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伤寒学专著。方有执撰于万历17年(1589),最早有万历27年 (1599)歙县灵山方氏家刻本。清代收入《四库全书》,其后坊间多次刊刻。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排印本。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全书约16万字,分8卷。第1—5卷论六经脉证并治,以太阳一经风寒所始,风伤卫,寒伤营,风寒雨感,营卫具伤为太阳病之纲,各以相关条文加以归纳,其他各经依次论析。第6、7卷辨温病、风温、杂病、以及痉、湿、暍病证和脉法。前者认为是旧本错乱杂出,重新分类为篇。后者则以为痉、湿、暍病证原为王叔和述张机 《金匮》之文,以与伤寒相似而考辨。谓 “痉”指诸痉项强;“湿”指霑润不干,经久致病; “暍”谓伤暑。三者皆风寒之变证。“辨脉法”分上、下篇。原书以 “平脉”名篇,非叔和之旧,故重考订。第8卷辨汗吐下病脉证并治,揭示汗、吐、下三法应用。凡有后人纷乱之处,俱皆标明,以示阙疑。本书附 《本草钞》、《或问》、《痉书》各1卷。《本草钞》详注全书所载方药91种,各标明性味、用法,如桂枝,阐明古人于桂皆用皮,而 《伤寒论》独称桂枝者,是 “用人之所不用以为用”,具有启发性见解。《或问》包括46问,论述包括 “经何十二”,“素灵之言六经起于中焦手太阴肺,《伤寒论》之言六经起于太阳,何以两不相同”等。是研究 《伤寒论》极重要之问题。《痉书》专门论痉之为病,指出 “痉”与 “惊风” 区别。“痉”者多汗血虚,筋脉牵强。“惊风”属痰热,风盛而发抽搐,治各不同。本书还有序、后序、引、跋等4篇,总述写作缘起。《痉书》另有叙、跋各1篇,述儿女夭殇之痛,以及笃志伤寒研究经过。书刊行后,颇受赞誉。清喻嘉言著 《尚论篇》,程应旄著《伤寒论后条辨》,周扬俊著《伤寒论三注》,都是在方有执著作影响下写出的。
作者简介
方有执(1523—?),字中行,明代安徽歙县人,因两次丧偶,皆起于风寒,又以子女患惊风,历殇5人,厄苦惨痛,又值旱疫,适罹其灾,由是发愤习医,以20年时间钻研张机 《伤寒论》、《金匮要略》,最后著成本书。主要认为晋王叔和编次张机《伤寒杂病论》时,条文已有改移,至金成无己作注,内容又多窜乱。为此他推寻原作端绪,重新改订,意在辨明张机遗书原貌,故书称 《伤寒论条辨》。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伤寒论条辨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 ↑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