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路 (廣州)
歷史介紹
先烈路原名東沙馬路,寓意由大東門外至沙河。馬路起始,可追溯到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3月,當時由商人主持,於廣州城東郊開始修築第一條城郊馬路,拓闊原有自廣州城大東門到白雲山的山間土路,沿路基兩側掘排水渠,於路基 鋪上1:1混合的泥同沙,壓至4寸厚度。[1],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完工,方便了廣州人出城上白雲山,終點設有「息鞭亭」,以便遊人休息。因中段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為紀念辛亥革命的烈士,1921年改今名。
特色
墓葬
全路有20多個墓葬,曾經是廣東省城東郊最好的墓葬區:耶教墳場、庚戌墳場、滇軍墳場、海軍墳場、警察墳場、五十四軍公墓(部分)等,均高度集中在這一區域[2],大部分墳場在共和國後被清理或遠遷。
- 先烈南路,長800米。南端接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陵園內還有紅花崗四烈士墓(溫生才、林冠慈、陳敬岳、鍾明光)及葉劍英墓園;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附屬腫瘤醫院)內有伍漢持烈士墓;廣州市執信中學內有朱執信墓;西側有興中會墳場及鄧蔭南墓。
- 先烈中路,長1750米。西側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史堅如、楊仙逸、潘達微、鄧仲元、馮如等墓及越南范鴻泰烈士墓等在內;西側牛王廟山上有庚戌新軍起義烈士墓;東側靠近廣州動物園有張民達墓和華僑五烈士墓(謝八堯、鄧伯曜、鄭行果、譚振雄、范運焜)。
- 先烈東路,長1120米。南側沙河頂有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北側駟馬崗有朱執信墓(衣冠冢)。靠近濂泉路一帶有新一軍公墓(現已被軍區、市場、酒店霸占,受嚴重破壞)。
與之交匯道路
公共交通
參考文獻
- ↑ 沙河故事 ,盧潔峰。
- ↑ 盧潔峰. 遺落在81號大院的無主碑. 南方都市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