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嚴光(生卒年不詳),又名子陵東漢著名高士(隱士),生於西漢末年,會稽郡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人。原姓,因東漢明帝劉莊諱而改姓

嚴光
概要
族裔 漢族

目錄

人物生平

嚴光少有高名,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學。劉秀即位後,嚴光變更姓名,藏身不見。後齊國有人報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漢光武帝曾經召見嚴子陵到宮中,晚上並睡同一床。嚴子陵睡覺時把腳放在劉秀腹部。次日太史說:「昨夜客星帝座甚急。」劉秀笑說:「朕故人嚴子陵共臥爾。」

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再次徵召他,不至。八十歲時,嚴光在家中逝世。光武帝很傷感,下詔賜錢百萬、谷千斛。嚴光葬於富春山。後世人稱富春山為「嚴陵山」,又稱其富春江垂釣處為「嚴陵瀨」,其垂釣蹲坐之石為嚴子陵釣台

人物事跡

嚴光不仕光武帝

嚴光,曾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劉秀建東漢即帝位後,他改名隱居。光武帝召他到京師洛陽,詢以治國安民之策,邀請他一同臨朝執政,給他平起平坐的權位,嚴光都推辭了。據《後漢書》記載,光武帝召見時,嚴光躺在光武帝的龍床上與光武帝言論天下大事,光武帝就坐在床沿上,夜晚二人同榻而眠。翌日早朝,有管天象的官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原來是二人同榻時嚴光不改「狂奴故態」,將腿架到光武帝肚子上所致。這當然是笑談,卻可看出光武帝對嚴光的「恩寵」,待之如兄弟,在封建君主來說可謂鳳毛麟角。嚴光終於不肯接受任何官職,歸隱於富春江,終身不仕。

富春江是浙江省錢塘江的中段,橫貫桐廬、富陽兩縣,山水秀麗。上游有著名的名勝子陵灘,灘的左岸峽谷中有子陵釣台,相傳為嚴光歸隱後釣魚之處。

嚴光,東漢氣節之士也。光武既立,征之,不就。訪之,以安車迎至。帝坐匡床請出,光臥應曰:堯舜在上,下有巢由。當光之至也,大司徒(首相也)侯霸(光學友)迎之。光與書曰:君房足下,致位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侯以書覽帝,帝曰:狂奴故態也。後世論光不出為非。不知光者,帝者之師也。受業太學時,光武受其教已不少。故光武出而辦天下之事,光即力講氣節,正風俗而傳教於後世。且光於傳制之代,不屈於帝王,高尚不可及哉。

《講堂錄》中還講到:「有辦事之人,有傳教之人」以及「辦事而兼傳教之人」。又說:「聖賢,德業俱全者;豪傑,欠於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還抄錄了王夫之的話:「有豪傑而不聖賢者,未有聖賢而不豪傑者。」他又說:「帝王,一代之帝王;聖賢,百代之帝王。」

嚴光「富貴不能淫」的高風亮節,為歷代所推崇。在毛澤東看來,嚴光不仕光武,是可以理解的,後來有人非議嚴光,認為帝召不就,是故意擺架子,是不懂得聖賢作為帝王之師,帝王之功也是聖賢之功的道理。因為嚴光並非一味自命清高而置天下大事於不顧,他在給侯霸的書信中,已提出以「懷仁輔義天下悅」為基調的治安之策,光武帝只要參照辦理就行了。嚴光的作用,就是專心傳教於後世,正風俗於當時。這一作用,遠非辦事的帝王將相所能比擬。

評價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重修桐廬富春江畔嚴先生祠,並撰寫《嚴先生祠堂記》,內有「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讚語,遂使嚴光以「高風亮節」聞名於天下。

宋人題嚴子陵詩曰:「一着羊裘便有心,羊裘豈是釣魚人;當時只着蓑衣去,江水茫茫何處尋?」[1]

清人對嚴光很不以為然,也作了一首詩:「一着羊裘不蔽身,虛名傳誦到如今。當時若着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2]

蕭瑜寫《評〈嚴先生祠堂記〉》的文章表示異議。蕭瑜認為嚴光拜訪光武帝,表明其愛慕虛榮。

毛澤東評價嚴光說:「嚴光,東漢氣節之士也。光武既立,征之,不就。訪之,以安車迎至。帝坐匡床請出,光臥應日,堯舜在上,下有巢由。當光之至也,大司徒首相也)侯霸(光學友)迎之。光與書日:君房足下,致位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該順指要領絕,侯以書覽帝。帝曰:狂奴故態也。後世論光不出為非。不知光者,帝者之師也。受業大學時,光武受其教已不少。故光武出而辦天下之事,光即力講氣節,正見俗而傳教於後世。且光於專制之代,不屈於帝王,高尚不可及哉。」[3]

桐廬嚴子陵釣台

浙江省桐廬縣南十五公里富春山麓,有東漢古蹟嚴子陵釣台,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嚴先生祠、嚴子陵釣台碑園等。

熱議視頻

上下五千年汉朝历史人物篇之-严光 

參考資料

  1. 七修類稿》卷二十九
  2. 袁枚《隨園詩話》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 《毛澤東早期文稿》. 湖南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11-01: 第591–592頁. ISBN 9787543855113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