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伯牛
冉耕(前544年-?),冉氏,字伯牛。中國春秋時代末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孔門十哲之一,曾任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伯牛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難過。
伯牛與顏淵、閔子騫、冉雍同屬孔門四科十哲的德行科哲人。伯牛與冉雍同宗。
目錄
伯牛之疾的來歷
孔子門下弟子三千人,雖然號稱達者七十二人,但也僅僅是達者,真正讓孔子中意的寥寥無幾——孔子中意的,不過是顏淵、閔子騫、冉耕幾個人而已。
上蒼有時候很會捉弄人——比如一個人在意什麼,有時候就會失去什麼,孔子在意的幾個門徒,英年早逝的不乏其人,比如,冉耕就是例子。
《論語》裡面有這麼一段記錄: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
這段話的意思是:冉耕病了,孔子去探望,隔著窗戶,孔子拉著冉耕的手,悲戚的說:啊,失去我的這個高徒,或許就是天命吧!這樣的人為何會得這樣的病?這樣的人為何會得這樣的病?
孔子說了兩次「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足見其痛心。
伯牛患有惡疾時,不願見人。孔子於其病危時,特地去探望他,從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邊歎息邊說:「死,是命中註定的啊!可是這樣的人怎麼會有這樣的病,這樣的人怎麼會害這樣的病啊!」[2]伯牛的德行,與顏淵、閔子騫等並駕,無怪乎孔子哭說這是天命。伯牛以德行見稱於孔子,惜全無事跡可考。僅知其是染患惡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瘋病[3]。
歷代追封
四科十哲
- 在德行方面出眾的有:顏回(子淵)、子騫(子騫)、伯牛(伯牛)、仲弓(仲弓)。
- 在言語方面出眾的有:子我(子我)、子貢(子貢)。
- 在文學方面出眾的有:子游(子游)、子夏(子夏)。
- 在政事方面出眾的有:子有(子有)、子路(子路)。
孔子死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這樣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貴族壟斷的世卿世祿制,為專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體制創造了條件。
影片
孔門聖賢:冉伯牛
孔子弟子列表
孔子傳說有三千弟子,孔子認為「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5])。又一說:賢人七十二。
《仲尼弟子列傳》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整理出孔子弟子的多人合傳。在這篇列傳中,有記述較詳者,亦有記述簡略,只有兩字人名,例如商澤、孔忠;可能也有遺漏者,例如鄭玄稱子禽是孔子的學生,但《史記》未載此人;又秦堇父曾和叔梁紇一起投軍,「生秦丕茲,事仲尼。」[6],《史記》亦不載秦丕茲。
《仲尼弟子列傳》也有不少錯誤,例如記錄子貢錯誤百出,子貢參加「艾陵之戰」,「大破齊軍,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左傳》只記有五將軍。[7]
|
|
|
|
|