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人面魚紋彩陶盆

人面魚紋彩陶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器,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遺址,是已發現的十件人面紋器物中最精美者,在半坡遺址出土文物中最為寶貴,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材質為細泥紅陶,高16.5厘米,口徑為39.8厘米,敞口卷唇,口沿處繪有間斷黑色彩帶,內壁則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魚紋彩陶盆是國家一級文物,被認為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收錄於國家文物局於2013年8月19日發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曾在《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第一集出場。

目錄

出土與收藏

1953年春,半坡遺址被發現,隨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於1954年至1957年對半坡遺址進行了五次考古發掘。1955年至1957年,半坡遺址共出土了七例人面魚紋彩陶盆,但之後並未有新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出土[1]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於2006年6月首次調回西安半坡博物館參加展覽。

外形與圖案

人面魚紋彩陶盆呈紅色,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盆口處繪有間斷的黑彩帶,內部繪製有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人面為圓形,頭頂有類似髮髻的尖狀物體和魚鰭形裝飾,額頭右半部分塗黑,左半部分為黑色圓弧形,眼睛細而平直,鼻樑短,呈倒T形。雙耳部位外側各有一條部分塗黑的小魚。緊貼人面輪廓,嘴巴左右兩側也各有一條較大的變形魚紋,魚頭與嘴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銜着兩條。除此以外,在兩組人面魚紋間,還有兩條位置對稱、朝向相反的大魚。

人面魚紋彩陶盆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魚紋。仰韶文化的日用陶器上常彩繪幾何形圖案或動物形花紋,因而又被成為「彩陶文化」。人面魚紋,以及其他帶有人面、魚、蛙等圖案的彩陶盆在半坡遺址、姜寨遺址、北首嶺遺址等都有所發現。人面魚紋的具體含義尚不明確[2]

視頻

人面魚紋彩陶盆 相關視頻

《文化大百科》 20150717 人面魚紋彩陶盆
人面魚紋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