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肝炎
傳染性肝炎人們通常所說的傳染性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只是眾多肝炎中的一種。傳染性肝炎,可以分為黃疸性和無黃疸性以及病毒攜帶者。傳染性肝炎是傳染性肝炎病毒由患者的大便排除,通過血液,性交及母嬰傳播。[1]
目錄
簡介
人們通常所說的傳染性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只是眾多肝炎中的一種。
傳染性肝炎,可以分為黃疸性和無黃疸性以及病毒攜帶者。傳染性肝炎是傳染性肝炎病毒由患者的大便排除,通過血液,性交及母嬰傳播。
病毒性肝炎都有不同程度的傳染性。傳播途徑複雜、流行面廣、發病率高是其特點。目前已明確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種。近年又發現有己型、庚型和 T TV肝炎。上述各種肝炎病毒,都以肝臟為侵襲對象(醫學上稱為嗜肝性),引起肝臟病變,有相似的病狀。甲肝和戊肝屬於急性病症,多由飲食、消化道感染引起,病程較短,多可以自限和痊癒。乙肝和丙肝多為慢性病變,病情纏綿,活動性病變者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傳染途徑多為垂直傳播和血液傳播;丙肝為輸血和靜脈吸毒傳播。[2]
另外,一些較為少見的病毒感染人體後,也可以導致病毒性肝炎,如 E B病毒、巨細胞病毒、黃熱病病毒、某些腸道病毒等。這些病毒也有一定傳染性。
下面幾種肝炎,生活中也常見到,但是都沒有傳染性:
- 酒精性肝炎。酒精在肝臟中代謝,主要成分乙醇轉化為有害物質乙醛,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長期飲酒也可能發展為酒精性肝硬化。
-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反應超越生理限度並且持續時間久,就造成自身組織(包括肝組織在內和相應的功能障礙,自身免疫損害到肝臟組織時,也會發生肝組織變性及壞死。
- 藥物性肝炎。絕大多數藥物均要通過肝臟的代謝作用降解、滅活或轉化,如果藥物具有肝毒性,肝臟自然成為毒性反應攻擊的目標。藥物引起的肝損害的時間、類型、程度都不一樣。主要肝毒性藥物有抗結核藥物、解熱鎮痛藥物、抗生素、避孕藥物、激素類藥物、甲狀腺用藥、安眠藥物等等。
- 細菌、真菌、立克次體、螺旋體及某些病原蟲和寄生蟲的感染都可引起肝臟發炎。以上幾種肝炎都不是傳染性肝炎,沒有傳染性。
介紹
急性傳染性肝炎。主要症狀有三期。第一期是黃疸前期,一般為2~6天。患者有低熱或高熱,周身疲乏無力,食欲不振,伴有噁心嘔吐,害怕油膩的食品,右上腹部和右腰背部有程度不同的脹痛和不適。有的人最初症狀像感冒的呼吸道為主的症狀,如發燒、頭痛、咳嗽,以及四肢酸痛等,所以先前不注意容易誤診為感冒。[3]
- 第二期為黃疸期,除了極少人以外,一般患者此時不再發燒。最大特徵而在鞏膜上出現均勻一致的黃疸,以後皮膚黏膜也出現黃疸,小便為黃褐色如稀醬油樣。這時期肝腫大和觸痛比黃疸前期更為明顯。黃疸期一般為1~2個星期,重者持續1~2個月。
- 第三期為恢復期,患者體溫恢復正常,精神、食慾也恢復正常,黃疸漸漸消退,肝臟也縮小恢復正常。小便也漸呈清白色,這是患者除藥物治療以外還得注意休息,很快就可以恢復健康。
傳染性肝炎主要傳染途徑是病從口入,因為肝炎病毒由患者的大小便排除通過手、水、蒼蠅污染後的食品傳染給他人。因此要嚴禁病從口入,必須注意食品衛生,不要吃不乾淨,不新鮮變質的食品,不要喝未經消毒過的水,特別不要喝生水,食品應煮熟煮透,不要吃生冷食品,同時應注意做好環境衛生、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服,飯前便後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用手直接抓食物吃。房間經常開窗通風,被褥、衣服常洗曬,可以防止病菌繁殖。要預防肝炎還必須定期注射甲肝、乙肝預防針。
危害
肝炎的分類
由於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目前已發現引起肝炎的病毒種類越來越多,1991年我國在上海召開的第6屆全國肝炎學術會議上,已正式將病毒性肝炎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一般發病急,病程持續時間較瓦多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流行傳播。近幾年來,有向大齡組推移的趨勢。流行時間多在冬春季節。該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從口腔消化道進入肝臟。因其病程短,恢復快,一般不發展為慢性肝炎,故也不會轉變成肝硬化。[4]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傳播而引起。此種病毒可在病人體內長期存在,其中30%可發展成慢性肝炎,並可轉變成肝硬化。大多數病人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到出現肝硬化的臨床症狀最短的5-10年,最長20一40年。它是轉變成肝硬化發病率最高的一種肝炎。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傳播方式、傳染途徑與乙型肝炎相似。目前認為:輸血後引起的肝炎中80%一90%屑丙型肝炎。此型肝炎也可轉變發展為肝硬化。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兩種方式。I·型肝炎病毒與乙型肝炎病毒同時感染(混合感染),在急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與丁型肝炎病毒同時感染的病人中,約有小於5%的病例可發生慢性肝炎或轉變成肝硬化。重疊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慢性進行性丁型肝炎,即為慢性乙型肝炎惡化或無症狀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演變為進行性活動性肝炎。重疊感染髮展為慢性肝炎80%一90.9%,大部分轉變成肝硬化。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潛伏期為2-9周,較乙型肝炎為短,較甲型肝炎為長。以成人發病為多。本型肝炎死亡率較高,特別是孕婦,可達10%一40%。它一般不發展為慢性肝炎或轉變成肝碩化。
治療
一般治療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動期,需住院治療、臥床休息、合理營養、保證熱量、蛋白質、維生素供給,嚴禁飲酒,恢復期應逐漸增加活動。慢性肝炎靜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絕對臥床,儘量減少飲食中蛋白質,保證熱量、維生素,可輸人血白蛋白或新鮮血漿,維持水電解質平穩。
抗病毒治療
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療。僅在急性丙型肝炎時提倡早期應用干擾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療。
- 干擾素:重組DNA白細胞干擾素(IFN-α)可抑制HBV的複製。隔天肌注,連續6個月,僅有30%~50%患者獲得較持久的效果。丙型肝炎的首選藥物為干擾素,可與利巴韋林聯合應用。
- 拉米夫定:是一種合成的二脫氧胞嘧啶核甘類藥物,具有抗HBV的作用。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顯下降,服藥12周HBV-DNA轉陰率達90%以上。長期用藥可降低ALT,改善肝臟炎症,但HBeAg陰轉率僅16%~18%,治療6個月以上,可發生HBV的變異,但仍可繼續服用本藥,副作用輕可繼續服用1~4年。
- 泛昔洛韋:是一種鳥苷類藥物,它的半衰期長,在細胞內濃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複製。本藥副作用輕可與拉米夫定干擾素等合用提高療效。
- 其他抗病藥物:如阿昔洛韋、阿德福韋、膦甲酸鈉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免疫調節劑
常用的有:
- 胸腺素α1: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可重建原發、繼發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
- 胸腺素:參與機體的細胞發生免疫反應,誘導T淋巴細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細胞對抗原的反應,調節T細胞各亞群的平衡。
- 免疫核糖核酸:在體內能誘生干擾素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導向治療
新的免疫治療如DNA疫苗免疫複合物治療等、基因治療反義核酸治療轉基因治療正在研究中。
護肝藥物
護肝藥:
- 促肝細胞生長素:促進肝細胞再生,對肝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並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纖維化作用。
- 水飛薊賓:有保護和穩定肝細胞膜作用。
- 甘草酸二銨:具有較強的抗炎,保護細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適用於伴有谷丙轉氨酶升高的慢性遷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動性肝炎。
- 腺苷蛋氨酸:補充外源性的腺苷蛋氨酸有促進黃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復的作用。
中醫中藥
預後
甲型肝炎一般預後良好,慢性乙型肝炎預後差。大多數遷延不愈,少數發展為肝硬化,丙型肝炎較易發生肝硬化及肝癌。
預防
甲型肝炎系由攝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決於該地的環境衛生狀況、傳播程度與生活經濟條件和衛生知識水平密切相關。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因而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是母嬰垂直傳播和醫源性感染,預防措施為:
管理傳染源
對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進行隔離至傳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無症狀、HBV、HCV攜帶者應禁止獻血及從事飲食幼托等工作,對HBV標誌陽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分別進行治療和管理指導。
切斷傳播途徑
甲、戊型肝炎重點防止糞-口傳播,加強水源保護食品及個人衛生,加強糞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點在於防止通過血液、體液傳播,加強獻血員篩選,嚴格掌握輸血及血製品應用,如發現或懷疑有傷口或針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時,可應用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檢查治療,器械應嚴格消毒控制母嬰傳播。[5]
保護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別是主動免疫為預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然而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異質性,迄今尚無可廣泛應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開始應用,乙肝疫苗已在我國推廣取得較好的效果,對HBsAg、HBeAg陽性孕婦所生嬰兒,於出生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時接種一次乙肝疫苗,於出生後1個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對病毒性肝炎要儘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及早處理,以防止流行。
中醫療法
方1
- 【組成】鱉1 只、蜂蜜適量(重量按2:1 )。
- 【用法】將鱉放鍋內,用文火焙乾,後將蜂蜜塗於上,干後研未裝瓶備用。每日3 次,每次10 克,溫開水送服。
- 【主治】傳染性肝炎。
- 【說明】適用於慢性肝炎患者。
方2
方3
方4
- 【組成】綠茶1 克、過路黃10 克(鮮品)。
- 【用法】鮮過路黃洗淨曬乾,切碎烘至極干,裝瓶蓋緊務用,欲飲時將過路黃、綠茶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5 分鐘可飲。每天飲服。飲時可略留余汁,再泡再飲,直至味淡為止。
- 【主治】慢性肝炎出現黃疸者。
方5
方6
方7
方8
視頻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