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佛舞龍屬
圖片來自pinterest

佛舞龍屬屬名Shanag)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蒙古

模式種阿斯勒佛舞龍S. ashile),是在2007年由艾倫·特納(Alan H. Turner)、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等人敘述、命名。屬名是以藏傳佛教節慶「Cham」中的黑帽舞者為名;種名則是以化石發現處,即蒙古國前杭愛省中部的凹石(Өөш / Öösh)為名;而這裡使用的阿斯勒(Ashile)則是20世紀美國古生物學家亨利·費爾菲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所記載的舊譯名,間接表揚奧斯本對早期蒙古古生物學的貢獻。

正模標本(編號IGM 100/1119)發現於凹石組(Öösh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貝里亞階巴列姆階之間。佛舞龍的外表非常類似中國的原始馳龍類小盜龍中國鳥龍,顯示在白堊紀早期,可能是1億3000萬年前,蒙古的凹石組與中國東北部的熱河群有類似的動物群構成[1]。正模標本的長度約6公分,包含:一個接近完整的右上頜骨與牙齒、一個部分右齒骨與牙齒、以及一個部分夾板骨

佛舞龍是種小型掠食恐龍。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估計其身長約1.5公尺,體重約5公斤。佛舞龍具有馳龍科、傷齒龍科、原始鳥翼類的混合特徵。

佛舞龍最初被歸類於馳龍科,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發現牠們的原始馳龍科,但比半鳥亞科還衍化。近年研究則認為牠們屬於小盜龍亞科[2]

目錄

參考文獻

  1. Turner, A.S.; Hwang, S.H.; and Norell, M.A. A small derived theropod from Öösh, Early Cretaceous, Baykhangor Mongolia (PDF).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07, 3557: 1–27 [2007-03-29]. doi:10.1206/0003-0082(2007)3557[1:ASDTFS]2.0.CO;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3-26). 
  2. Longrich, N.R.; Currie, P.J. A microraptorine (Dinosauria–Dromaeosaurida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PNAS. 2009, 106 (13): 5002–7. PMC 2664043. PMID 19289829. doi:10.1073/pnas.081166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