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妃庙
简介概述
历史沿革
- 1681年(永历35年),郑经去世,冯锡范、郑哲顺、刘国轩等发动东宁之变,杀死世子郑克臧,立郑克塽继位。
- 1683年(永历37年)7月16日(六月廿二日)施琅攻下澎湖之后,朱术桂决心殉国,召集妾侍说:“孤不德,颠沛海外,冀保馀年,以见先帝、先王于地下;今大事已去,孤死有日,汝辈幼艾,可自计也。”随侍在侧的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皆泣对曰:“王既能全节,妾等宁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请先赐尺帛,死随王所。”而后相继自缢于中堂[注 1]。朱术桂亲自殡殓后,将五妃之灵柩安葬于南门城外魁斗山后(当时属于仁和里,今台南市五妃庙址)[2]。
- 五妃墓址原称为魁斗山,因为魁、桂音近,故而以往许多诗人墨客皆取谐音而称为桂子山,且因过去附近到处是一片荒芜,羊肠小径,蔓草杂生,罕有人迹,因此也被称之为“鬼仔山”。
- 1746年(清乾隆11年)巡台御史六十七及范咸,命台湾府海防补盗同知方邦基[3]修坟,并在墓前建庙祭祀,所以后人多称“五妃庙”。
- 1927年(日昭和2年)亦曾整修,当时台南州知事喜多孝治手撰“五妃之碑”、“吊五妃墓”诗及跋这座石碑现在仍保存于庙旁。
- 五妃庙坐西南朝东北 ,是一座单进两护龙的建筑 ,门神彩绘宦官手捧牡丹鼎庐,比喻献花献香与富贵薪传,宫女手捧壶,桃和石榴,则喻为多福多寿与多子。
- 到了1998年(民国87年),五妃庙曾重建多次,而此次修建完即为今貌。[4]
- 1983年12月28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级古迹名单,五妃庙名列其中。
- 1997年5月,《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不再区分为一至三级古迹,而采用国定、直辖市定、县市定三级。五妃庙改为国定古迹。
特色
图片来自安丽的生活故事集 |
注释
相关资料
- 明宁靖王墓所在地位于现今高雄市湖内区湖内里境内,于昭和十二年(1937年)被发现,发现时为空棺[5][6],但村民仍于墓地四周建了一座四方形水泥土垒以作标帜。战后,由竹沪、湖内两村民筹资重建,将此地的一百多座伪墓合建成一大墓。现今看到的墓园是民国六十六年(1977年)由高雄县政府所修建,并于民国七十七年(1988年)指定为第三级古迹,现为高雄市直辖市定古迹。
- 今高雄市路竹区境内有座宁靖王庙,庙中也书写著朱术桂“艰辛避海外,总为数茎发,于今事毕矣,祖宗应容纳”的绝命诗。
- 今台南市大天后宫本为宁靖王朱术桂之王府,清朝将军施琅攻下澎湖后,朱术桂选择殉国,遗命将其府邸改为天后宫,由吴英负责此事,完工时离施琅抵台还尚有一个半月,当时称为“东宁天妃庙”,故大天后宫今犹主奉宁靖王神位为檀越主[7]。
外部链接
视频
参考文献
引用
- ↑ 五妃庙.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 2.0 2.1 王礼 主修,陈文达、林中桂、李钦文、张士箱 编纂 ;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 编辑. 《台湾县志》 原版约刊行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远流. 2005-06-30: 279. ISBN 986-00-1269-5.
- ↑ 维基百科方邦基简介 (Chinese (Taiwan)).
- ↑ 台南市文化资产研究报告.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Chinese (Taiwan)).
- ↑ 依1977年〈重修明宁靖王墓志〉,“出土玉带、古碗、古印等殉葬物,当即由警察机关追缘移送台北市博物馆保管,以存史实。日据时期王墓亦视同古迹,妥加珍护。”
- ↑ 1937台湾宝藏回忆-明宁靖王墓
- ↑ 王浩一. 在庙口说书.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08年8月: 68页. ISBN 978-986-678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