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傷寒論條辨》,傷寒學專著。方有執撰於萬曆17年(1589),最早有萬曆27年 (1599)歙縣靈山方氏家刻本。清代收入《四庫全書》,其後坊間多次刊刻。人民衛生出版社有排印本。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約16萬字,分8卷。第1—5卷論六經脈證並治,以太陽一經風寒所始,風傷衛,寒傷營,風寒雨感,營衛具傷為太陽病之綱,各以相關條文加以歸納,其他各經依次論析。第6、7卷辨溫病、風溫、雜病、以及痙、濕、暍病證和脈法。前者認為是舊本錯亂雜出,重新分類為篇。後者則以為痙、濕、暍病證原為王叔和述張機 《金匱》之文,以與傷寒相似而考辨。謂 「痙」指諸痙項強;「濕」指霑潤不乾,經久致病; 「暍」謂傷暑。三者皆風寒之變證。「辨脈法」分上、下篇。原書以 「平脈」名篇,非叔和之舊,故重考訂。第8卷辨汗吐下病脈證並治,揭示汗、吐、下三法應用。凡有後人紛亂之處,俱皆標明,以示闕疑。本書附 《本草鈔》、《或問》、《痙書》各1卷。《本草鈔》詳註全書所載方藥91種,各標明性味、用法,如桂枝,闡明古人於桂皆用皮,而 《傷寒論》獨稱桂枝者,是 「用人之所不用以為用」,具有啟發性見解。《或問》包括46問,論述包括 「經何十二」,「素靈之言六經起於中焦手太陰肺,《傷寒論》之言六經起於太陽,何以兩不相同」等。是研究 《傷寒論》極重要之問題。《痙書》專門論痙之為病,指出 「痙」與 「驚風」 區別。「痙」者多汗血虛,筋脈牽強。「驚風」屬痰熱,風盛而發抽搐,治各不同。本書還有序、後序、引、跋等4篇,總述寫作緣起。《痙書》另有敘、跋各1篇,述兒女夭殤之痛,以及篤志傷寒研究經過。書刊行後,頗受讚譽。清喻嘉言著 《尚論篇》,程應旄著《傷寒論後條辨》,周揚俊著《傷寒論三注》,都是在方有執著作影響下寫出的。

作者簡介

方有執(1523—?),字中行,明代安徽歙縣人,因兩次喪偶,皆起於風寒,又以子女患驚風,歷殤5人,厄苦慘痛,又值旱疫,適罹其災,由是發憤習醫,以20年時間鑽研張機 《傷寒論》、《金匱要略》,最後著成本書。主要認為晉王叔和編次張機《傷寒雜病論》時,條文已有改移,至金成無己作注,內容又多竄亂。為此他推尋原作端緒,重新改訂,意在辨明張機遺書原貌,故書稱 《傷寒論條辨》。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傷寒論條辨 相關視頻

001傷寒學緒論(一)
002傷寒學緒論(二)

參考文獻

  1.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2.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