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
余英時(1930年1月22日-),天津人,祖籍安徽潛山,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院士[1],引領中華民國思想史研究數十年,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美國,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2]
余的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3],是一位「追求純粹的學人」,以史學家的敏銳透射現實,儘管「一生禍盡文字出」,他仍堅守傳統知識份子一種「單純的倔強」[4]。他自稱對政治僅只「遙遠的興趣」,但時常發文評論時政、文化,積極聲援兩岸民主運動及中國人權[5],包括香港、台灣的公民抗命,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將「很快」垮台。[6]
余英時 | |
---|---|
圖片來源RFA | |
性別 | 男 |
出生 |
中華民國天津市 | 1930年1月22日
教育程度 |
學歷: 學位: |
職業 |
|
政黨 | 無黨派 |
唐獎的頒獎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份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7][8]
目錄
家庭及求學經歷
余英時原籍安徽省潛山官莊鎮金城村,1930年生於中華民國天津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形勢危急,父親把七歲的他送回安徽省金城村老家,他在此度過美好的八年時光[9]。
他兒時接受中國傳統私塾教育,1949年就讀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同年肄業轉赴香港,1950年起入讀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國學大師錢穆,1951年就在報刊發表文章,1952年畢業後在香港的小學教書兩年;後來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師從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教授,受西方學術訓練並取得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1959年在哈佛認識張灝[4]。
歷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在其任內負責籌備大學改制,並為此撰寫《余英時報告書》;但最終1977年改制乃依《第二次富爾敦報告書》建議,大削書院權力;而在此事上,余氏亦被部分新亞師生批評為「欺師滅祖」)、美國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並曾於1991年至1992年任美國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
余英時桃李滿天下,於美任教期間,培養出許多史學研究人才,包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黃進興、陳弱水、康樂、王汎森、林富士,以及四川大學的羅志田等人。
榮譽
- 1991年行政院文化獎
- 2006年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2006年11月16日,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詹姆士·畢靈頓博士宣佈余英時與美國非洲裔歷史學家約翰·霍普·弗蘭克林,共同獲得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奠定其崇高國際學術地位[2]。
- 新亞書院設置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
為表揚余氏一直為史學作出之貢獻,余氏母校新亞書院聯同中文大學另一成員書院崇基學院一起成立《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以推動中外歷史文化,介紹學術新知。第一屆講座已於2007年舉行,講者為許倬雲教授。國立交通大學暨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博士。
- 2014年第一屆唐獎漢學獎
該獎表彰他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研究和關注中國歷史、思想、文化,以及推動儒家思想上的貢獻。頌辭指他「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分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傳統學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與人生實踐,對此語做了最佳的現代詮釋。」余英時獲悉得獎時表示「受之有愧」、「很意外, 也不敢當」。[10]
學術觀點
余英時著作良多、桃李滿天下,著有中、英著作59本,論文400餘篇,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他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包括古代中國反智論、得君行道、內向超越與外在超越、軸心突破、天人合一等理論,影響半世紀的全球漢學研究[2]。
- 以天人合一看傳統中國的軸心突破
將中國軸心世紀的突破和西方作對比,余英時認為中國在突破後的超越精神世界是內向的,可以簡稱為「內向超越」,與西方突破後的「外在超越」是兩條不同的文化道路。中國的超越世界——「道」——是「天人合一」的產品,即由人將作為價值源頭的「天」收入「心」中,所以在「內」而不在「外」。
- 1949年後的中國大陸,所有歷史都是假歷史
2002年,余英時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從1949年到現在沒有歷史,有的「歷史」都是假歷史,是為了政治宣傳而造出來的偽歷史。要揭穿偽歷史,只有將來學術完全自由以後,資料開放,根據原始資料說話才可以[11]。
政治評論與觀點
余英時曾經比喻自己對政治只有「遙遠的興趣」,會持續觀察政治、評論政治,但不會參政,不過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批評十分強烈。
談兩岸關係互動
評台灣太陽花學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2014年,台港媒體轉載余英時對太陽花學運反「服務貿易協議」看法,指大陸以經濟促進統一的障眼法已被識破。台灣公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對於中共極權政府極端不信任。這次公民抗議是一場保衛並提高台灣民主體制的運動。他認為中共一直在千方百計地企圖摧毀台灣的民主,台灣的人民和政府都必須把警惕提到最高的程度。民主是台灣安全的最大保證。[12][13]。
呼籲馬英九政府檢討對大陸政策
「如果國民黨走太遠,恐怕要換一個政黨。」2014年6月20日,他提醒國民黨政府珍惜台灣民主成績,檢討對大陸的政策,「不能給共產黨什麼都好商量的印象,最後恐造成把台灣送給共產黨。」他並非認為一定要政黨輪替,但任何人執政,都不能給共產黨彼此可以統一的印象。「政策決定的機構該有明顯態度,生意是生意,主權不能放棄。」台灣沒有大陸經濟交換,仍可活得好[6]。
批評台灣「畏共」、批馬英九沒出息
2013年中國流亡維權人士陳光誠訪台,總統馬英九、龍應台未會面,余英時接受聯合報系專訪時批評「畏共、沒出息到極點、很丟臉」。
「台灣有很大的心理問題,包括國民黨在內,就是畏共怕共,怕得不得了...,另外一種就是怕台獨,於是就想用對岸來控制台獨。」「這種想法是很自私的想法,說老實話,如果繼續這樣顧忌下去,那最後只有向共產黨投降。如果這樣子,那當初何必跑到台灣來,在南京簽字投降不就完了嗎?」[14][15]2008年總統大選前夕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曾表示「馬英九過去對大陸的民主曾表達關切﹐他對法輪功、六四事件的態度﹐都是有案可稽的。如果他當選總統﹐我希望他能繼續堅持下去﹐不要受國民黨內一些人因為個人的利益所牽絆。」2012年總統大選時,他曾加入連署支持馬英九連任。
公開支持反媒體壟斷拒絕中時運動
2012年,余英時把親筆信函〈覆黃國昌先生函〉傳真給澄社社長黃國昌,公開支持台北青年學生「拒黑手,反壟斷,要新聞自由」反旺中的拒絕中時運動,批評中共透過蔡衍明收購臺灣媒體控制台灣輿論,呼籲台灣民眾以香港為鑑,要盡一切力量維護中華民國的獨立主權[16][17][18][19][20]。
關於中國大陸
中共將很快垮台
他認為民主思想從儒家「以人為本」思想發展而出,清末的儒家要求人人有尊嚴,但在共產黨統治的國家完全被抹滅,從1920年代開始就極力破壞,僅以暴力統治國家,人活著失去尊嚴;領導人更迭至今,只是越加腐敗,變成「最壞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黨的資本主義」,看不見改變的希望,共產黨政府一定「很快會垮台!」。[6]
持續聲援六四天安門事件
六四事件發生後,當時出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的他也在美國學術界發起聲援活動。他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大力支持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對於六四事件後被迫流亡海外的一批知識分子和學運領袖,包括劉賓雁、蘇曉康、孔捷生、陳奎德、阮銘、遠志明、張郎郎、張伯笠和白夢等人來說,「普林斯頓中國學社」是他們人生旅途中最難忘的驛站和庇護所,而余英時夫婦的催生功不可沒。余英時在專訪中透露,在六四事件中,余英時表妹的兒子在長安街附近的二十八中學旁邊遇難,年僅19歲[21]。余英時2014年表示,希望中國共產黨平反六四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期待。了解中共的基本性質是揭開六四屠殺真相的一把鑰匙。對於中共而言,政權就是它的宇宙,習近平時代也絲毫沒有改變這一點。中共用暴力來鎮壓一切,用錢來收買一切[22]。
不看好習近平的「中國夢」
2013年,余英時接受專訪時表示:不認為中國真正崛起了,中共政權也不可能長期維持,政治制度一定要有變革。不看好習近平的「中國夢」,自己的「夢」就是大家平平安安,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認為中華民國政府跟中共打交道要有原則,不要怕中共,要保持民主自由這套價值觀[23][24]。
學術書籍遭中共當局禁制
儘管其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北京當局思想相牴觸,但他的著作2004年後曾在中國大量出版[25]。不過,2014年,《蘋果日報》報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達通知,要求將余英時的著作全部下架,並稱有關部門把出余英時作品的多家出版社領導召到北京「訓話」[26]。10月15日,《環球時報》報道稱多家書店店員表示書店並沒有接到下架的通知[27]。
台灣政治
余英時曾在一專訪報導中表示,台灣數十年來最大的變化便是走上民主自由的架構,能每人投一票來選舉誰當總統,很了不得,這些對人權的關注,都是大陸沒有的[6]。
為台灣黨外運動發聲
自1980年代起,他經常在台灣發表許多政論文章為台灣黨外運動發聲,頗獲當局重視。一度為美麗島事件投書《紐約時報》,替黨外仗義直言。當時的馬英九曾經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反駁他[28]。
港澳政治
談香港佔領中環運動
2013年7月1日,余英時談香港佔領中環運動,表示中共對付香港普選的另一策略是將它轉化為變相的一黨專政,正是在這種極端不公平的情況下,香港才出現了「公民抗命」、「佔領中環」的大運動,而這確實打中了香港官方和親共人士的政治軟肋。公民抗命不但不是破壞政治、社會、經濟秩序的激烈行為,而且是以一種最和平、最理性、也最文明的方式促使秩序更合理化的運動。爭取特首普選,關繫着香港所有公民的未來與人權、自由、生命尊嚴等等核心價值,都必須在過了公平普選這一關之後才能有着落。在缺乏任何其他有效途徑的情況之下,公民抗命、佔領中環無疑是爭取普選的最重要的手段[29]。
著作
余英時最著名的書《歷史與思想》從1976年出版,已經第34刷,是史學著作中罕見的暢銷書。[30]
-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香港:自由出版社,1953。
- 《民主制度的發展》,香港:亞洲出版社,1954。
- (以上二書合刊為《西方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台中:漢新出版社,1984。)
- 《民主革命論》,香港:自由出版社,1954;台北:九思出版社重印本,1979。
- 《到思維之路》,香港:高原出版社,1954;台中:漢新出版社重印本,1984。
- 《歷史與思想》. 台北: 聯經出版. 1976. ISBN 978-957-08-4379-8.
- 《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2。
-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
-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 《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 《方以智晩節考》
-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香港:龍門書店,1976。
-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
-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 《民主與兩岸動向》,台北:三民書局,1993。
-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 《現代儒學論》,美國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有增訂。
- 《中國知識分子論》(康正果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 《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書局,1991。
- 《論士衡史》(傅傑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 《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文化,2003,共上下兩冊
- 《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文化,2004。
-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
-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7。
- 《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香港:明報出版社,2008。
-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 《東漢生死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 《中國文化史通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
- 《人文與民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0。
- 《情懷中國—余英時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2010。
-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4。
- 《民主與中國》,香港:天窗出版公司,2015。
- 《余英時回憶錄》,台灣:允晨文化,2018.11。ISBN 9789869677738
余英時文集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共十冊
- 第一卷:《史學、史家與時代》
- 第二卷:《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
- 第三卷:《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
- 第四卷:《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
- 第五卷:《現代學人與學術》
- 第六卷:《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
- 第七卷:《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
- 第八卷:《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下)》
- 第九卷:《歷史人物考辨》
- 第十卷:《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
2014年再版,增加了兩卷:
- 第十一卷:《論學會友》
- 第十二卷:《國學與中國人文》
余英時作品系列
由三聯書店出版,共六冊
- 《朱熹的歷史世界 : 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上下),2004。
- 《方以智晚節考》,2004。
- 《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2004。
- 《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2004。
- 《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2005。
-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2005。
學術論文
- <中國知識份子的邊緣化>,刊於《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第六期,一九九一年八月。
語錄
其他
- 余英時抽菸斗,而且給人深刻印象,他因為生病而成功戒菸,已經六年沒抽,菸斗跟香菸都已經戒掉。他表示:「不過頭半年都不能寫東西,一個字寫不出,因為我抽菸習慣跟思想習慣連在一起,沒有菸想不起來,怎麼寫都不知道,很奇怪,總算克服了,到現在沒問題,後來還可以寫幾本大書。」
視訊
參考文獻
- ↑ 學術榮譽榜-余英時院士榮膺美國哲學會院士 (pdf). 中央研究院. 2006年.
- ↑ 2.0 2.1 2.2 鍾嚴思祺. 余英時教授獲首屆唐獎「漢學獎」. BBC中文網. 2014年6月20日.
- ↑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 本院余英時院士獲頒交通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 ↑ 4.0 4.1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部.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獎第11屆得獎人簡介. [2011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 ↑ 余英時. 談中共因恐懼而強化對維權人士的打壓和迫害. 自由亞洲電台. [2012-01-26].
- ↑ 6.0 6.1 6.2 6.3 何定照. 余英時:共產黨很快垮台. 聯合報. 2014年6月21日.
- ↑ 鍾元、徐翠玲. 余英時榮獲東方「諾貝爾」唐獎漢學獎. 大紀元時報. 2014年6月21日.
- ↑ 唐獎漢學獎 首屆得主余英時. 中央通訊社CNA.
- ↑ 余英時 國學網絡
- ↑ 存檔副本. [2014-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余英時; 北明. 到歷史中尋找今天中國問題的根源—余英時縱論中國近代史. 縱覽中國. 2002年2月17日.
- ↑ 余英時. 台灣的公民抗議和民主前途(余英時傳真全文). 自由時報. 2014年3月24日.
- ↑ 余英時:大陸障眼法已被識破. 蘋果日報 (台灣). 2014年3月24日.
- ↑ 專訪/余英時:民主自由精神 不能畏共. 聯合報系. 2013年8月20日.
- ↑ 歷史學家余英時:中國會回歸文明的主流. 聯合報系. 2013年8月20日.
- ↑ 余英時:壹傳媒收購案 攸關台灣前途// 中共明目張膽 通過台商收購媒體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2-11., 自由時報, 2012-11-28
- ↑ 楊明暐. 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 余英時、弗蘭克林獲克魯格獎. 中國時報. [2006-11-16].[失效連結]
- ↑ 黃清龍,. 余英時教授榮獲2006年克魯格獎. [2006-11-17].
- ↑ 傅建中. 余英時的不虞之譽. 2006-11-18. 中國時報.[失效連結]
- ↑ 中時社論. 向一位當代人文大師致敬. 2006-11-20. 中國時報.[失效連結]
- ↑ 安琪. 民族主義與中國共產黨-專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余英時. 1998年4月.
- ↑ 余英時談六四:失去政權等於毀滅了中共的宇宙.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4年6月4日.
- ↑ 翁台生; 魏碧洲; 曾慧燕. 余英時:中國會回歸文明的主流. 北美世界日報. 2013年8月19日.[失效連結]
- ↑ 談習近平的「中國夢」(余英時). 自由亞洲電台. 2013年5月3日.
- ↑ 顧思齊. 在沒有胡適之的時代讀余英時. 南方都市報.
- ↑ 余英時撐佔中 遭內地封殺. 蘋果日報(香港). 2014-10-12 [2014-10-12].
- ↑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hq15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 ↑ 黃進興:想我老師余英時之二:師門六年記:1977-1983
- ↑ 余英時,港民7.1爭普選 余英時發表《公民抗命與香港前途》,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7月1日
- ↑ 金櫻潔. 余英時為人寫序 寫出上萬字出書. 中時電子報. 2014年6月21日.
- ↑ 余英時. 〈怎樣讀中國書〉. 《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 北京: 新知三聯. 2004年: 419頁. ISBN 97871080215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余英時籲大陸學寶島:台灣雖小但意義極大. 《主場新聞》.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