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村街道民主村

東村街道民主村海陽市政府駐地--東村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全村460戶,1160人。有李、孫、楊、於、劉、馬、趙、邢、修、張、薛等姓,均為漢族。其中李姓最多。耕地面積6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玉米小麥花生等。[1]

中文名稱: 民主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煙臺市海陽東村街道辦事處

地理位置: 海陽市政府駐地東南部

耕地面積: 66.7公頃

目錄

概述

明洪武四年(1371年),佟普恩從河北省承德縣遷此建村,以姓命名佟村。後佟姓斷傳,因村處洪門寺東,遂改稱東村。東村與夏村、徽村、行村時稱海陽四大村。1943年,東村劃為四個里,本村屬二里。1946年3月11日,改里為村,本村為民主村。1961年,窯上疃從民主村劃出。隸屬東村街道辦事處。民主村位于海陽市政府駐地東南部,地處東經120°09′,北緯36°46′。東與和平村為鄰,北與窯上疃交界,西與涼山後接壤,南與邢家村相連。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李京桓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4年,李德金入黨,同年成立黨小組。1947年,村成立黨支部,李克昌任黨支部書記。在黨的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隨軍參加戰鬥。1949年10月,本村黨員身份公開。先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李思聰、李德金、李克昌、李世聖、李紹清、李成宗、馬鳳文、李京亭、馬鳳文、於長文、李孝敏。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44名。村黨支部曾多次被中共海陽市委、東村鎮委、東村辦事處工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0年,被中共煙臺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4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1999年5月,支部書記李孝敏當選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村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工作,受到海陽市人民政府和東村街道的多次表彰。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子侯、李克昌、趙同順、李京玉、李仁德、馬鳳文、李京亭、李豐坤、李克敏、李勝武、李孝敏。

大事記

1940年2月侵入海陽的日軍進占東村,燒殺搶掠,人民遭殃。1942年9月本村解放。1947年9月國民黨軍第五十四師侵占東村一天一夜,其間,踏響民兵埋設的地雷,炸死其連長1人。同年10月國民黨軍飛機投炸彈4枚。3枚爆炸,1枚鑽入南馬園地下未炸,無人員傷亡。1955年7月1日東村遭龍捲風襲擊,東村十字路口大照壁被颳倒,當場砸死16人,本村死亡3人,其中1戶姐弟2人同時遇難。1964年「四清」工作隊進村。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年村集體投資,建起第一個村辦企業泡花鹼廠。1985年村集體投資1萬元,成立修建隊。

視頻

嵩陽街道東村社區:易地扶貧住新房 產業增收致富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