鶯鶯拜,拜月光,甜蜜蜜,蜜語告蒼穹......」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來了明朝詩人沈明臣的詩:「千人坐滿千人坐,千頃雲浮千頃煙。月華未冷羅衣濕,白露如珠白蓮泣。」《白皦歌》終《子夜》 興,《烏棲曲》緩《烏蹄》急。而清代曹雪芹筆下的「最是紅塵中一二等高貴風流之地。」則更是朱欄層樓,柳絮笙歌,更有遊船畫舫款款而過,濃縮了文人墨客的所有精華。
七里山塘是一幅千秋筆墨、風景不俗的畫。歷代文人墨客以江南水鄉的風物為題材,以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顏料為調色板,創作了豐富多彩的長卷,令人遐思萬千。早在清乾隆年間,著名畫家徐揚創作的《盛世滋生圖》長卷(也稱姑蘇繁華圖卷),畫了當時的一樓一館,一廟一寺,一堂一祠,一店一鋪,其中的一街就是山塘街,展現出「居貨山積,行雲流水,列肆招牌,燦若雲錦的繁華井市景象。」
七里山塘是一首美學隨想、浪漫純真的詩。唐代詩人王昌齡在《詩格》中說:「意境,亦張之於意而思於心,則得其真矣。」山塘之貴,唯得其「真」。山塘山居的意境,也唯得其「真」。千百年來,莊子所說的「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的境界,似乎在這裡可以尋覓。陶淵明曾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富有「真味」的歷史古街和水居建築群本來就是唐代詩人飽蘸蘇州人的智慧和積聚蘇州人力量而寫就的一首「真味」醇厚的唐詩啊。
七里山塘,雖幾經興衰,但它依然雄立不倒,繁華如故。千百年來,它的格局未變,韻味依然,美景醉人,柔情銷魂。
星移斗轉,時出其新;文明延續,千年不竭,七里山塘猶如姑蘇少女,左手執一把檀扇,輕輕一搖,搖出了千年古城的風姿綽約,右手握一隻鼠標,輕輕一點,點出了現代蘇州的百世繁華。[1]
作者簡介
王棟樑,1958年7月生,1976年畢業於江蘇省吳江莘塔中學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