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於1956年成立,是中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北京協和醫學院於1917年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是中國最高醫學教育機構。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簡稱「院校」),自1957年至今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模式。院校優勢互補、教研相長,現有23個研究所(研究基地)、7家臨床醫院、6所學院、1所研究生院、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以及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科研基地總量領銜中國醫學院校。在院校工作學習的人員中,有56人入選兩院院士。院校現有、傑青、優青、國家級教學名師[1]等眾多國家級重要人才項目入選者200餘人,博導碩導2000餘人,教職工12000餘人,可謂實力雄厚,名家輩出。
目錄
科研成果
院校建立以來,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創了我國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高等護理教育、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和最早的公共衛生實踐,取得了「北京猿人發現」、「蛋白質變性學說」、「單體麻黃素提取」、「黑熱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在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製及其在中國兒童計劃免疫中的應用、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食管癌綜合防治研究、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丁苯酞和雙環醇等天然藥物創製、人工麝香研製及其產業化、國內首例艾滋病患者發現及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體系、中國醫學細胞遺傳學創建與疾病基因研究和自體幹細胞臨床率先應用理論基礎與技術推廣等方面做出了創造性貢獻。院校產生了包括張孝騫、張錫鈞、鍾惠瀾、林巧稚、黃家駟等在內的52位醫藥衛生界兩院院士,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醫院、中日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國內眾多重要醫學機構的建立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持。
院所學科
院校至今已發展成為擁有23個研究所(院、基地)、6家醫院、7所學院、56個創新單元,集醫教研防產為一體的國家醫學科學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院校擁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傑青39人;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有6個A類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8個。院校有6所直屬醫院,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和皮膚病醫院,集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於一體,形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醫療、教學和研究緊密結合的臨床醫學體系。
協同合作
當前,院校發展進入新百年、新甲子。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努力把中國醫學科學院建設成為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院校制定了「承啟文化,健全體系,創新機制,拓展資源」的工作方略。在國內率先實施「4+4」臨床醫學教育模式;開創卓越護理人才「4+2」本碩貫通培養改革試驗班;實施醫學院校準聘長聘(Tenure-Track)教職聘任改革;啟動全球傑出人才招聘;深化實施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建設以研究院(研究所)、研究基地、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醫學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單元為主體的開放型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深化與國內外重點機構的協同合作。將院校打造成為國家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特別是醫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的先進思想源和強勁動力源,為我國人民健康、醫學科學事業和醫學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視頻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別冷落了國家級教學名師 ,搜狐,2019-01-15
- ↑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盤點【中國科訊】,搜狐,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