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淇镇
临淇镇 |
中文名 : 临淇镇 所属地区:河南省林州市 |
临淇镇因临近淇水而得名。地处河南省林州市最南端,距林州市44公里,界于东经113°51'-52',北纬35°46'-47'之间,扼郑州、新乡入林之门户,东邻鹤壁市,南毗卫辉市,西壤辉县市,素有"鸡鸣闻四县"之称,自古就是沟通两省五县的交通枢纽和商贾要地。全镇总面积185.55平方千米,辖45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 ,4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134人(2017)。镇政府所在地临淇社区,拥有人口近万人,是林州市最大的集镇。镇区现有面积4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60%。
2019年10月,临淇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目录
历史沿革
临淇古已有之,据《旧志》栽:"在县南70里(古道)临淇村,古卫邑城"。
北魏永安元年置临淇县,在临淇村东建城,属林虑郡:
隋开皇三年,废林虑郡,分置淇阳县(今临淇镇淇阳城村);
隋大业元年,将淇阳县、临淇县并入林虑县,城废;
建国初期,临淇村即为林县第四区政府驻地。
临淇城
临淇城 位于临淇镇。《魏书·地理志》载,北魏永安元年(公元528年)、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均在此设置临淇县。《中国地名大词典》云:"临淇县……今河南省林县城南70里。"
当地栗加芳等老人说:"现在临淇粮店的位置,是古城烽火台。法场在临淇西南的南庄,监狱在西北方的佛手峪(民间俗称老监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物普查时发现,在临淇村东、吕庄村南有"擂鼓台"、"跑马地"、"城北头"等地名。
1976年平整土地时,在擂鼓台下还发现过盔甲和大量瓦砾。据上述事实推断,临淇村东、吕庄村南,即是"临淇"古城遗址。
淇阳城
淇阳城位于今临淇镇淇阳城村。民间俗称"郎城",西汉末年,邯郸人王郎在此屯兵筑城得名。
王郎是西汉末年一个政客,他的老巢在邯郸,因追捕东汉光武帝刘秀来到林州。当行至临淇盆地时,见这里山河壮丽土地肥沃,便乐不思返,在此驻守建城,"郎城"地名由此而始。
东汉王朝建立后,人们嫌王郎名声不好,便取"村庄位居淇河之北"之义(古称河北为阳),改名"淇阳城"。
历史上的淇阳城,不仅是林州古城之一,还曾是淇阳县城的所在地。《隋书·地理志》载:"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林虑郡,析置淇阳县,大业二年(公元607年)省(撤销),入林虑县。淇水在其南。"
由此可见,淇阳县仅存24年,但淇阳城和郎城的名称,却一直流传至今。直到1970年,村西头劵门上,仍存有砖刻"古淇阳城"四字。
临淇特产
临淇著名的特产有临淇小磨香油、淇河鲫鱼、临淇豆腐和临淇水煎包。
"岐山堂"小磨香油在2007年10月由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授予"河南老字号",2008年2月由林州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林州老字号"。
临淇水煎包香酥可口,做法和风味别具一格,同样获得"河南老字号"和"林州老字号"的荣誉。
" 临淇的豆腐大行于县市,挤得市场上日本豆腐退却市场。
其质美味鲜,煮在锅里不化,而且是越煮越好,越煮越见其本色,汤、水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