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科
蘭科 |
蘭科(英語: Orchid ),全科約有700屬20000種,產全球熱帶地區[註 1]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71屬1247種以及許多亞種、變種和變型。以雲南、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種類最多。常見植物有春蘭、蕙蘭、大花蕙蘭、建蘭、寒蘭、墨蘭、蝴蝶蘭、大花杓蘭、兜蘭等。[1]
目錄
形態特徵
蘭科植物地生、附生或較少為腐生草本,極罕為攀援藤本;地生與腐生種類常有塊莖或肥厚的根狀莖,附生種類常有由莖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質假鱗莖。葉基生或莖生,後者通常互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扁平或有時圓柱形或兩側壓扁,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葶或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為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態常有較大的特化,明顯不同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由於花(花梗和子房)作180度扭轉或90度彎曲,常處於下方(遠軸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較少3室而具中軸胎座;除子房外整個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一般具藥床和1個花葯,腹面有1個柱頭穴,柱頭與花葯之間有1個舌狀器官,稱蕊喙(源自柱頭上裂片),極罕具2-3枚花葯(雄蕊)、2個隆起的柱頭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此時2枚側萼片基部常着生於蕊柱足上,形成囊狀結構,稱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的一端常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團柄;花粉團柄連接於由蕊喙的一部分變成固態粘塊即粘盤上,有時粘盤還有柄狀附屬物,稱粘盤柄;花粉團、花粉團柄、粘盤柄和粘盤連接在一起,稱花粉塊,但有的花粉塊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柄,有的不具粘盤而只有粘質團。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具極多種子。種子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長成翅狀。
識別要點:陸生、腐生或附生草本。葉互生或退化為鱗片。花兩性,兩側對稱,花被片6,內輪具一唇瓣,雄蕊1或2,與花柱、柱頭結合成合蕊柱,花粉黏合成花粉塊,花常排成總狀、穗狀、傘狀或圓錐花序,基部常有鞘。蒴果,種子微小,無胚乳。[2]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中國產的蘭屬、萬帶蘭屬、石斛屬、蝶蘭屬、兜蘭屬等為重要花卉;天麻、白芨、石斛等至今仍供藥用。此外,香果蘭屬中有少數種類可提取香精,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藥用價值
蘭花有「花中之後」的美譽,具有抑制神經過度興奮、改善呼吸、消除緊張、治療哮喘、美容、提升工作活力、增加情趣等功效。
蘭花的根可治肺結核、肺膿瘍、外傷接骨等,其葉可治百日咳,其花可治勞傷咳嗽,其果能止嘔呷。此外,晾乾的蘭花,也可拌入蜂蜜、核桃、少量花椒,然後用開水沖飲,夏天可以起到解暑去熱和止咳潤肺的功效。特別對久咳不愈有一定療效。
注釋
- ↑ 「熱帶地區」:熱帶,處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緯23°26′之間,占全球總面積39.8%。熱帶的英文名稱為Tropics。本帶太陽高度終年很大,在兩回歸線之間的廣大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象,回歸線上,一年內有一次太陽直射,而且,這裡正午太陽高度終年較高,變化幅度不大,因此,這一地帶終年能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氣候炎熱,稱為熱帶。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從赤道到南北回歸線,晝夜長短變化的幅度逐漸增大。在回歸線上,最長和最短的白晝相差2小時50分。由此可見,在熱帶範圍內,天文現象的緯度差異是極小的。熱帶的特點是全年高溫,變幅很小,只有相對熱季和涼季之分或雨季、乾季之分。全年溫度大於16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