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
人口結構 |
中文名稱: 人口結構 類別: 結構分析 主要因素: 年齡、性別、人種、民族、宗教 國家: 中國 |
人口結構亦稱"人口構成"。全國或某一地區一定時期內人口構成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一般情況下,隨着時間的推移及經濟發展而有所變化。按人口過程的特點及運動方式,可分為人口自然構成、人口社會構成和人口地域構成三部分和其他若干種類。其中,自然構成還可分為年齡構成、性別構成等;社會構成可分為民族構成、文化構成、宗教構成、階級構成等;地域構成可分為城鄉構成、區域構成等。[1]
目錄
結構介紹
反映一定地區、一定時點人口總體內部各種不同質的規定性的數量比例關係。又稱人口構成。它依據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會的、地域的特徵,將人口劃分為各個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係的總體,有性別、年齡、居住地、民族、階級、文化、婚姻、職業以及宗教信仰等標誌,但就其性質特徵而言,人口結構類別可歸納為人口自然結構、人口社會結構、人口地域結構3大類。
自然結構
依據人口的生物學特徵劃分,主要有性別結構和年齡結構。人口的自然結構既是人口再生產的必然結果,又是人口再生產的基礎和起點,對人口發展規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約作用,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發生重要的影響。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通過一系列中間環節對人口自然結構起制約作用。
社會結構
依據人口的社會特徵劃分,主要包括階級結構、民族結構、文化結構、語言結構、宗教結構、婚姻結構、家庭結構、職業結構、部門結構等。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生產方式決定人口社會結構及其變動;人口社會結構反作用於社會經濟發展。人口的社會結構對人口再生產有重大的影響,不同的階級、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職業和部門,其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不同,平均壽命也有相應的差異。
地域結構
依據人口的居住地區劃分,主要有自然地理結構和行政區域結構。人口的地域結構狀況與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有關,合理的人口地域結構有利於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促進城鄉經濟的發展。人口地域結構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壽命地區差異的重要原因。
人口結構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和人類自身發展的歷史產物。在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齡結構、城鄉結構、產業結構、職業結構以及文化結構等,形成了自身的特點和變動的規律性。了解人口結構變動的趨勢,對於進行人口預測,制訂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制訂人口政策和社會經濟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義。
重要因素
人口結構各因素中,年齡和性別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結構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理想的年齡結構應符合"人口低增長和長壽命"二大特徵;人口低增長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長(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急速增長(人口出生率高於16.0‰)和負增長(人口出生率低於14.0‰)均會使人口結構惡化!理想的性別結構應符合"同年齡的男女性別人數相等或相近"。
年齡因素
一般來說,通過人口結構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大體的社會和經濟狀況。當論及這一問題,年齡是最重要的因素。以年齡劃分人口的時候,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模型。
第一種是成長型。即出生率大大超過死亡率,人口中的青少年比例非常大。這種類型的的社會人口將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地增加,因而根本就不用擔心勞動力的問題。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包括非洲大部分國家,印度,東南亞國家,南美洲國家都是這種類型。
第二種是穩固型,即人口的出生率與死亡大抵相當。青壯年占社會人口的中等偏上。這種類型的社會中人口的數量會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中,不會出現較大幅度地增加或減少。
第三種是衰老型,即人口的出生率略低於或等於死亡率,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大,並且會越來越大。這種類型的社會人口趨於老化和減少。 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除美國外都逐漸向老齡化的社會發展,生活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加上人口出生率的減少,導致老齡化的國家缺乏足夠的勞動力,這已經引起了非常大的社會問題。諸如養老保險,老年人的醫療,社會負擔的加重等等。
性別因素
性別是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根據生物學的原理,人類生育男性後代和女性後代的機率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各占50%。從整個世界範圍內來看,也確實是如此。但是在少數國家,由於傳統社會觀念以及某些特殊原因會導致人口結構中的男女比例失調。
過去認為中國的男性已經多出女性數千萬人,然而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總體比例並不失調。另外,某些外來原因也會導致人口比例失調,比如說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男性在二戰中死亡過多而導致政府鼓勵生育。
其它的分類方法雖然也存在,但是沒有像前兩種這麼普遍和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