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詩歌會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中國詩歌會

成立時間: 1932年9月

成立地點: 上海

發起人: 穆木天、楊騷、任鈞、蒲風等

中國詩歌會,現代文學社團。1932年9月成立於上海,受"左聯"領導,任鈞、穆木天、蒲風、柳倩、白薇、雷濺波等發起,會員有楊騷、杜談、辛勞、田間、王亞平、袁勃、曼晴、溫流、雷石榆、黃寧嬰、蘆荻等近百人,"以推進新詩歌運動,致力中國民族解放,保障詩歌權利為宗旨"(《中國詩歌會會章》)。

1933年2月創辦《新詩歌》旬刊,第5期起改為半月刊,1934年6月改為月刊,出版了"歌謠"、"創作"和"翻譯"三個專號後停刊。此外,還出版過"新詩歌叢書"和"國防詩歌叢書"。蒲風穆木天、任鈞、楊騷、柳倩、王亞平等是中國詩歌會的主要詩人。1934年年底以前,是中國詩歌會的鼎盛時期,除上海總會的活動外還在廣州、河北、湖州、青島等地建立了分會。1935年以後,許多詩人受到國民黨當局迫害,離開上海,組織開始鬆散。1936年春,"左聯"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自動解散,中國詩歌會也隨之解散。[1]

目錄

詩歌會介紹

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尋凳詩歌》旬刊(後改為半月刊、月刊),各分會也大多辦有刊物,湧現出王亞平、溫流等一批青年詩人。中國詩歌會詩人創作的共同特色是:堅持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緊緊"捉住現海朽雅體實",以詩歌為武器,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進行堅決鬥爭;在藝術形式上,大力提倡和實踐詩歌大眾化,"要使我們的詩歌成為大眾歌調"(《新詩歌?發刊詩》)。他們企求"藉著普遍的歌謠、時調諸類的形態,接受它們普及通俗朗讀、諷誦的長處﹐引渡到未來的詩歌"(《我們的話》)。《新詩歌》還出版過"歌謠專號",刊登大量採用民歌、民謠小調鼓詞、兒歌形式寫作的新詩。中國詩歌會建設新詩的主張和行動,得到魯迅郭沫若茅盾等的關心和支持,1935年﹐當"國防詩歌"被作為"國防文學"的一部門提出來的時候,中國詩歌會的同仁們熱情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並在1937年出版了"國防詩歌叢書"。抗日戰爭前夕﹐該團體停止了活動。

30年代的新詩,出現了以殷夫、蒲風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詩歌流派和以戴望舒淚只兆甩為代表的現代派兩大派別相對峙的局面。

詩歌會成立

1932年9月,中國詩歌會成立。該會的前身為"左聯"領導下的詩歌組。後來詩歌組擴大為中國詩歌會。

中國詩歌會對當時詩壇上的"新月派"、"現代派"、"象徵派"等脫離現實、追求唯美、沉醉在風花雪月里的傾向展開鬥爭。參加中國詩歌會的,除原來"左聯"詩歌組的蒲風、任鈞、楊騷、白曙、杜淡(竇隱夫)外,還有柳倩、關露、辛勞、洪道、蘇夫等。不久,中國詩歌會先後成立了河北、廣州、青島、湖州、廈門等分會,由蒲風專門負責聯絡工作。該會提出的綱領是:

反對帝國主義,特別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封建統治;批判那些以"不談政治"為幌子的脫離現實的詩歌、不關心人民命運的詩歌,主張項愚重詩歌應當成為革命鬥爭的武器;在形式上主張提倡大眾化,即詩歌要讓讀者得懂、聽得懂、容易上口;工作方法上則主張在群眾中吸取力量。

詩歌會人群

1932年9月,在"左聯"領導下,"中國詩歌會"在上海成立,它是一個群眾性的詩歌團體,發起人有穆木天、楊騷、任鈞、蒲風等。他們在《緣起》和《發刊詩》中闡明了自己的創作主張,以《新詩歌》作為機關刊物,隨後廣少寒乎州、北京及日本的東京都成立了分會,並先後出版詩刊,吸引了一批詩人,除發起人外,愉定洪王亞平、溫流、曼睛、柳倩等凝境淋都是中堅分子。

創作特點

1.描摹重大題材,揭示富有時代特色的政治或社會主題。

2.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3.語言通俗,體式自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