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刀參
九刀參 |
苦丁,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台灣萵苣Lactuca formosana Maxim.的乾燥根或全草。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活血之功效。常用於疔瘡癰腫,咽喉腫痛,疥癬,痔瘡,蛇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苦丁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屬; 萵苣屬
種; 台灣萵苣
採收時間; 春、夏間
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毒性; 小毒(《浙江藥用植物志》)
基本信息
【藥 名】:苦丁
【拼 音】:kǔ dīng
【別 名】:小山蘿蔔、龍喳口、叉頭草、蛾子草大葉蜈蚣草、楊梅蒜、羊奶草、野苦麻、高腳蒲公英、丁蘿蔔、雙股金釵、乳漿草、九刀參、八楞麻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台灣萵苣的全草。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貴州、江西、湖南、福建、台灣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3~4月採收。
【拉丁名】:Lactuca taiwaniana Maxim.
【考 證】:出自《四川中藥志》。
植物形態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cm。全株均有白色乳汁。主根數個,圓錐形。莖單一,直立,上部多分枝。葉互生;能常無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4cm,寬3-5cm,羽狀分裂,先端裂片較大,兩側裂片略下傾,先端尖銳或漸尖、或鈍,分裂片端裂片較在兩側裂片略下傾,先端尖銳或漸尖、或鈍,基部呈耳狀抱莖,邊緣復作齒牙狀,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主脈上具長毛。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圓錐花叢;總苞圓筒狀,苞片覆瓦狀排列;花淡黃色,全部舌狀;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2裂。瘦果卵圓形,扁平,黑色,先端具喙,冠毛白,細軟。花期5-9月。
藥物藥性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治疥癬,疔瘡,癰腫,蛇咬傷。
【性味歸經】:①《草木便方》:"苦。"②《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無毒。"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茶
喝苦丁茶並非人人皆宜
從中醫的角度講,苦丁茶具有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的作用,用來治療頭痛、牙痛、目赤、熱病煩渴、痢疾等藥用效果非常明顯。 現代藥理研究也證明,苦丁茶中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鋅、錳、銣等微量元素,還具有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頭暈、頭痛、胸悶、乏力、失眠等症狀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除此以外,苦丁茶外形綠潤均勻,湯色清綠明亮,口感微苦滑爽,回甘長久,飲後神清氣爽,消乏解渴。因此備受人們,特別是中老年人的青睞。
但是,苦丁茶並非人人皆宜,有些人喝苦丁茶要慎重。
冬、春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對於患了風寒感冒的人,如惡寒無汗、鼻流清涕等,可吃些溫熱的食物,如生薑、荊芥等,祛除體內的寒氣。此時飲用苦丁茶,會有礙風寒的發散,不利於感冒的治癒。
虛寒體質的人,常常感覺手腳不溫,畏寒怕冷。這種體質的人,平時可考慮吃羊肉、狗肉等溫性食物以溫陽散寒。若常喝寒性的苦丁茶,會損傷體內陽氣,不利於虛寒症狀的改善,甚至嚴重的會出現腹痛、腹瀉等中陽虛損的症狀。
慢性胃腸炎患者多數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虛寒,一旦腹部受涼或吃了涼性食物時,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苦丁茶會加重這些症狀。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相對減弱,嬰幼兒脾胃功能尚未健全,也不宜飲用苦丁茶,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副作用。
再有就是經期女性和新產婦,也不適宜飲用。女性月經期處於失血狀態,抵抗力降低,此時飲用寒性的苦丁茶,極易導致氣血受寒而凝滯、經血排出不暢,引發痛經,嚴重的甚至可造成月經不調。經常痛經的女性,即使不是在經期,也最好少喝苦丁茶。剛生完寶寶的產婦身體虛弱,應適當多吃一些溫補性的食物。寒性的苦丁茶不僅不利於產後子宮的恢復,還會傷及脾胃,極易引發日後纏綿難愈的畏寒怕冷、脘腹冷痛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