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姓入閩
八姓入閩是永嘉之亂後,中原衣冠南渡,其中有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遷入福建的事件。
晉朝發生永嘉之亂,衣冠士族南渡,林姓、黃姓、陳姓、鄭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閩後先在閩北建安(今建甌)及閩東晉安(今福州)定居,而後漸向閩中和閩南沿海擴散。
這是中原地區人民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也是北方漢人與閩人的第一次大融合[1]!
目錄
謬誤
中國史籍資源浩如煙海,豐富而翔實,比對各方史書不難發現此說法的漏洞、疏忽之處。關於「八姓入閩」說的幾點謬誤如下:
時間之差
明代黃仲昭的《八閩通志》和清代馮登府的《閩中金石志》都有這樣的記載:「登高山上有晉冢三,磚文曰:永康元年(300年),始改晉郡為晉邦。」永康元年要比永嘉年間(307~313年)最遲早8年時間。乾隆年間《興化府莆田縣誌》記載:「康熙二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郡城西岩寺建山門,忽劃地硅然有聲……甃(音zhòu,意為用磚砌)以巨磚。磚上花三面凸起,旁冢太康八年(287年)八月四日作。」太康八年要比永嘉之亂早20年。1984年初在泉州市南安豐州鎮旭山村廟下隊發掘了晉墓一座,墓磚上印有「太康五年立」,也要早於永嘉之亂10多年。因此,中原漢民南遷進入福建應該是在漢晉之際[2]。
身份之誤
衣冠南渡是指中原各郡的顯榮家族,意為該家族人才輩出,為人們所仰望者。解放後在福建境內發掘的所有晉墓,都沒有碑銘,說明晉代進入福建的漢人身份還達不到望族的地位,南渡的應是漢族地主、豪強。比如抗擊孫策軍隊入閩的詹疆、何雄、張雅等,都只能算作一方豪強。而早期漢民入閩基本上有以下情況:逃命者,如「吳王子駒亡走閩越,怨東甌殺其父」;避亂者,如「錦田黃氏,泉之世家著姓,始祖隆公,為東漢會稽令。東漢末亂甚,於建安歲,棄職避世入閩」;駐閩將士,如「黃興,吳孫權將也,與妻曹氏入閩,居邑之鳳山(今惠安縣內)」;流放的罪人及家屬,如「孫策檢江左鄰郡逃亡,或為公私苛亂者,悉投於此,因是有長樂、將檢二村之名」;採藥煉丹之道家,值此亂世,官高者危,財多者死,唯有學道,可明哲保身,這個道理,對士大夫階層有較大的影響,魏晉時晉安郡的霍山(今周寧縣)是煉丹家的集中地。
族譜之偽
八姓入閩多見於福建各地的族譜,然修譜者往往為攀附名人、自抬家聲、科舉進仕,偽造史實的現象普遍存在。況且唐末五代中原大亂,隨士族門閥制度的瓦解,譜牒散失,上祖源流失考,大多族譜重修於明清,後世難於一一考證上祖來龍去脈,僅靠口口相傳,出現疏漏、添枝加葉的笑話也就在所難免了。
視頻
八姓入閩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八姓入閩,莆田人大部分是從河南移民過來的? ,搜狐,2018-11-24
- ↑ 蘇姓入閩定居第一人:蘇清與南澗寺 ,搜狐,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