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燈
傳燈
傳燈自拈花悟旨,以至舂米傳衣,西域此方,燈燈續照。 而黃梅之記曹溪曰:「向後佛法由汝大行。」 乃南嶽、青原燦為五宗,大盛於唐,繼美於宋,逮元尚多其人,而今則殘輝欲燼矣! 所以然者,無其種故也。 祖師云:「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 然則既無其種,天澤何施?
傳燈
一、今剃髮染衣者雖遍滿域中,然皆外騖有為緣事; 其近里者,又不過守律飭躬,誦經禮懺而已。 其誰發無上菩提之心,單提此事,孜孜密密,扣己而參,不舍寸陰,而必求證悟者哉? 乃欲望空田之獲粟,責露柱以生花,無是理也。 德山虛心來到龍潭寺里找到崇信禪師來求教。 崇信是青岩系第四代禪師了,他接領德山頓悟的故事在禪史上非常的著名。 一天晚上,德山離開崇信的座前要出門,崇信拿起一盞油燈說,外面天黑,拿着燈照亮吧。 德山伸手去接的功夫,崇信忽然一口氣把燭火吹滅了,然後仍舊把滅了的油燈給德山,問,你現在還得看得見嗎? 德山作醍醐灌頂狀,興沖沖地回去把來時帶的《青龍疏鈔》一把火燒了,從此皈依禪門。
德山悟出了什麼呢? 其實燭火乃身外之物,這是一種虛枉。 人心中的佛性即是一盞明燈,有了它即可驅散黑暗,永遠光明。 禪宗僧人們後來把「傳燈」借指為禪門的領悟,宋代編的禪宗語錄合集分別叫作《景德傳燈錄》和《五燈會元》,其名字中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二、傳燈(1553—1627),俗姓葉,號無盡,別號有門,太末(今龍游)人。 自幼慧悟,少年時接受儒學,參加過科舉考試,隨即摒棄仕途。 19歲從進賢映庵禪師削髮出家,又拜百松法師學法華、楞嚴經,百松以金雲紫縷袈裟付之。 一生修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等經義,精進不怠,自此講聲遠播。 後定居幽溪高明寺,講經說法40餘年,成為佛教天台宗第十九世傳人,被尊為「天台宗中興之祖」。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應守庵禪師邀請在新昌大佛前登座講經。 每次修行四次「三昧」,身先示範。 每注經卷,必披戒衲。前後應講席70餘期,聽者如雲。 晚年回家鄉,講經於東安寺,名賢翕集。 天啟七年(1627),卒於高明寺。 其墓在佛隴山。 著作有《天台山方外志》、《天台傳佛心印記》、《華嚴經注》、《楞嚴會解》、《楞嚴玄義》、《楞嚴圓通疏》、《伽經注》、《阿彌陀經略解》、《圓通疏》、《維摩經無我疏》、《觀無量壽佛經》、《圖頌諸經疏義》、《永嘉禪宗集注》、《吳中石佛相好懺》、《儀般若融心論》、《菩薩戒懺》、《性善惡論》、《幽溪大師文集》、《幽溪別志》等24種100多卷。
佛教稱佛法能像明燈一樣照亮世界,指引迷途,因以傳燈比喻傳授佛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